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近年来高职“现代交际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提炼出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四结合”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四个结合
高职礼仪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规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礼貌得体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实践教学的反复实施和操作,及时总结和升华,提炼出了高职礼仪课程“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考察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起点。礼仪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内容上的差别,还应该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文秘、公关、旅游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范畴;市场营销、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而对于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机电、汽车维修等专业,礼仪课程应由公共基础课和就业培训的内容组成。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礼仪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光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说服力,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程日臻完善。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按照不同章节的不同教育意义各司其职,该讲授知识、解释道理时以讲授为主;该掌握技能时以训练或社会实践为主。另一方面要求理论与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互为支持、互相补充,统一于教学需要。在具体训练中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专题讲授时有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模拟等。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不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又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灵活。因此,将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核心。礼仪教育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讲练式教学礼仪教育的理想方式是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要求学生进行站、立、行、蹲各种姿势,对引导客人、介绍、握手、奉茶等具体礼节规范的训练,则安排他们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拟式教学模拟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交际场景或情境,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教学方法。在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诱导,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之中。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首先要为学生设定课程总体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模拟设计,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模拟内容与礼仪情境相符合,并且注意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在模拟教学之初,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稍加提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中相互评议,在实践中提高。在模拟结束时,教师应及时将模拟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内容,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全面把握。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以平日生活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在情境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日常交际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对每组学生的“表演”进行了录像,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课上大家现场点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讲课式教学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我们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如问候、书信、各种场合的秩序等礼仪问题,提前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备课,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课、演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听课,最后教师点评、指导,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印象,也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效果良好。
讨论式教学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礼仪的意义和作用时,我们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想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十分深刻。
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项目工作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运作,训练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高职礼仪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但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推移,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言行又逐渐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营造学习礼仪、讲究礼仪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强调相互协作和个性发展,是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实践,是礼仪实践教学学以致用的又一集中体现。这种实践使礼仪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也使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礼仪学习的行列中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风气和氛围,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支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理念,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公关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了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了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应付自如,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礼仪体现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要使高职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使礼仪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我们在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就在各专业课程中安排了30学时、2学分的礼仪课程,使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系统了解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为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我们注重加强礼仪实训,各专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礼仪实训内容,以迎宾礼仪、办公礼仪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严格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和自觉性。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特别提出礼仪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了细致的“学生礼仪规范”,在学生进校之初就进行宣讲,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礼仪观念深入人心,将学生的礼仪表现与班级、个人考核挂钩,对不良行为及时通报批评、纠正,对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奖励。每年有一个月或一周作为礼仪月或礼仪周,届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有关礼仪内容的活动,开展礼仪讲座,评选礼仪典型等,这些做法使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塑造了学生的礼仪形象,形成了一个人人学礼、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岩松.论高职学生公关素质培养[J].公关世界,2006,(1).
[3]刘平,赵桂毅.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4]李晓宜.高职礼仪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2006,(11).
作者简介:
张岩松(1968—),男,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事业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学、交际礼仪。
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四个结合
高职礼仪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规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礼貌得体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实践教学的反复实施和操作,及时总结和升华,提炼出了高职礼仪课程“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考察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起点。礼仪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内容上的差别,还应该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文秘、公关、旅游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范畴;市场营销、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而对于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机电、汽车维修等专业,礼仪课程应由公共基础课和就业培训的内容组成。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礼仪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光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说服力,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程日臻完善。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按照不同章节的不同教育意义各司其职,该讲授知识、解释道理时以讲授为主;该掌握技能时以训练或社会实践为主。另一方面要求理论与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互为支持、互相补充,统一于教学需要。在具体训练中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专题讲授时有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模拟等。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不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又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灵活。因此,将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核心。礼仪教育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讲练式教学礼仪教育的理想方式是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要求学生进行站、立、行、蹲各种姿势,对引导客人、介绍、握手、奉茶等具体礼节规范的训练,则安排他们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拟式教学模拟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交际场景或情境,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教学方法。在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诱导,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之中。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首先要为学生设定课程总体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模拟设计,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模拟内容与礼仪情境相符合,并且注意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在模拟教学之初,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稍加提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中相互评议,在实践中提高。在模拟结束时,教师应及时将模拟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内容,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全面把握。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以平日生活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在情境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日常交际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对每组学生的“表演”进行了录像,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课上大家现场点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讲课式教学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我们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如问候、书信、各种场合的秩序等礼仪问题,提前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备课,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课、演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听课,最后教师点评、指导,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印象,也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效果良好。
讨论式教学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礼仪的意义和作用时,我们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想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十分深刻。
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项目工作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运作,训练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高职礼仪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但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推移,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言行又逐渐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营造学习礼仪、讲究礼仪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强调相互协作和个性发展,是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实践,是礼仪实践教学学以致用的又一集中体现。这种实践使礼仪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也使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礼仪学习的行列中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风气和氛围,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支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理念,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公关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了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了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应付自如,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礼仪体现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要使高职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使礼仪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我们在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就在各专业课程中安排了30学时、2学分的礼仪课程,使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系统了解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为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我们注重加强礼仪实训,各专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礼仪实训内容,以迎宾礼仪、办公礼仪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严格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和自觉性。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特别提出礼仪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了细致的“学生礼仪规范”,在学生进校之初就进行宣讲,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礼仪观念深入人心,将学生的礼仪表现与班级、个人考核挂钩,对不良行为及时通报批评、纠正,对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奖励。每年有一个月或一周作为礼仪月或礼仪周,届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有关礼仪内容的活动,开展礼仪讲座,评选礼仪典型等,这些做法使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塑造了学生的礼仪形象,形成了一个人人学礼、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岩松.论高职学生公关素质培养[J].公关世界,2006,(1).
[3]刘平,赵桂毅.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4]李晓宜.高职礼仪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2006,(11).
作者简介:
张岩松(1968—),男,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事业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学、交际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