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拟物化”界面设计探讨

来源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ameimar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手机是近年来手机市场上的新宠,针对智能手机的界面设计也是人机界面视听设计新的课题,是手机界面设计领域中更为细分的一个分支。智能手机“拟物化”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已有的动作记忆,从已有的记忆经验中获得相关的信息,以此来辅佐用户完成人与智能手机之间复杂的交互过程,从而使人机交互接近于“零界面”的最高级形态。
  【关键词】智能手机,拟物化设计,人机交互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99-01
  一“拟物”释义
  “拟物”一词源于语言学中的修辞,修辞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它属于比拟的一类。将这样的概念移植到人机界面设计中,即是把机器系统非物质性的、抽象、多样化的功能以一种人们熟悉的、可感知的、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系统内在功能抽象的概念比拟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形象的、易于操作的事物,这样的界面设计方式减少了人机之间的隔阂,拉近了人与机器之间的距离。
  二界面设计中拟物的两层涵义
  拟物化界面设计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方面是界面在视觉语言上模拟现实世界中人们所熟知的事物,在视觉形象上与现实统一。另外一方面是操作上根据人们已经的交互经验来找到与之对应的操作方式,使人机交互无障碍。前者从人们的视觉经验中提取人们熟知的事物形象应用到界面外观形式的设计中,后者将人们的认知、动作经验运用到人机交互的过程中。
  随着新型的交互技術和设备逐步成熟,如语音、手写、手势、重力感应、光线感应以及人机之间的传感设备。这些新的交互技术在手机上的使用拓展了手机交互的带宽,突破了人与手机交互的基本障碍,构造了更和谐的人机环境,为拟物化的界面设计提供了实现的平台,拟物化的设计也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完善。
  三拟物的界面设计一系统空间的“构造”
  广义地说,手机的操作系统是需要被拟物的。拟物不只是模拟某一物品,它可以扩展到某一场景空间。界面与手机实体本身,其实是“图形”与“基底”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有着纵向深度上的层次。手机的显示屏幕是平整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图像表现的方式让它在视觉上呈现出一个凹凸有致的三维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有其自身的光照系统。光源系统决定着空间内的物体(界面元素)的投影方向、倒影以及反光面等。这样的视觉处理加强了界面的空间感,使原本捉襟见肘的显示屏在视觉上有了空间上的延伸,界面元素的分布也显得更具有层次。
  面对智能手机越来越繁多的功能,需要在界面结构上对这些功能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布置才能使应用效率达到最佳。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系统界面基本源自计算机的WIMP界面形式,即窗口,图标,菜单和指点设备界面结构。用户在执行某项功能时即只需选择对应的功能图标再确定即可完成任务的执行。这样的设计使得有计算机使用基础的用户能够很快上手。但我们也要看到,传统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是多元化、海量的,其界面结构也是针对承载海量的多元化的信息所设计。因此在计算机的界面结构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图标、下拉菜单、按钮、树状图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信息的呈现。虽然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在不断扩展,它与传统计算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但由于其自身硬件设备的限制,其信息处理能力与传统计算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直接将计算机上的WIMP结构完全照搬到方寸大小的手机上是不尽合理的,会带来诸多交互上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手机系统界面的结构则可参照拟物化的思想来进行设计。
  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扩展功能的过程可以被分解为选择和执行,界面为我们提供了选择的平台,合理的界面设计可以让用户的选择更加准确、快捷。结合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几乎随时都面临信息的选择。查阅资料、考试、购物、点菜、买彩票等等。人们在面临不同的选择时其选择结果往往受到自身知识储备及潜意识的影响,我们所面临的信息也有类型以及数量上的不同。一旦信息的数量及种类超过人们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便会产生选择上的焦虑感。
  智能手机相对于计算机来说,其信息处理的数量有限。就如人们在公共食堂选择“吃什么”与在餐厅饭桌上选择“吃什么”。虽然面临是同样的信息选择问题,但信息数量的差异使得我们的选择方式也有了不同。食堂就餐的过程基本上来看是逐一挑选的过程,因为人们面临的是大量的信息,通常需要对信息进行遍历后再进行选择。在饭桌上选择相对来说则要简单得多,我们需要的是直转动桌盘,将所需要的菜品转到自己的饭碗前。那么结合到界面中来看,传统的界面结构设计是将应用软件图标铺满桌面来让用户进行选择,这可以看做是“食堂就餐的过程”。若将图标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将其放置到界面中一个可旋转的“转盘”上。用户只需要通过转动“转盘”即可实现信息的选择,这样可以看做是“餐厅就餐”。在这样“拟物化”思路的指导下,我们便可得到类似于下图的界面结构组织方式。这样的界面形式使操作脱离传统的选择一点击的方式。用户通过划动“转盘”来进行信息的选择,这样简化了交互的过程,也使发挥了触控屏特有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注意到,在面临不同数量信息的处理时,在界面的设计上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提取相关的交互经验,选择合适的结构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承载,这样“拟物”的界面形式使界面具有了自解释的功能。因此能够引导用户顺利完成人机交互。
  四智能手机界面设计拟物化的趋势
  在当前重力感应、人脸识别、光距感应等种种技术改进的背后,隐藏着“拟物化”的发展趋势,即不断弥合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体验与真实物理世界的差异,使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促进人们虚拟与现实世界生活的融合。除了智能手机以外,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墨水(E-INK)、3D电影、KINECT体感交互等技术的流行,也是“拟物化”趋势的一种体现。
  手机媒体所担当的传播实践,有益于人际关系现代化的建构,它使个人能够随时随地地、自由自主地在信息和社会之中漫游。1人们对于智能手机拓展功能的兴趣在不断增长。智能手机显示与操作区域的统一带来了人机交互方式上的改变,人机界面变得更加透明与直接,这就使得界面设计的中心问题集中在如何使智能手机能够更便地服务于用户上。智能手机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以及与计算机的逐渐融合,将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智能手机中,听觉、触觉、姿势交互等会带来更加立体的交互群组,这些新技术的加入延展了人们的认知局限,在交互上必定会产生新的影响。技术的进步使得多通道交互的实现成为了可能,加上“拟物化”设计理念的指导使得未来用户与智能手机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自然、透明。在今后的智能手机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拟物化”的界面设计会被应用得更加广泛,真实生活与虚拟体验将会日渐趋同。
  作者简介
  黄瑞玲,肖尧,著,现代人际传播视野中的手机传播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具有非侵人性等特点,在临床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HIFU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文章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对影响煤矿安全的不利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得以确保,实现了煤矿生产的安全与稳定。然而,计算机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对计算机安全监控的实施影响同样突出。对此,需要促使计算机安全管理意识的加强,确保煤矿生产管理的安全与稳定,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进一步促使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已经变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煤矿;安全管理 
【摘要】文中首先从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进行了系统设计,主要探讨了用户身份验证模块流程图、职工信息管理模块流程图、工作日志模块流程图3个部分,最后给出了业务层Spring实现,这一系统开发显然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sp ring技術;办公管理系统;系统架构;业务层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