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智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践中我发现现在的儿童普遍在责任感、自制力、同情心、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游戏作为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社会性发展中该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在幼儿园的一天生活中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成为亟待解答的问题。
二、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游戏的意义
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发挥着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儿童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都是以传递知识为目的的学科中心主义,教师为主导者,正儿八经的给儿童传授知识,一些兴趣班的出现更是剥夺了儿童游戏的权利。儿童在玩中学变得尤其重要。现代社会文明赋予并充分肯定儿童的游戏权利,教育不仅是保障这一权利实现的渠道,而且儿童游戏本身也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手段,并与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
(二)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出生以后,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他们的社会性逐步发展,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习按社会行为规范去行动。总之,学前儿童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时期,游戏活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具有情境性、模仿性、道德发展的从他性、道德情感由不稳定向持久、稳定发展。
三、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本身及游戏中的玩具构成了学前儿童交往的媒介。儿童通过游戏,特别是一些社会性游戏,如角色游戏,为他们构建丰富的社会交往情境。在玩“娃娃家”的游戏时,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者自己组织,商量着如何分配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奶奶。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确定游戏的主题、扮演角色。准备就绪后,每个儿童都各尽其职。整个游戏下来,使儿童学会相互配合,合作互助、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二)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皮亚杰用“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来指明儿童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管道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一切都看作与他自己有关,是他的一部分。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典型特征是“自我中心”,不能理解他人的观点、情感与想法。例如,儿童能够说出自己有两个兄弟,但却回答不出他的兄弟有几个兄弟。他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学前儿童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以自己的想法、体验、情感来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这反映了儿童在社会性认知上的自我中心化特点。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过程,不仅有益于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也有益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
意志是个性的重要构成因素。儿童的自制力相对来说比较差,意志行动尚未完全发展,但是在游戏中,儿童却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意志行为。游戏对于儿童是有吸引力的,在游戏中,儿童乐于抑制自己其他的愿望,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遵守规则。前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柯曾做过“哨兵站岗”的实验,要求儿童在空手的情况下,保持哨兵持枪的姿势。有两种情境:一种是非游戏情境——其他小朋友在一边玩,让他在一边以哨兵持枪的姿势站着;另一种情境——实验者以游戏方式向他提出要求,告诉他其他小朋友是工人,他们正在包装糖果,你来当哨兵为保护工厂而站岗。结果表明,在第二种游戏情景下,儿童當哨兵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非游戏情境下站立不动的时间。
四、利用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混龄、混班”游戏活动,扩宽儿童交往的范围
有人说,儿童的欢乐是在跟孩子的交往中撞击出来的。孩子的胆量、独立意识、合作意识、纪律约束力也是在群体中建立起来的,让孩子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交往技能是人际交往以及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儿童孤僻、不合群或同伴不喜欢他,大都是因为缺少交往技能造成的。开展“混龄、混班”的游戏活动,正好弥补了这种缺失。在游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大班的儿童此时有更多的任务,既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又要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同时又要负责帮助较小的儿童开展游戏活动。大班儿童在游戏中渐渐学会谦让,给其他小朋友做榜样,而年龄小的儿童会以大班儿童为榜样,模仿他们的行为,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互助,学会交往。
(二)巧妙创设游戏环境促进社会交往技能学习
儿童游戏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而形式也应该是多变的,这样才能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游戏。作为儿童教师,为了能随时给儿童提供活动和表现、交往的机会,我们可以在园内设计一些专门的游戏角,能促进他们社会角色和社会技能发展的角色游戏区。教师可以与儿童一起布置这些游戏区,提供各种儿童感兴趣的道具和游戏材料。同时,教师需要征求儿童的意见定期更换游戏主题。
(三)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儿童合作互助精神和自制力
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合作互助精神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体育游戏不但能锻炼儿童的体质和基本运动能力,而且通过巧妙的游戏情节和强规则能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互助机会和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从而培养儿童合作互助精神和自制力。
(四)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作用
在儿童游戏中,教师扮演着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游戏中教师应与儿童建立同伴关系,使儿童信任你,为在游戏中指导儿童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指导儿童不断地扩展游戏,丰富游戏情节,并且协调好儿童之间的关系。
