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那么一个孩子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斯滕伯格在其著作《思维教学》中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呢?怎样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呢?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作一些探讨。下面是一点具体做法:
一、用兴趣来引导,激发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而兴趣是探索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上设计的导入情景,实践任务,拓展延伸等等环节无不是学生喜欢的,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去思考,才能真正的投入到思考中去。
例如,在新授“计算机病毒”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大屏幕演示了“熊猫烧香”病毒发作的现象。这个案例是部分学生亲身经历的,并且大部分学生耳闻过的,是中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此案例一提出来,学生就议论纷纷了,热情很高。
这时再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实质是什么呢?他们是和感冒所感染的病毒一样吗?如果不是,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思维活跃了起来,但是他们一时也答不上来,个个瞪圆了眼睛。这时教师再用屏幕演示病毒的源码程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巧妙设计问题,推进学生思维。
思维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思起于疑,疑难引发学生的思维,思维又支配学生去行动,去学习解决疑问。因此,课堂上要依据课程目标和重点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推动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在新授vb课程“设计加法器”这一节中,学生完成了加法器的设计实践以后,教师适时提出如何设计减法器,乘法及除法器等疑问,就能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各门具体科学共同的思维方法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常用的实践法、探究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思维方法。
例如:在新授“powerpoint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word软件的操作方法,在幻灯片中添加图片并延伸出插入视频等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课堂中反复这种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有很大的提高。
四、利用课堂对话,发展学生思维。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在课堂上,如果能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很关键的。实践证明,在看、听、写、讲几种形式中,讲的思维效率是最高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新授“杀毒软件的安装方法”知识点时,利用了小组交流合作的方法来实现了差异教学;利用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的方法来解决了“杀到的病毒如何处理”这个知识点,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和师生交流,表述了思维的过程,师生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五、采用科学评价,激励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中闪现的思想火花,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评价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
例如:信息技术课有很多创作实践项目的内容,作品展示是学生很喜欢的一个课堂环节,但是究竟应该演示谁的作品呢?是不是每次都演示那些做的很好的同学,而忽视了部分基础差的学生的呢?发现这些同学的闪光点,展示他们的优点便是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的最好方式,有的学生颜色设置的很好,有的学生的版面安排的很好,都可以表扬,这样才能激励这些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思想。
六、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开拓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质疑问难的习惯等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仅能与他人合作探究,还要勇于钻研,鉴定信念,不拍挫折和失败。要客服盲从,敢于提出质疑,要破除陋习,推陈出新。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而言之,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时时不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那么学生也一定能摆脱惯性思维的局限性,激活创造性的因子,让思维变得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管锡基主编
《思维教学》Robwert J.Sternberg 等著 张厚粲 等译
《中国教育报》
一、用兴趣来引导,激发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而兴趣是探索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上设计的导入情景,实践任务,拓展延伸等等环节无不是学生喜欢的,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去思考,才能真正的投入到思考中去。
例如,在新授“计算机病毒”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大屏幕演示了“熊猫烧香”病毒发作的现象。这个案例是部分学生亲身经历的,并且大部分学生耳闻过的,是中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此案例一提出来,学生就议论纷纷了,热情很高。
这时再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实质是什么呢?他们是和感冒所感染的病毒一样吗?如果不是,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思维活跃了起来,但是他们一时也答不上来,个个瞪圆了眼睛。这时教师再用屏幕演示病毒的源码程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巧妙设计问题,推进学生思维。
思维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思起于疑,疑难引发学生的思维,思维又支配学生去行动,去学习解决疑问。因此,课堂上要依据课程目标和重点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推动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在新授vb课程“设计加法器”这一节中,学生完成了加法器的设计实践以后,教师适时提出如何设计减法器,乘法及除法器等疑问,就能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各门具体科学共同的思维方法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常用的实践法、探究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思维方法。
例如:在新授“powerpoint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word软件的操作方法,在幻灯片中添加图片并延伸出插入视频等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课堂中反复这种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有很大的提高。
四、利用课堂对话,发展学生思维。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在课堂上,如果能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很关键的。实践证明,在看、听、写、讲几种形式中,讲的思维效率是最高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新授“杀毒软件的安装方法”知识点时,利用了小组交流合作的方法来实现了差异教学;利用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的方法来解决了“杀到的病毒如何处理”这个知识点,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和师生交流,表述了思维的过程,师生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五、采用科学评价,激励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中闪现的思想火花,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评价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
例如:信息技术课有很多创作实践项目的内容,作品展示是学生很喜欢的一个课堂环节,但是究竟应该演示谁的作品呢?是不是每次都演示那些做的很好的同学,而忽视了部分基础差的学生的呢?发现这些同学的闪光点,展示他们的优点便是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的最好方式,有的学生颜色设置的很好,有的学生的版面安排的很好,都可以表扬,这样才能激励这些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思想。
六、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开拓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质疑问难的习惯等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仅能与他人合作探究,还要勇于钻研,鉴定信念,不拍挫折和失败。要客服盲从,敢于提出质疑,要破除陋习,推陈出新。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而言之,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时时不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那么学生也一定能摆脱惯性思维的局限性,激活创造性的因子,让思维变得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管锡基主编
《思维教学》Robwert J.Sternberg 等著 张厚粲 等译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