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00-01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课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在体育课中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上好每一节课。本文就体育教师怎样在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谈谈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学生 体育 教学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让教和学有方向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指引着师生在课堂上教和学的所有活动,老师的一切行为,学生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
要准确的定下课堂教学目标并不是那么容易,怎么解决呢?比较好的一种途径是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教研作用,共同想办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三年级体育课《玩毽子》这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踢毽子的健身知识,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二)能力目标:学会脚内侧踢毽子的动作方法,有65%以上的学生达到单脚连踢2-3次的水平;(三)情感目标:学生对踢毽子活动表现出学习热情,乐于向同伴展示自己。
几句话,几个方面的目标虽然简单,但是产生的过程却有争议,主要是在学生连踢次数上。经过对学生的实际观察,体育教研组最终确定连踢的次数是2-3次。教研组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向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让他们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从而更好地与老师配合,学有所得。有了这个教学目标,几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恰当,就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基本方法的练习,为以后连踢次数的不断增加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既指引着老师的上课思路,也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要开展的活动,甚至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活动中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果
体育课包含有练习活动、游戏等活动的过程,体育课堂没有自主练习活动,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就变回体育课堂就是老师的简单运动技能而教,为运动技能而学的老套路。因此,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根据主题的内容,目标的导向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还是以三年级为例:上课的内容是《动物的盛会:跳跳跳》。
(一)课前备课,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了具体的活动目标。
(二)上课的过程中,通过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与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一下子,学生就知道我们这节课就是感受春天的美丽,动物们都来参加盛会,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三)课堂进行的环节分别是“说动物”“学动物”“跳跳跳”。这三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与能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的兴致高扬。一直到下课,孩子们还在继续合作,共同装扮属于盛会中的动物。
一节成功的课,莫过于是帮助孩子点燃学习的兴奋点,让他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真正是自觉的积极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提高,认识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通过他们的活动得以实现。可以说,这是一节充满了体育课特点的活动课,学生在一个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参与,全身心投入,不知不觉地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标。
三、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获得体育实践能力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让小学生们逐渐更新体育观念,为其终身身体健康打好基础。我们的教学,并不是只管今天,而是重要在将来。因此,体育教师、体育課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对体育锻炼是怎么想的?表1是我在对我校五、六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表主要内容:四、五、六年级小学生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影响他们参加课外锻炼的因素、课外活动的次数以及他们对课外锻炼形式的态度等四个大项。
学生对锻炼项目上的选择也倾向趣味、竞赛的游戏项目。小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锻炼的项目分别为:乒乓球,占59%:羽毛球,占39%:篮球,占30.6%。
调查结果表明: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应当相当丰富的,但从本校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一些易于开展、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项目情有独钟,男生主要集中在乒乓球、篮球、足球;女生主要集中在羽毛球、橡皮筋、跳绳等非对抗性和强度较小的项目,但球类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调查还显示,跳绳、骑自行车、爬山等娱乐休闲运动项目在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被选择的机会较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说明,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融入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体育锻炼,并不像很多人看见的那么简单。体育课程与生活结合,体育课的课内与课外结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在体育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更不用说体育课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课外获得实践获能力。
“体育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体育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运动技能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在体育课上参加体育锻炼,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是体育课程特点所决定的,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提出的要求,体育课堂教学要凸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平等交流、多向互动、合作探究,主动锻炼,让体育课堂闪耀着师生智慧的碰撞,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课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在体育课中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上好每一节课。本文就体育教师怎样在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谈谈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学生 体育 教学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让教和学有方向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指引着师生在课堂上教和学的所有活动,老师的一切行为,学生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
要准确的定下课堂教学目标并不是那么容易,怎么解决呢?比较好的一种途径是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教研作用,共同想办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三年级体育课《玩毽子》这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踢毽子的健身知识,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二)能力目标:学会脚内侧踢毽子的动作方法,有65%以上的学生达到单脚连踢2-3次的水平;(三)情感目标:学生对踢毽子活动表现出学习热情,乐于向同伴展示自己。
几句话,几个方面的目标虽然简单,但是产生的过程却有争议,主要是在学生连踢次数上。经过对学生的实际观察,体育教研组最终确定连踢的次数是2-3次。教研组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向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让他们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从而更好地与老师配合,学有所得。有了这个教学目标,几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恰当,就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基本方法的练习,为以后连踢次数的不断增加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既指引着老师的上课思路,也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要开展的活动,甚至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活动中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果
体育课包含有练习活动、游戏等活动的过程,体育课堂没有自主练习活动,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就变回体育课堂就是老师的简单运动技能而教,为运动技能而学的老套路。因此,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根据主题的内容,目标的导向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还是以三年级为例:上课的内容是《动物的盛会:跳跳跳》。
(一)课前备课,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了具体的活动目标。
(二)上课的过程中,通过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与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一下子,学生就知道我们这节课就是感受春天的美丽,动物们都来参加盛会,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三)课堂进行的环节分别是“说动物”“学动物”“跳跳跳”。这三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与能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的兴致高扬。一直到下课,孩子们还在继续合作,共同装扮属于盛会中的动物。
一节成功的课,莫过于是帮助孩子点燃学习的兴奋点,让他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真正是自觉的积极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提高,认识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通过他们的活动得以实现。可以说,这是一节充满了体育课特点的活动课,学生在一个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参与,全身心投入,不知不觉地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标。
三、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获得体育实践能力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让小学生们逐渐更新体育观念,为其终身身体健康打好基础。我们的教学,并不是只管今天,而是重要在将来。因此,体育教师、体育課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对体育锻炼是怎么想的?表1是我在对我校五、六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表主要内容:四、五、六年级小学生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影响他们参加课外锻炼的因素、课外活动的次数以及他们对课外锻炼形式的态度等四个大项。
学生对锻炼项目上的选择也倾向趣味、竞赛的游戏项目。小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锻炼的项目分别为:乒乓球,占59%:羽毛球,占39%:篮球,占30.6%。
调查结果表明: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应当相当丰富的,但从本校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一些易于开展、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项目情有独钟,男生主要集中在乒乓球、篮球、足球;女生主要集中在羽毛球、橡皮筋、跳绳等非对抗性和强度较小的项目,但球类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调查还显示,跳绳、骑自行车、爬山等娱乐休闲运动项目在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被选择的机会较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说明,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融入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体育锻炼,并不像很多人看见的那么简单。体育课程与生活结合,体育课的课内与课外结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在体育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更不用说体育课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课外获得实践获能力。
“体育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体育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运动技能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在体育课上参加体育锻炼,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是体育课程特点所决定的,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提出的要求,体育课堂教学要凸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平等交流、多向互动、合作探究,主动锻炼,让体育课堂闪耀着师生智慧的碰撞,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