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我国财政事业不断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进行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旧有财务规则在诸多方面都已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发展所要达到财政改革的新要求与新趋势,因此,对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展开研究与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对新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进行对比,首先阐述了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对新规则的优点与特点进行了介绍,最后从新旧规则比较的角度出发,对新规则产生变化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制度 财务规则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规范性,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持久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12年2月7日发布第68号部令,对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起实施)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现今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财政部门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强化了监督职能,这也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我国财政部门适时性地对旧有规则进行了修订,从而能够加强财务工作的可行性与规范性,强化预算管理,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生产与健康发展。
二、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989年前,我国都没有形成一套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那时事业单位所依据的财务标准与制度,都是与行政单位的财务体制相融合的,或是以行政单位的有关标准作为依据来执行的。直到1989年1月,财政部才首次颁发了有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若干规定,随后又相继颁布了诸多辅助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全额预算单位、差额预算单位、自收自支单位财管制度,由此,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与制度得到了初步构建。
1996年10月5日,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于转年的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则一经颁布就逐步实施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践工作中来,它健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不断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努力迈进,同时也保障了事业单位的持久发展。但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工作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要求。所以,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质量,强化财务运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及时、适时地对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修订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也是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优点与特点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财政体制的改革成果相辅相成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各项财政改革相继展开,包含有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等,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它影响着单位预算、收支、资产、财务核算手段与方法等诸多环节的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各项财政改革逐渐趋于稳定,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各项改革的成果进行了最为全面与深刻的体现,它创新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内容,充实了财务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促进着事业单位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
2、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强化了财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精细性
现如今,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也被逐渐应用到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方面,这既给财务工作带来了一定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它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财务信息是单位进行政策制定与预算管控最为主要的依据,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而新的财务规则中遵循的是大收大支综合预算管理理念,这有效完善了预算测算依据,强化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控制,很好地反映出了决算与预算的完整性。同时新规则也加强了财务制度方面的建设,保障了财务工作规范性,实现了资产的有效合理配置,提升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强化了财务控制与监督。
3、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制定会计制度提供支持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正在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工作。而新修订的财务规则给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分别提供出不同的制度供以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事业单位进一步的会计制度制定提供了支持。
四、相对旧有规则,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产生的主要变化
比较而言,新旧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在文字以及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近五十余条规定的变化,同时还增添了二十条左右的内容,概况地讲,新规则首先弥补与健全了原规则使用过程中的部分缺陷,其次能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财务改革与财务管理的成果与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连结起来,最后重点强调了财务控制、绩效考核以及资产监督等方面的职能。具体而言,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一步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职能
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当中,一共增添了一章四条“财务监督”的内容,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内容、监督制度以及监督机制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其中第59条对财务监督具体方式进行了明确,即事业单位应该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结合的方式展开工作;第60条明确了信息公开、建立监督依据等方面内容,即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经济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保障信息公开的合规性与合法性。
2、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的开支标准与开支范围
在新规则中,第20与21条内容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每一项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同时,各支出应该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开支标准与开支范围严格执行,对于那些国家财务制度未进行统一规定的,单位可自行规定,但必须报给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而旧有的财务规则当中并没有涉及到上述内容。实际上,长期以来国家都没有形成一套统一、健全的经费开支标准与开支范围,最近一些年来,部分课题与项目在资金管理制度中对其有所提及。从审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部分事业单位列支费用的随意性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单位的长久发展。新规则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好解决,从制度上对随意列支开支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治理,提升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3、规定了基建投资财务管理适应新的财务规则,同时把在建工程纳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新规则的第63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财务管理适应新的财务规则,同时在第36条与42条中对在建工程含义以及竣工交付手续进行了规定,在建工程指的是已经产生了必要支出,但未进行交付使用的建设工程,当在建工程可以交付使用时,就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竣工交付与财务决算。
