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全国有8套高考试卷对论述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设置了试题。这些试题的答题误区设置,有以下五个特点:
1. 曲解文意:故意对原文语句作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 例如,2014年辽宁卷第1题C项“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原文:“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比对分析:由原文可看出,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对幸福的理解与黑格尔、马克思等虽不同 ,但也有相同的地方,不是与之相反。
2. 无中生有:文章中本无此意,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例如,2014年安徽卷第1题C项“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原文:“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比对分析:原文只提到了“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并没有“弥补”的说法。
3. 强加关系:事物之间本没有任何关系,但命题者却强加给他们某种关系,如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等。例如,2014年天津卷第7题C项“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原文:“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比对分析:隐性知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原因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而不是因为它“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
4. 张冠李戴:将本属于甲事物的特性、用途等“移植”到乙事物上,让人产生错觉。例如,2014年广东卷第12题的C项“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原文:“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比对分析:将“更有意义”偷换为“更具价值”,意思明显发生了变化。
5. 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答题时要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范围大小、程度轻重、频率高低的词语。例如,2014年福建卷第10题的A项“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原文:“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比对分析:原文有“一般来说”“往往”等限制语,去掉了这些限制语,就显得绝对化了。
【现场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冰桶挑战”:一个成功的策划
毛建国
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冰桶挑战”,那么說明你有些落伍了,这可是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一个词。“冰桶挑战”终于“浇”到了中国。过去两天,包括雷军、罗永浩等国内知名IT大佬纷纷加入其行列。虽然有部分网友质疑有作秀嫌疑,但不少挑战成功者依然向美国的ALS协会或是国内罕见病公益组织“瓷娃娃”进行捐款。
“冰桶挑战”的规则很简单:参与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将一桶冰水从头浇下,要么向ALS协会捐赠100美元;挑战者成功完成后,可以公开点名3人参与挑战,点名者要么在24小时内完成,要么向ALS协会捐款100美元。而ALS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初期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或行动僵硬等,中文俗称“渐冻人症”。
“冰桶挑战”可是红得很。在过去的半个多月中,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苹果CEO库克等名流,不惜湿身出镜,加入这项公益接力游戏之中。而从8月17日起,“冰桶挑战”来到中国,在国内率先参与此挑战的是IT界人士。
简单的一个游戏,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29日至8月18日,“冰桶挑战”为ALS协会增加了307598名新的捐赠者,连同之前的捐赠者,一共为协会带来1560万美元的捐款,远超去年同时段的180万美元。在这个创意无价的社会,创意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且还把触角延伸到了公益领域。
显然,“冰桶挑战”是一次成功的公益创新。不管如何,这个创意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能够吸引那么多的捐款,充分证明了它的成功。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这个被贴上消费主义标签的社会,慈善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只是要将人们的慈善之心激发出来,取得最大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冰桶挑战”之所以能够成功,特别是得到IT界人士率先响应,与其流淌着创新的力量和互联网思维的血液密不可分。在“冰桶挑战”身上,可以看到有趣性、互动性、共享性、颠覆性等特征,而这正是互联网思维的特性。公益事业是一种道德事业,公益行为虽然高大上,但也同样可以放下身段,娱乐大众。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公益不是没有空间,关键看能不能走进人心。
冰桶挑战,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策划,引起了这么多的关注,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功,充分启示我们从事公益事业,也必须发挥创新的力量,注重互联网思维。
(选自《中国青年报》)
1. 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冰桶挑战”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不知道的人已经很少。
B. “冰桶挑战”成功的人都会向美国的ALS协会或国内罕见病公益组织“瓷娃娃”进行捐款。
C. “冰桶挑战”参与者要么自己浇冰水,要么捐赠100美元。
D. 雷军、罗永浩等国内知名IT大佬纷纷加入“冰桶挑战”,有作秀嫌疑。
2. “冰桶挑战”之所以很火,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和库克等名流,不惜湿身出镜,IT界人士率先响应,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B. “冰桶挑战”这一活动流淌着创新的力量和互联网思维的血液,具有有趣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征。
C. “冰桶挑战”是一个成功的策划,放下了身段,娱乐了大众,走进了人心。
D. “冰桶挑战”是公益事业,是一种道德事业,能帮助“渐冻人症”,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渐冻人症”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初期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或行动僵硬等,国内罕见。
B. “冰桶挑战”的成功,从某种角度看,在这个被贴上消费主义标签的社会,慈善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
C. “冰桶挑战”这一活动,在短短几十天里,为ALS协会增加了很多捐赠者,带来很多捐款,远超同期。
D. 公益创新力量无限,只要将人们的慈善之心激发出来,就会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带来很大社会价值。
1. C(A项曲解文意。原文“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冰桶挑战”,那么说明你有些落伍了”并没有说“不知道的人已经很少”。B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不少”。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有部分网友质疑有作秀嫌疑”,选项表述绝对)
2. D(无中生有。原文无此意)
