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曾谈到,她的爸爸周恩寿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在有生之年没能回淮安老家看看,而其原因是“伯伯在时,伯伯不准”。
周恩寿因身体原因,按照兄长周恩来的意见提前内退回家。退休以后,他经常叨念:15岁离开老家淮安,转眼已经四五十年了,真想回家看看!为此,他曾不止一次向周恩来提出回家看看的请求。有一回,周恩寿被周恩来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盛开的海棠花,周恩寿乘着周恩来兴致很高的机会委婉地说:“哥哥,听尔辉来信说,驸马巷老家的房子太破旧,尤其是你住过的房子,再不修就要倒塌了。淮安县委已经说了,要帮着把房子修葺一次,先把住在里面的几户人搬出来。要不要我回去一次,看看怎么修?”
周恩来随即明确回答说:“不用了。淮安县委来人,我已经给他们讲过了。院里的住户不需搬迁,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住过的房子,要塌就让塌掉,塌平了最好,不许翻盖维修,更不允许搞什么纪念馆组织群众参观。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义的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活着,就不许搞。”
即便如此,周恩寿仍希望有商量的余地。他感叹道:“唉,人生苦短。屈指一算,我15岁离开老家,到今天已经快40年了。哥哥你比我早离开8年,没回故乡已近50年了,你难道一点不想家吗?…故土难离,我也是人,我也有感情,怎么会不想家!那里还埋着我们的爷爷、奶奶、娘和十一婶,几十年没回去了,也不知道坟头的那几棵树长得多高了?”周恩来深情地说。
周恩寿趁热打铁说:“哥哥,那你就不打算回家看看?”周恩来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打算!”
周恩寿仍据理力争:“你是总理,你回去有光宗耀祖之嫌,我平民百姓一个,难道也不能回去看看吗?”
周恩来没有丝毫退让之意:
“不能,就因为你是周恩来的弟弟!你想想,如果你回去,县委能不派人接待你陪同你吗?明摆着要给地方的同志增加负担。添麻烦的事,你又何必去做呢?”
1965年春节前夕,周恩寿得悉周恩来要平掉淮安祖坟时,再次提出专程回故乡料理此事,既为哥哥分忧、带头移风易俗,又实现自己探望故乡的愿望,一举两得。当他提出这个请求时,周恩来还是拒绝了,坚持让侄儿周尔萃回去办理此事,还是那个道理:“你的身份不同,是周恩来的弟弟。你回去后,省里、县里都要接待你,既影响人家工作,又造成浪费。还是等在西安的尔萃回去办吧,他母亲在淮安,是探家,不会惊动地方领导。”
这一思想,贯穿了周恩来的一生,也是周恩来没能回老家的主要原因。周恩来不仅自己坚持这样做,而且他的同胞兄弟也被迫作出情感上的牺牲,在有生之年没能回淮安老家看看,留下终身遗憾。周恩寿临终前曾动情地对夫人说:“我死以后,你们要把我的骨灰送回淮安去,在我老家的后院小时种过菜的地方深埋,让我回到家乡去看一看。”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周恩寿因身体原因,按照兄长周恩来的意见提前内退回家。退休以后,他经常叨念:15岁离开老家淮安,转眼已经四五十年了,真想回家看看!为此,他曾不止一次向周恩来提出回家看看的请求。有一回,周恩寿被周恩来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盛开的海棠花,周恩寿乘着周恩来兴致很高的机会委婉地说:“哥哥,听尔辉来信说,驸马巷老家的房子太破旧,尤其是你住过的房子,再不修就要倒塌了。淮安县委已经说了,要帮着把房子修葺一次,先把住在里面的几户人搬出来。要不要我回去一次,看看怎么修?”
周恩来随即明确回答说:“不用了。淮安县委来人,我已经给他们讲过了。院里的住户不需搬迁,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住过的房子,要塌就让塌掉,塌平了最好,不许翻盖维修,更不允许搞什么纪念馆组织群众参观。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义的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活着,就不许搞。”
即便如此,周恩寿仍希望有商量的余地。他感叹道:“唉,人生苦短。屈指一算,我15岁离开老家,到今天已经快40年了。哥哥你比我早离开8年,没回故乡已近50年了,你难道一点不想家吗?…故土难离,我也是人,我也有感情,怎么会不想家!那里还埋着我们的爷爷、奶奶、娘和十一婶,几十年没回去了,也不知道坟头的那几棵树长得多高了?”周恩来深情地说。
周恩寿趁热打铁说:“哥哥,那你就不打算回家看看?”周恩来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打算!”
周恩寿仍据理力争:“你是总理,你回去有光宗耀祖之嫌,我平民百姓一个,难道也不能回去看看吗?”
周恩来没有丝毫退让之意:
“不能,就因为你是周恩来的弟弟!你想想,如果你回去,县委能不派人接待你陪同你吗?明摆着要给地方的同志增加负担。添麻烦的事,你又何必去做呢?”
1965年春节前夕,周恩寿得悉周恩来要平掉淮安祖坟时,再次提出专程回故乡料理此事,既为哥哥分忧、带头移风易俗,又实现自己探望故乡的愿望,一举两得。当他提出这个请求时,周恩来还是拒绝了,坚持让侄儿周尔萃回去办理此事,还是那个道理:“你的身份不同,是周恩来的弟弟。你回去后,省里、县里都要接待你,既影响人家工作,又造成浪费。还是等在西安的尔萃回去办吧,他母亲在淮安,是探家,不会惊动地方领导。”
这一思想,贯穿了周恩来的一生,也是周恩来没能回老家的主要原因。周恩来不仅自己坚持这样做,而且他的同胞兄弟也被迫作出情感上的牺牲,在有生之年没能回淮安老家看看,留下终身遗憾。周恩寿临终前曾动情地对夫人说:“我死以后,你们要把我的骨灰送回淮安去,在我老家的后院小时种过菜的地方深埋,让我回到家乡去看一看。”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