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了有防病治病的作用之外,对人体造成伤害,即使是正药品,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正因为如此,生活中,解一些用药常识,使药品真“健康守护神”!
服用多酶片的注意事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吃得太多,或肚子不舒服而服用多酶片。但在治疗消化不良症时,服用多酶片必须注意方法是否正确,否则会影响药物疗效。
首先,它不宜嚼碎服用。多酶片服用时应整片吞服,不宜嚼碎服用或将药片加水捣烂后服用。因为多酶片是双层糖衣片,外层为普通糖衣,内层为肠溶片,进入胃后不被胃酸溶解,直至进入小肠接触到碱性的肠液后才溶解,在小肠起直接作用,若嚼碎服用或将药片加水捣烂后给孩子、老人喂服,失去了肠溶衣的保护,药物在胃中就会释放出来,会被胃酸破坏,使药物中的酶失去活性。而且嚼碎服用,多酶片粉剂易残留在口腔内,对口腔黏膜有一定的损伤,容易发生口腔溃疡。
其次,不宜用热水送服。因为多酶片属于生物制剂,其中的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会凝固变性,70℃以上即失效。因此,专家建议服用多酶片时要用低温水送服,同时不可用茶水送服,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多酶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还会产生副作用。
再次,不宜与抗酸药合用。原来,抗酸药也会影响多酶片疗效,举例来说,多酶片不宜与胃舒平、硫糖铝、氢氧化铝、氯化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合用。
最后,不宜与酸性食物或药物同吃。据了解,多酶片最好和食物同时服用,使药物和食物充分混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酶的消化作用,但酸性食物或药物会影响多酶片的疗效,所以,它也不宜和酸性食物或酸性药物同吃,如奶油、鸡蛋,蛋糕、花生等。
“尤应注意的是要避免同时食用猪肝,因猪肝中含有大量铜,而铜可与酶蛋白质、氨基酸分子上的酸性基团形成沉淀物,影响药效。”专家提醒说。
听过药物的反作用现象吗?
药物有治疗某种疾病或缓解某种症状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某些药物有时也会在治疗时出现使病情加重的“反作用现象”。专家说,这必须得警惕!
据介绍,常见的可能会引起反作用的药物有:
降压药引起血压升高。利血平、胍乙啶等阻滞神经节作用的药物,可使末梢神经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全身周围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不合理联合使用降压药,易致血压升高。
退热药致发热。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安乃近、扑热息痛等常用的退热药,有时反会使人发热。快者用药后10多分钟开始发热,慢者用药后7~14天开始发热。停药后体温正常。
平喘药致哮喘。用平喘喷雾剂喷喉,刺激咽喉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发生或加重哮喘,如异丙肾上腺素喷剂等。复方氨茶碱,氢化可的松、麻黄素等也偶可引起哮喘。有患者在注射哮喘菌苗24小时后发生哮喘。
利尿剂致水肿。使用氢氯噻嗪利尿消肿时,由于利尿排掉体内的钠盐,使血钠降低,可引起醛固酮增高而使水钠潴留,发生水肿。
抗癌药致癌。抗癌药中的烷化剂和抗代谢剂,会干扰免疫监视系统,引起免疫抑制而具有致癌性,可致多种癌症。
抗癫痫药诱发癫痫。苯巴比妥、安定等过量应用时,可诱发癫痫的发作。所以,在大剂量使用而未能控制癫痫发作甚至发作更剧时,就应考虑药物反作用的可能。
抗精神病药引起精神障碍。对药物敏感或用量过大的精神病患者,可加剧原有的精神病症状,也可发生新的精神障碍。
抗过敏药引起过敏反应。肾上腺素、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糖皮质激素等抗过敏药,有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哮喘、药物热等,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抗心绞痛药引起心绞痛。心得安可加重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痛定由于迅速扩张血管而使血压下降,心肌收缩力增强,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绞痛;硝酸酯类使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亦随之减少,因而也可能引起心绞痛发作。
哺乳期用药的安全性
关于用药,还有一个特殊时期很重要:哺乳期。那么,在哺乳期如何用药比较安全?
先说说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等。经动物实验证明,此类药物能影响幼龄动物的软骨生长,导致婴幼儿软骨病变,并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因此,哺乳期妇女应禁用,以免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哺乳期也不应使用磺胺类药物,因为妈妈服用后,它进入乳汁的量相当于婴儿自服药量的1/3,足以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特别是6个月内的婴儿缺乏这种酶,所以6个月之内婴儿及母亲是不能使用该类药物的。
关于镇痛药,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呼吸中枢对此类药非常敏感,即使吮入含药量低微的乳汁,也易造成婴儿呼吸浅慢甚至呼吸停止,故乳母应禁用此类药物,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在乳汁中含量多,小剂量安全,长期大量应用易引起婴儿出血、黄疸、酸中毒和惊厥,有报道称乳母服阿司匹林引起哺乳儿颅内出血,应慎用。
另外,大剂量雌激素可抑制哺乳母亲的乳汁分泌,小剂量则可引起乳儿的内分泌改变。皮质激素应用于乳母,则可引发婴儿发育迟缓,故乳母应禁用激素类药物,也包括避孕药。
正因为如此,生活中,解一些用药常识,使药品真“健康守护神”!
