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艺术学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积极了解学生就业的诉求和期望,做好学生就业动态的思想掌控工作。同时,通过职业指导课、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服务等途径,积极搭建适合学生特点的就业平台,锻炼提升艺术学的就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北京高校 艺术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012-01
目前藝术类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同时还要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艺术生作为社会就业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是从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来讲,都有这个群体的特点:
第一,艺术生具备专业知识背景,但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艺术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实践技能,但随着如今社会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校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的岗位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实践经验方面是制约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往往十分看重学生的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在现实中,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人才;而另一方面是艺术生找不到工作。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创造性和独立的工作能力。为此,在对艺术类学生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提高的前提下,要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通过讲座、报告、模拟面试、笔试和心理测试等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专业或行业相关的工作,积累并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弥补自身在经验和知识上的不足。
第二,艺术生具有创新进取精神,但抵御挫折能力不强。艺术类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进取精神,渴望竞争,但抵御挫折的能力不强。良好的创新进取精神来源于当代青年特有的品质,他们拥有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激情的无限遐想和不竭的精神动力,这是保证他们顺利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经过数十载的寒窗苦读,当他们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上时,学生对自身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然而,在创业进取的路上,需要的不单是精神与内在的动力,更需要物质和专业上的特有条件,这是保证他们顺利创业的必要物质条件。但是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而言,物质基础是他们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创业过程中抵御各种挫折的能力较弱,往往出现运转脱节或物质保障不足的情况。这些原因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进展,并对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艺术类高校作为培养艺术学生的阵地,教育合格的艺术毕业生,走向社会是我们所面临的既现实又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际行动,积极了解学生就业的诉求和期望,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搭建适合学生发展和需求的锻炼实践平台。注重在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要积极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第一,积极了解学生就业的诉求和期望,做好学生就业动态的思想掌控工作。艺术学生就业在就业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对艺术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工作,通过调查问卷、走访调研等形式踏实认真的做好各项基础性信息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做好和开展相关的就业工作。面对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我们要认真的加以研究与分析,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本质和实质原因,切实掌握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第二,积极搭建适合学生特点的就业平台,锻炼提升艺术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首先,要深化职业指导课程的设计,搭建职业教育平台。在高等学校中,艺术职业指导类课程已成为对学生宣传就业政策、指导学生就业的重要阵地。课堂上,课堂内容的设置不再是单纯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基本能力培养与提升等基础性工作,而是要进一步转变艺术教育观念,拓宽艺术职业指导教育教学的途径,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他们在就业和择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品质,搭建艺术职业实践平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拉近学生与社会距离的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这类学生的艺术职业实践能力。工作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寒暑假时间,宣传、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到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专业实习、深入基层开展专业调研等工作。例如,截止2010年10月底,共青团系统已经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5568个,2010年累计有325998名青年到岗见习,其中被见习基地正式聘用的青年人116861名。
最后,拓展创新创业服务的思路,搭建职业素质平台。大学生创业就业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有效实践,在充分发挥学生有效积极性的同时,可以更加有效的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在谋求专业发展的同时,自主开展创业项目。艺术生开展创业项目,需要学校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与保障,并且积极为学生提供搭建艺术职业素质提升的锻炼平台。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性和经费的大力投入,为艺术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实践途径,强化艺术专业的青年学生结合专业积极创业的意识。学院通过建立创业创新实训室,为学生在校内开展创业项目孵化工作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大三期间,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组建自主创业实践团队,经学院的审查和审批后,可以进驻创业创新实训室,成为创业孵化团队。力争促使创业团队的参与学生,在毕业离校前,尽快完成创业项目前期的筹划和试运行阶段。将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战线前移至校园,有助于毕业的大学生缩短创业就业与社会竞争的融合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展基.高校“毕业班现象”探析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2] 周广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指导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3] 孙体楠.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状况与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9(2).
关键词:北京高校 艺术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012-01
目前藝术类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同时还要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艺术生作为社会就业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是从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来讲,都有这个群体的特点:
第一,艺术生具备专业知识背景,但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艺术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实践技能,但随着如今社会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校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的岗位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实践经验方面是制约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往往十分看重学生的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在现实中,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人才;而另一方面是艺术生找不到工作。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创造性和独立的工作能力。为此,在对艺术类学生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提高的前提下,要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通过讲座、报告、模拟面试、笔试和心理测试等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专业或行业相关的工作,积累并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弥补自身在经验和知识上的不足。
第二,艺术生具有创新进取精神,但抵御挫折能力不强。艺术类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进取精神,渴望竞争,但抵御挫折的能力不强。良好的创新进取精神来源于当代青年特有的品质,他们拥有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激情的无限遐想和不竭的精神动力,这是保证他们顺利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经过数十载的寒窗苦读,当他们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上时,学生对自身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然而,在创业进取的路上,需要的不单是精神与内在的动力,更需要物质和专业上的特有条件,这是保证他们顺利创业的必要物质条件。但是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而言,物质基础是他们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创业过程中抵御各种挫折的能力较弱,往往出现运转脱节或物质保障不足的情况。这些原因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进展,并对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艺术类高校作为培养艺术学生的阵地,教育合格的艺术毕业生,走向社会是我们所面临的既现实又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际行动,积极了解学生就业的诉求和期望,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搭建适合学生发展和需求的锻炼实践平台。注重在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要积极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第一,积极了解学生就业的诉求和期望,做好学生就业动态的思想掌控工作。艺术学生就业在就业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对艺术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工作,通过调查问卷、走访调研等形式踏实认真的做好各项基础性信息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做好和开展相关的就业工作。面对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我们要认真的加以研究与分析,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本质和实质原因,切实掌握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第二,积极搭建适合学生特点的就业平台,锻炼提升艺术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首先,要深化职业指导课程的设计,搭建职业教育平台。在高等学校中,艺术职业指导类课程已成为对学生宣传就业政策、指导学生就业的重要阵地。课堂上,课堂内容的设置不再是单纯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基本能力培养与提升等基础性工作,而是要进一步转变艺术教育观念,拓宽艺术职业指导教育教学的途径,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他们在就业和择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品质,搭建艺术职业实践平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拉近学生与社会距离的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这类学生的艺术职业实践能力。工作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寒暑假时间,宣传、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到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专业实习、深入基层开展专业调研等工作。例如,截止2010年10月底,共青团系统已经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5568个,2010年累计有325998名青年到岗见习,其中被见习基地正式聘用的青年人116861名。
最后,拓展创新创业服务的思路,搭建职业素质平台。大学生创业就业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有效实践,在充分发挥学生有效积极性的同时,可以更加有效的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在谋求专业发展的同时,自主开展创业项目。艺术生开展创业项目,需要学校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与保障,并且积极为学生提供搭建艺术职业素质提升的锻炼平台。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性和经费的大力投入,为艺术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实践途径,强化艺术专业的青年学生结合专业积极创业的意识。学院通过建立创业创新实训室,为学生在校内开展创业项目孵化工作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大三期间,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组建自主创业实践团队,经学院的审查和审批后,可以进驻创业创新实训室,成为创业孵化团队。力争促使创业团队的参与学生,在毕业离校前,尽快完成创业项目前期的筹划和试运行阶段。将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战线前移至校园,有助于毕业的大学生缩短创业就业与社会竞争的融合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展基.高校“毕业班现象”探析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2] 周广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指导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3] 孙体楠.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状况与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