当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智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践中我发现现在的儿童普遍在责任感、自制力、同情心、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游戏作为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社会性发展中该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在幼儿园的一天生活中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成为亟待解答的问题。
二、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游戏的意义
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发挥着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儿童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都是以传递知识为目的的学科中心主义,教师为主导者,正儿八经的给儿童传授知识,一些兴趣班的出现更是剥夺了儿童游戏的权利。儿童在玩中学变得尤其重要。现代社会文明赋予并充分肯定儿童的游戏权利,教育不仅是保障这一权利实现的渠道,而且儿童游戏本身也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手段,并与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
(二)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出生以后,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他们的社会性逐步发展,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习按社会行为规范去行动。总之,学前儿童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时期,游戏活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具有情境性、模仿性、道德发展的从他性、道德情感由不稳定向持久、稳定发展。
三、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本身及游戏中的玩具构成了学前儿童交往的媒介。儿童通过游戏,特别是一些社会性游戏,如角色游戏,为他们构建丰富的社会交往情境。在玩“娃娃家”的游戏时,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者自己组织,商量着如何分配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奶奶。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确定游戏的主题、扮演角色。准备就绪后,每个儿童都各尽其职。整个游戏下来,使儿童学会相互配合,合作互助、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二)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皮亚杰用“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来指明儿童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管道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一切都看作与他自己有关,是他的一部分。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典型特征是“自我中心”,不能理解他人的观点、情感与想法。例如,儿童能够说出自己有两个兄弟,但却回答不出他的兄弟有几个兄弟。他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学前儿童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以自己的想法、体验、情感来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这反映了儿童在社会性认知上的自我中心化特点。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过程,不仅有益于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也有益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
意志是个性的重要构成因素。儿童的自制力相对来说比较差,意志行动尚未完全发展,但是在游戏中,儿童却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意志行为。游戏对于儿童是有吸引力的,在游戏中,儿童乐于抑制自己其他的愿望,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遵守规则。前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柯曾做过“哨兵站岗”的实验,要求儿童在空手的情况下,保持哨兵持枪的姿势。有两种情境:一种是非游戏情境——其他小朋友在一边玩,让他在一边以哨兵持枪的姿势站着;另一种情境——实验者以游戏方式向他提出要求,告诉他其他小朋友是工人,他们正在包装糖果,你来当哨兵为保护工厂而站岗。结果表明,在第二种游戏情景下,儿童當哨兵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非游戏情境下站立不动的时间。
四、利用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混龄、混班”游戏活动,扩宽儿童交往的范围
有人说,儿童的欢乐是在跟孩子的交往中撞击出来的。孩子的胆量、独立意识、合作意识、纪律约束力也是在群体中建立起来的,让孩子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交往技能是人际交往以及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儿童孤僻、不合群或同伴不喜欢他,大都是因为缺少交往技能造成的。开展“混龄、混班”的游戏活动,正好弥补了这种缺失。在游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大班的儿童此时有更多的任务,既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又要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同时又要负责帮助较小的儿童开展游戏活动。大班儿童在游戏中渐渐学会谦让,给其他小朋友做榜样,而年龄小的儿童会以大班儿童为榜样,模仿他们的行为,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互助,学会交往。
(二)巧妙创设游戏环境促进社会交往技能学习
儿童游戏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而形式也应该是多变的,这样才能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游戏。作为儿童教师,为了能随时给儿童提供活动和表现、交往的机会,我们可以在园内设计一些专门的游戏角,能促进他们社会角色和社会技能发展的角色游戏区。教师可以与儿童一起布置这些游戏区,提供各种儿童感兴趣的道具和游戏材料。同时,教师需要征求儿童的意见定期更换游戏主题。
(三)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儿童合作互助精神和自制力
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合作互助精神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体育游戏不但能锻炼儿童的体质和基本运动能力,而且通过巧妙的游戏情节和强规则能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互助机会和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从而培养儿童合作互助精神和自制力。
(四)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作用
在儿童游戏中,教师扮演着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游戏中教师应与儿童建立同伴关系,使儿童信任你,为在游戏中指导儿童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指导儿童不断地扩展游戏,丰富游戏情节,并且协调好儿童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