服用多酶片的注意事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吃得太多,或肚子不舒服而服用多酶片。但在治疗消化不良症时,服用多酶片必须注意方法是否正确,否则会影响药物疗效。
首先,它不宜嚼碎服用。多酶片服用时应整片吞服,不宜嚼碎服用或将药片加水捣烂后服用。因为多酶片是双层糖衣片,外层为普通糖衣,内层为肠溶片,进入胃后不被胃酸溶解,直至进入小肠接触到碱性的肠液后才溶解,在小肠起直接作用,若嚼碎服用或将药片加水捣烂后给孩子、老人喂服,失去了肠溶衣的保护,药物在胃中就会释放出来,会被胃酸破坏,使药物中的酶失去活性。而且嚼碎服用,多酶片粉剂易残留在口腔内,对口腔黏膜有一定的损伤,容易发生口腔溃疡。
其次,不宜用热水送服。因为多酶片属于生物制剂,其中的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会凝固变性,70℃以上即失效。因此,专家建议服用多酶片时要用低温水送服,同时不可用茶水送服,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多酶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还会产生副作用。
再次,不宜与抗酸药合用。原来,抗酸药也会影响多酶片疗效,举例来说,多酶片不宜与胃舒平、硫糖铝、氢氧化铝、氯化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合用。
最后,不宜与酸性食物或药物同吃。据了解,多酶片最好和食物同时服用,使药物和食物充分混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酶的消化作用,但酸性食物或药物会影响多酶片的疗效,所以,它也不宜和酸性食物或酸性药物同吃,如奶油、鸡蛋,蛋糕、花生等。
“尤应注意的是要避免同时食用猪肝,因猪肝中含有大量铜,而铜可与酶蛋白质、氨基酸分子上的酸性基团形成沉淀物,影响药效。”专家提醒说。
听过药物的反作用现象吗?
药物有治疗某种疾病或缓解某种症状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某些药物有时也会在治疗时出现使病情加重的“反作用现象”。专家说,这必须得警惕!
据介绍,常见的可能会引起反作用的药物有:
降压药引起血压升高。利血平、胍乙啶等阻滞神经节作用的药物,可使末梢神经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全身周围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不合理联合使用降压药,易致血压升高。
退热药致发热。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安乃近、扑热息痛等常用的退热药,有时反会使人发热。快者用药后10多分钟开始发热,慢者用药后7~14天开始发热。停药后体温正常。
平喘药致哮喘。用平喘喷雾剂喷喉,刺激咽喉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发生或加重哮喘,如异丙肾上腺素喷剂等。复方氨茶碱,氢化可的松、麻黄素等也偶可引起哮喘。有患者在注射哮喘菌苗24小时后发生哮喘。
利尿剂致水肿。使用氢氯噻嗪利尿消肿时,由于利尿排掉体内的钠盐,使血钠降低,可引起醛固酮增高而使水钠潴留,发生水肿。
抗癌药致癌。抗癌药中的烷化剂和抗代谢剂,会干扰免疫监视系统,引起免疫抑制而具有致癌性,可致多种癌症。
抗癫痫药诱发癫痫。苯巴比妥、安定等过量应用时,可诱发癫痫的发作。所以,在大剂量使用而未能控制癫痫发作甚至发作更剧时,就应考虑药物反作用的可能。
抗精神病药引起精神障碍。对药物敏感或用量过大的精神病患者,可加剧原有的精神病症状,也可发生新的精神障碍。
抗过敏药引起过敏反应。肾上腺素、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糖皮质激素等抗过敏药,有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哮喘、药物热等,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抗心绞痛药引起心绞痛。心得安可加重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痛定由于迅速扩张血管而使血压下降,心肌收缩力增强,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绞痛;硝酸酯类使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亦随之减少,因而也可能引起心绞痛发作。
哺乳期用药的安全性
关于用药,还有一个特殊时期很重要:哺乳期。那么,在哺乳期如何用药比较安全?
先说说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等。经动物实验证明,此类药物能影响幼龄动物的软骨生长,导致婴幼儿软骨病变,并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因此,哺乳期妇女应禁用,以免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哺乳期也不应使用磺胺类药物,因为妈妈服用后,它进入乳汁的量相当于婴儿自服药量的1/3,足以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特别是6个月内的婴儿缺乏这种酶,所以6个月之内婴儿及母亲是不能使用该类药物的。
关于镇痛药,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呼吸中枢对此类药非常敏感,即使吮入含药量低微的乳汁,也易造成婴儿呼吸浅慢甚至呼吸停止,故乳母应禁用此类药物,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在乳汁中含量多,小剂量安全,长期大量应用易引起婴儿出血、黄疸、酸中毒和惊厥,有报道称乳母服阿司匹林引起哺乳儿颅内出血,应慎用。
另外,大剂量雌激素可抑制哺乳母亲的乳汁分泌,小剂量则可引起乳儿的内分泌改变。皮质激素应用于乳母,则可引发婴儿发育迟缓,故乳母应禁用激素类药物,也包括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