3. D(强加关系。原文是“只是要将人们的慈善之心激发出来,取得最大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 曲解文意:故意对原文语句作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 例如,2014年辽宁卷第1题C项“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原文:“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比对分析:由原文可看出,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对幸福的理解与黑格尔、马克思等虽不同 ,但也有相同的地方,不是与之相反。
2. 无中生有:文章中本无此意,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例如,2014年安徽卷第1题C项“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原文:“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比对分析:原文只提到了“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并没有“弥补”的说法。
3. 强加关系:事物之间本没有任何关系,但命题者却强加给他们某种关系,如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等。例如,2014年天津卷第7题C项“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原文:“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比对分析:隐性知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原因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而不是因为它“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
4. 张冠李戴:将本属于甲事物的特性、用途等“移植”到乙事物上,让人产生错觉。例如,2014年广东卷第12题的C项“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
原文:“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比对分析:将“更有意义”偷换为“更具价值”,意思明显发生了变化。
5. 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答题时要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范围大小、程度轻重、频率高低的词语。例如,2014年福建卷第10题的A项“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原文:“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比对分析:原文有“一般来说”“往往”等限制语,去掉了这些限制语,就显得绝对化了。
【现场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冰桶挑战”:一个成功的策划
毛建国
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冰桶挑战”,那么說明你有些落伍了,这可是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一个词。“冰桶挑战”终于“浇”到了中国。过去两天,包括雷军、罗永浩等国内知名IT大佬纷纷加入其行列。虽然有部分网友质疑有作秀嫌疑,但不少挑战成功者依然向美国的ALS协会或是国内罕见病公益组织“瓷娃娃”进行捐款。
“冰桶挑战”的规则很简单:参与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将一桶冰水从头浇下,要么向ALS协会捐赠100美元;挑战者成功完成后,可以公开点名3人参与挑战,点名者要么在24小时内完成,要么向ALS协会捐款100美元。而ALS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初期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或行动僵硬等,中文俗称“渐冻人症”。
“冰桶挑战”可是红得很。在过去的半个多月中,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苹果CEO库克等名流,不惜湿身出镜,加入这项公益接力游戏之中。而从8月17日起,“冰桶挑战”来到中国,在国内率先参与此挑战的是IT界人士。
简单的一个游戏,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29日至8月18日,“冰桶挑战”为ALS协会增加了307598名新的捐赠者,连同之前的捐赠者,一共为协会带来1560万美元的捐款,远超去年同时段的180万美元。在这个创意无价的社会,创意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且还把触角延伸到了公益领域。
显然,“冰桶挑战”是一次成功的公益创新。不管如何,这个创意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能够吸引那么多的捐款,充分证明了它的成功。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这个被贴上消费主义标签的社会,慈善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只是要将人们的慈善之心激发出来,取得最大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冰桶挑战”之所以能够成功,特别是得到IT界人士率先响应,与其流淌着创新的力量和互联网思维的血液密不可分。在“冰桶挑战”身上,可以看到有趣性、互动性、共享性、颠覆性等特征,而这正是互联网思维的特性。公益事业是一种道德事业,公益行为虽然高大上,但也同样可以放下身段,娱乐大众。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公益不是没有空间,关键看能不能走进人心。
冰桶挑战,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策划,引起了这么多的关注,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功,充分启示我们从事公益事业,也必须发挥创新的力量,注重互联网思维。
(选自《中国青年报》)
1. 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冰桶挑战”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不知道的人已经很少。
B. “冰桶挑战”成功的人都会向美国的ALS协会或国内罕见病公益组织“瓷娃娃”进行捐款。
C. “冰桶挑战”参与者要么自己浇冰水,要么捐赠100美元。
D. 雷军、罗永浩等国内知名IT大佬纷纷加入“冰桶挑战”,有作秀嫌疑。
2. “冰桶挑战”之所以很火,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和库克等名流,不惜湿身出镜,IT界人士率先响应,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B. “冰桶挑战”这一活动流淌着创新的力量和互联网思维的血液,具有有趣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征。
C. “冰桶挑战”是一个成功的策划,放下了身段,娱乐了大众,走进了人心。
D. “冰桶挑战”是公益事业,是一种道德事业,能帮助“渐冻人症”,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渐冻人症”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初期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或行动僵硬等,国内罕见。
B. “冰桶挑战”的成功,从某种角度看,在这个被贴上消费主义标签的社会,慈善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
C. “冰桶挑战”这一活动,在短短几十天里,为ALS协会增加了很多捐赠者,带来很多捐款,远超同期。
D. 公益创新力量无限,只要将人们的慈善之心激发出来,就会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带来很大社会价值。
1. C(A项曲解文意。原文“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冰桶挑战”,那么说明你有些落伍了”并没有说“不知道的人已经很少”。B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不少”。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有部分网友质疑有作秀嫌疑”,选项表述绝对)
2. D(无中生有。原文无此意)
3. D(强加关系。原文是“只是要将人们的慈善之心激发出来,取得最大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