比较而言,旧有财务规则在其43条中规定,国家对单位的基建投资财务管理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办理,这就说明旧规则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财务管理纳进规则当中。新规则恰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决,将基建投资财务管理纳进单位财务管理的范围当中,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都推进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基建投资财务管理的相互融合,与此同时,受到事业单位会计政策改革以及企业基础建设投资财务管理的良好实践影响,国有单位的基建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化经济下的发展要求,与财务管理的实践相比较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这一规定也给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关于基建投资财务管理规定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4、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加大了对外投资的控制力度
新规则的第44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必须对对外投资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在保障单位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对外投资,同时还要保障审批程序的规范性与严肃性。此外,事业单位不能利用财政拨款以及结余展开对外投资,不能从事股票、基金、期货等投资。这些规定都是以事业单位的本质为出发点进行考虑的,事业单位的设立就是为了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单位最应该追求的应该是社会效益,并不是经济效益或经营效益。从这一角度考虑,再结合目前诸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不良状况,新规则才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规定,加大了对对外投资行为的控制力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拨款应用于事业发展,而不是去考虑怎样获取利润。
5、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资产处置程序进行了明确
新规则的第45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必须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以及竞争、择优原则,遵循相关的审核程序,进行资产的出租与出借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由主管部门同意后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批。第一,新规则中的资产范围是单位的全部资产,而不仅是固定资产。第二,进行固定资产处置时必须按照程序进行,而取得的相应收入也应纳进单位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第三,新规则的第46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可依法进行资产的共用与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6、事业单位收益不再强制上交
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强调其公益性,所以,新规则中对事业单位收益不再强制上交,只对非财政补助的收入大过支出较多的单位实施上缴办法。就是说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国家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所取得的非税收入,依据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应上缴国库。此外,事业单位通过社会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应全部纳进单位的预算当中,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核算,明确使用方向,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的发展当中。
7、预算管理办法的转变
旧有规则中,事业单位实行的是结余留用这一预算办法,而在新的财务规则中对这一情况进行了修订,将其转变成为结转与结余要按规定使用,新的预算办法加大了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促进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孙梅:关于财政部重新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几点认识[J].现代商业,2012(4).
[2] 胡文上:对新修订颁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几点见解[J].中国外资,2012(5).
[3]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答记者问[J].会计之友,2012(3).
[4] 彭源波: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5] 乔祥利、曾雪婷:企业会计准则及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影响及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8(7).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制度 财务规则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规范性,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持久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12年2月7日发布第68号部令,对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起实施)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现今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财政部门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强化了监督职能,这也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我国财政部门适时性地对旧有规则进行了修订,从而能够加强财务工作的可行性与规范性,强化预算管理,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生产与健康发展。
二、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989年前,我国都没有形成一套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那时事业单位所依据的财务标准与制度,都是与行政单位的财务体制相融合的,或是以行政单位的有关标准作为依据来执行的。直到1989年1月,财政部才首次颁发了有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若干规定,随后又相继颁布了诸多辅助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全额预算单位、差额预算单位、自收自支单位财管制度,由此,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与制度得到了初步构建。
1996年10月5日,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于转年的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则一经颁布就逐步实施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践工作中来,它健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不断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努力迈进,同时也保障了事业单位的持久发展。但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工作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要求。所以,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质量,强化财务运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及时、适时地对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修订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也是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优点与特点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财政体制的改革成果相辅相成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各项财政改革相继展开,包含有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等,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它影响着单位预算、收支、资产、财务核算手段与方法等诸多环节的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各项财政改革逐渐趋于稳定,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各项改革的成果进行了最为全面与深刻的体现,它创新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内容,充实了财务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促进着事业单位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
2、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强化了财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精细性
