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
关键词:班级文化;原则
班级文化是班级风貌和班级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实践表明,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创建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班级文化建设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服务,这是很多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将我多年来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基本原则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
一、班级文化要有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漫无目的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强的目标性。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班级管理者在规划和建设班级文化之前,往往要考虑我要把这个班级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我要培养孩子们的哪些好习惯;我要让孩子们遵守哪些规定;我要通过什么方法增强班级凝聚力等诸多问题。其实,上述问题就是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目标,它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有了目标还不行,不能贪多求全,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毕竟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确定大目标之后,我们还要把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内实现两三个小目标即可。比如说在一学年内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段时间内让我们的班级文化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时间长,任务少,目标也就容易实现,班级文化的积极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
二、班级文化要情趣
要让班级文化真正发挥作用,还要看学生喜不喜欢,这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要创设学生喜欢的班级文化就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班级文化的内容要为学生所好。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除了以具有勤奋和团结精神的小蚂蚁、小蜜蜂和小蝴蝶为载体的稚趣类班级文化,还可以从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儿童游戏等事物入手,设计童趣十足的班级文化。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自主设计班级文化,制定评比机制。也可以由学生和家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班级文化设计团队进行设计,最终由全班同学共同确定方案,由学生选出来的肯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案。一句话,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文化的作用,一定要从“趣”字上做文章。
三、班级文化要有激励性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班级文化的激励性是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每天都被打压和批评,都希望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成长。激励是让孩子们对班级文化长相厮守的灵丹妙药。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最心仪的班级文化就是具有激励性的班级文化。激励性的班级文化不等于用物质来激励学生,学生更期盼的是精神层面的奖励,往往一个五角星,一个小图标就能让他们精神百倍,拼劲十足。不论是个人评比,小组评比,还是阅读评比,只要形成一套科学而公平的激励制度,班级文化即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班级文化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小學班级文化通常以班级文化展板为载体,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但绝不能把它当成摆设,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它的使用性和可操作性。华而不实的班级文化展板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班级文化在现代教育促进作用中的一种忽视。设计实用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班级文化应该考虑到便于更换,定期评比,及时鼓励等因素,让班级文化成为教室里的一张会变的脸,会动的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时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实施的主人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实施的主人。在班级文化的设计、实施和评比过程中,相信孩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既能激发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又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低年级的孩子能力有限,不可能直接参与到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来,老师在设计班级文化板块之前,可以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们天真的想法往往可以为老师点燃无数的灵感。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再加上老师的科学设计,富有童趣的班级文化就孕育而生了。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但思维活跃,见识广,动手能力也较强,班级文化的设计可部分或完全由他们来设计和实施,老师从中进行指导即可。他们设计出来的班级文化往往更符合其年段特点,常常胜过老师单打独斗而设计出来的作品。
在班级文化的维护和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指派专人负责,也可以由全班同学分组轮流进行。这样一来,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也有一定作用,可谓一举多得。总之,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李司龙(1982.1~ ),男,云南,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
关键词:班级文化;原则
班级文化是班级风貌和班级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实践表明,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创建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班级文化建设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服务,这是很多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将我多年来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基本原则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
一、班级文化要有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漫无目的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强的目标性。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班级管理者在规划和建设班级文化之前,往往要考虑我要把这个班级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我要培养孩子们的哪些好习惯;我要让孩子们遵守哪些规定;我要通过什么方法增强班级凝聚力等诸多问题。其实,上述问题就是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目标,它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有了目标还不行,不能贪多求全,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毕竟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确定大目标之后,我们还要把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内实现两三个小目标即可。比如说在一学年内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段时间内让我们的班级文化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时间长,任务少,目标也就容易实现,班级文化的积极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
二、班级文化要情趣
要让班级文化真正发挥作用,还要看学生喜不喜欢,这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要创设学生喜欢的班级文化就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班级文化的内容要为学生所好。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除了以具有勤奋和团结精神的小蚂蚁、小蜜蜂和小蝴蝶为载体的稚趣类班级文化,还可以从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儿童游戏等事物入手,设计童趣十足的班级文化。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自主设计班级文化,制定评比机制。也可以由学生和家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班级文化设计团队进行设计,最终由全班同学共同确定方案,由学生选出来的肯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案。一句话,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文化的作用,一定要从“趣”字上做文章。
三、班级文化要有激励性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班级文化的激励性是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每天都被打压和批评,都希望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成长。激励是让孩子们对班级文化长相厮守的灵丹妙药。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最心仪的班级文化就是具有激励性的班级文化。激励性的班级文化不等于用物质来激励学生,学生更期盼的是精神层面的奖励,往往一个五角星,一个小图标就能让他们精神百倍,拼劲十足。不论是个人评比,小组评比,还是阅读评比,只要形成一套科学而公平的激励制度,班级文化即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班级文化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小學班级文化通常以班级文化展板为载体,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但绝不能把它当成摆设,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它的使用性和可操作性。华而不实的班级文化展板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班级文化在现代教育促进作用中的一种忽视。设计实用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班级文化应该考虑到便于更换,定期评比,及时鼓励等因素,让班级文化成为教室里的一张会变的脸,会动的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时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实施的主人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实施的主人。在班级文化的设计、实施和评比过程中,相信孩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既能激发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又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低年级的孩子能力有限,不可能直接参与到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来,老师在设计班级文化板块之前,可以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们天真的想法往往可以为老师点燃无数的灵感。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再加上老师的科学设计,富有童趣的班级文化就孕育而生了。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但思维活跃,见识广,动手能力也较强,班级文化的设计可部分或完全由他们来设计和实施,老师从中进行指导即可。他们设计出来的班级文化往往更符合其年段特点,常常胜过老师单打独斗而设计出来的作品。
在班级文化的维护和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指派专人负责,也可以由全班同学分组轮流进行。这样一来,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也有一定作用,可谓一举多得。总之,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李司龙(1982.1~ ),男,云南,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