政府信用信息的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盲点”?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h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9条-第13条对政府信息应当公开的范围做出了规定。其中没有明确涉及与政府自身履职情况相关的政府信用信息。政府信用信息是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的失信行为所做的记录。政府信用信息的公开,与涉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一般政府信息的公开相比,具有特殊性。随着政府信用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各地政府陆续制定规范性文件对政府信用进行规范。其中,有关政府信用信息公开的规定,应当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依据。
其他文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参与式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机制,实现了农民参与、市场运行和政府引导之间的良性互动。其中,农民参与是实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宪政问题提出以来,梁启超较早地注意到宪政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离不开相应伦理德性的支撑。他主张应改造、重塑国民传统德性,为传统政治的现代转型奠定人
等同原则的适用为有效维护专利权人的利益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但同时又带来了专利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人民法院在适用等同原则时,只有对其目的、本质、适用条件、判断标准以
如果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对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这一问题及其相关问题做出一个逻辑的梳理。简而言之,我们首先要弄清下列三个问题:一、马克思哲学当代性提出的理
通过对我国1978—2005年我国金融贷款区域配置公平性进行测算,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金融贷款区域配置受财政因素、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财政因素与金融贷款区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