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电子类专业为例,针对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存在思想认识和教育理念滞后,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状,通过更新教育理念,营造校企“双元”育人格局,优化人才培养,创新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聚合教育资源,构建校企对接实践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健全校企协同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为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各方职责,“为解决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举措”[1]。高校如何加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值得深入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和突破口,厘清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进路,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育改革理念滞后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职业教育要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有些高职院校尚未及时准确把握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判断,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导致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实训实习基地有待加强,课程评价标准不够健全,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不到位,德技并修的育人环境尚待完善,不利于推进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2.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为主,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锻炼。根据职业需求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满足学生的喜好和接受程度等现实诉求,有针对性地改变和创新教学方式,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基于产教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资源、企业教育资源等,构建学生乐于接受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待开发。
3. 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
针对电子类专业构建的实践课程体系较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主要表现为充分挖掘企业教育资源在专业课程建设、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实践方法上不能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在专业课程建设上,校内专业和校外产业互动对接不够、不利于专业教学诊断与专业认证。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将校内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技能融合不够,尚未能科学合理的编制符合现实需求的实训教材,导致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仍然存在差距;在教学实践上,把校内实训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衔接不密切,致使教学与企业生产脱节。
4. 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主要从学校的角度,以课堂教学表现、专业理论学习效果、实训技能水平等为评价要素,缺乏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参与企业生产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工作成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协同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课程内容教学综合评价不到位,尚未形成相應的多元评价机制。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1. 更新教育理念,营造校企“双元”育人格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按照“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思路,结合专业特色和企业需求,在教学模式探索、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营造德技并修、产教融合的校企“双元”育人格局,“促进专业与产业统筹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行,合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输送的产教融合平台” [2]。
二是打造校企互聘“双师”队伍。加强教师内培与外聘相结合,打造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基础保障。一方面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选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实地参与生产实践的同时,给予企业员工开展专业理论培训,进一步检验理论成果;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共同承担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优化人才培养,创新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3+”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一是“线下+线上”虚拟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校企合作,整合校企资源,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应用;线上,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搭建“互联网+”云课堂,开发与专业课程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同研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共建生产实践性在线慕课。二是“项目+竞赛”模拟体验驱动式教学模式。依托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协同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项目化形式融入课堂,形成“项目+竞赛” 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三是“校内+校外”实践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校内专业和校外产业互动对接、校内课程与企业岗位对接、校内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习,达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3],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3.聚合教育资源,构建校企对接实践课程体系
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产教融合进阶式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建设要对接各类电子企业,在课程实训、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环节与企业真实项目和任务结合进行深度合作;在优化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企业生产实践技能要素,共同开发校企对接实践课程体系,并分阶段分模块实施教学活动。第一阶段,注重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第二阶段,注重强化专业技能实践和企业见习相结合;第三阶段,注重实习实践和实际工作相结合[4]。这三个阶段的课程体系遵循由易到难,由认识到见识,由实践到应用的进阶式、交互性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步步推进,将实习实践所需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分解到各教学单元,设计课程内容和技能综合实训内容[5]。
4. 推进协同育人,健全校企协同课程评价机制
一是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学校协同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二是健全多元内容课程教学综合评价机制。转变考试考核内容,加强校内教学评价与校外教学评价相结合,注重项目实践教学,缩小校内理论知识与实训训练考核比重,强化校外实践操作能力、工作表现、职业精神等多元内容综合评价考核,形成多元内容综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93-97.
[2] 兰子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电气专业校企双元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25-27
[3]廖忠智,葛滨,张欢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1-14.
[4]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吴雪毅;-《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07-25.
[5]李发林,张存芬,张毅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9):17-18,32.
关键词:产教融合;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各方职责,“为解决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举措”[1]。高校如何加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值得深入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和突破口,厘清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进路,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育改革理念滞后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职业教育要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有些高职院校尚未及时准确把握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判断,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导致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实训实习基地有待加强,课程评价标准不够健全,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不到位,德技并修的育人环境尚待完善,不利于推进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2.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为主,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锻炼。根据职业需求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满足学生的喜好和接受程度等现实诉求,有针对性地改变和创新教学方式,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基于产教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资源、企业教育资源等,构建学生乐于接受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待开发。
3. 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
针对电子类专业构建的实践课程体系较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主要表现为充分挖掘企业教育资源在专业课程建设、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实践方法上不能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在专业课程建设上,校内专业和校外产业互动对接不够、不利于专业教学诊断与专业认证。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将校内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技能融合不够,尚未能科学合理的编制符合现实需求的实训教材,导致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仍然存在差距;在教学实践上,把校内实训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衔接不密切,致使教学与企业生产脱节。
4. 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主要从学校的角度,以课堂教学表现、专业理论学习效果、实训技能水平等为评价要素,缺乏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参与企业生产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工作成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协同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课程内容教学综合评价不到位,尚未形成相應的多元评价机制。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1. 更新教育理念,营造校企“双元”育人格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按照“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思路,结合专业特色和企业需求,在教学模式探索、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营造德技并修、产教融合的校企“双元”育人格局,“促进专业与产业统筹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行,合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输送的产教融合平台” [2]。
二是打造校企互聘“双师”队伍。加强教师内培与外聘相结合,打造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基础保障。一方面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选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实地参与生产实践的同时,给予企业员工开展专业理论培训,进一步检验理论成果;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共同承担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优化人才培养,创新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3+”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一是“线下+线上”虚拟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校企合作,整合校企资源,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应用;线上,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搭建“互联网+”云课堂,开发与专业课程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同研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共建生产实践性在线慕课。二是“项目+竞赛”模拟体验驱动式教学模式。依托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协同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项目化形式融入课堂,形成“项目+竞赛” 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三是“校内+校外”实践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校内专业和校外产业互动对接、校内课程与企业岗位对接、校内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习,达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3],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3.聚合教育资源,构建校企对接实践课程体系
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产教融合进阶式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建设要对接各类电子企业,在课程实训、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环节与企业真实项目和任务结合进行深度合作;在优化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企业生产实践技能要素,共同开发校企对接实践课程体系,并分阶段分模块实施教学活动。第一阶段,注重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第二阶段,注重强化专业技能实践和企业见习相结合;第三阶段,注重实习实践和实际工作相结合[4]。这三个阶段的课程体系遵循由易到难,由认识到见识,由实践到应用的进阶式、交互性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步步推进,将实习实践所需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分解到各教学单元,设计课程内容和技能综合实训内容[5]。
4. 推进协同育人,健全校企协同课程评价机制
一是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学校协同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二是健全多元内容课程教学综合评价机制。转变考试考核内容,加强校内教学评价与校外教学评价相结合,注重项目实践教学,缩小校内理论知识与实训训练考核比重,强化校外实践操作能力、工作表现、职业精神等多元内容综合评价考核,形成多元内容综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93-97.
[2] 兰子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电气专业校企双元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25-27
[3]廖忠智,葛滨,张欢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1-14.
[4]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吴雪毅;-《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07-25.
[5]李发林,张存芬,张毅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9):17-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