现如今,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也被逐渐应用到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方面,这既给财务工作带来了一定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它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财务信息是单位进行政策制定与预算管控最为主要的依据,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而新的财务规则中遵循的是大收大支综合预算管理理念,这有效完善了预算测算依据,强化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控制,很好地反映出了决算与预算的完整性。同时新规则也加强了财务制度方面的建设,保障了财务工作规范性,实现了资产的有效合理配置,提升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强化了财务控制与监督。
3、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制定会计制度提供支持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正在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工作。而新修订的财务规则给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分别提供出不同的制度供以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事业单位进一步的会计制度制定提供了支持。
四、相对旧有规则,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产生的主要变化
比较而言,新旧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在文字以及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近五十余条规定的变化,同时还增添了二十条左右的内容,概况地讲,新规则首先弥补与健全了原规则使用过程中的部分缺陷,其次能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财务改革与财务管理的成果与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连结起来,最后重点强调了财务控制、绩效考核以及资产监督等方面的职能。具体而言,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一步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职能
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当中,一共增添了一章四条“财务监督”的内容,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内容、监督制度以及监督机制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其中第59条对财务监督具体方式进行了明确,即事业单位应该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结合的方式展开工作;第60条明确了信息公开、建立监督依据等方面内容,即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经济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保障信息公开的合规性与合法性。
2、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的开支标准与开支范围
在新规则中,第20与21条内容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每一项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同时,各支出应该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开支标准与开支范围严格执行,对于那些国家财务制度未进行统一规定的,单位可自行规定,但必须报给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而旧有的财务规则当中并没有涉及到上述内容。实际上,长期以来国家都没有形成一套统一、健全的经费开支标准与开支范围,最近一些年来,部分课题与项目在资金管理制度中对其有所提及。从审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部分事业单位列支费用的随意性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单位的长久发展。新规则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好解决,从制度上对随意列支开支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治理,提升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3、规定了基建投资财务管理适应新的财务规则,同时把在建工程纳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新规则的第63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财务管理适应新的财务规则,同时在第36条与42条中对在建工程含义以及竣工交付手续进行了规定,在建工程指的是已经产生了必要支出,但未进行交付使用的建设工程,当在建工程可以交付使用时,就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竣工交付与财务决算。
比较而言,旧有财务规则在其43条中规定,国家对单位的基建投资财务管理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办理,这就说明旧规则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财务管理纳进规则当中。新规则恰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决,将基建投资财务管理纳进单位财务管理的范围当中,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都推进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基建投资财务管理的相互融合,与此同时,受到事业单位会计政策改革以及企业基础建设投资财务管理的良好实践影响,国有单位的基建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化经济下的发展要求,与财务管理的实践相比较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这一规定也给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关于基建投资财务管理规定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4、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加大了对外投资的控制力度
新规则的第44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必须对对外投资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在保障单位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对外投资,同时还要保障审批程序的规范性与严肃性。此外,事业单位不能利用财政拨款以及结余展开对外投资,不能从事股票、基金、期货等投资。这些规定都是以事业单位的本质为出发点进行考虑的,事业单位的设立就是为了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单位最应该追求的应该是社会效益,并不是经济效益或经营效益。从这一角度考虑,再结合目前诸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不良状况,新规则才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规定,加大了对对外投资行为的控制力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拨款应用于事业发展,而不是去考虑怎样获取利润。
5、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资产处置程序进行了明确
新规则的第45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必须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以及竞争、择优原则,遵循相关的审核程序,进行资产的出租与出借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由主管部门同意后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批。第一,新规则中的资产范围是单位的全部资产,而不仅是固定资产。第二,进行固定资产处置时必须按照程序进行,而取得的相应收入也应纳进单位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第三,新规则的第46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可依法进行资产的共用与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6、事业单位收益不再强制上交
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强调其公益性,所以,新规则中对事业单位收益不再强制上交,只对非财政补助的收入大过支出较多的单位实施上缴办法。就是说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国家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所取得的非税收入,依据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应上缴国库。此外,事业单位通过社会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应全部纳进单位的预算当中,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核算,明确使用方向,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的发展当中。
7、预算管理办法的转变
旧有规则中,事业单位实行的是结余留用这一预算办法,而在新的财务规则中对这一情况进行了修订,将其转变成为结转与结余要按规定使用,新的预算办法加大了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促进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孙梅:关于财政部重新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几点认识[J].现代商业,2012(4).
[2] 胡文上:对新修订颁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几点见解[J].中国外资,2012(5).
[3]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答记者问[J].会计之友,2012(3).
[4] 彭源波: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5] 乔祥利、曾雪婷:企业会计准则及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影响及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