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初中生认为,物理知识复杂抽象,学科难度较高,学习起来会遇到许多困难。为了实现物理成绩的提升,大部分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希望能够在反复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但实际学习效果却不甚理想。物理内容主要以公式定律等形式体现,公式定律类型繁多导致了物理题目必然复杂多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切入与探究,并不存在某种既定的解题套路。在这种情况下,反复的大量训练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反而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教师应注重加深学生举行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掌握公式定律本质的前提下充分拓展和延伸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创造性,广阔性,灵活性,在解决物理题目的过程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形成活跃的物理解题思维,这对于提升学生物理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物理思维;培养
一、分与合的辨证思维
分与合分别对用于研究事物和问题的局部与整体,分是指抓住事物的某方面特征,立足局部层面来思考探究问题的细节,而合是指将事物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着重考量主体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性质和共同特征。针对物理问题来说,必须分别从分和合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才能够辩证的探究问题的本质。体现在物理解题方法上包括隔离法,整体法,矢量分解与合成等。物理是研究事物及事物规律的学科,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必然由局部组成,由整体统领,从局部和整体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往往能够获得不同的理解和認知,在综合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最为深入的了解到事物及规律的本质[1]。举例来说,在分析物体受力的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无法直接从图示力中得到题目答案,需要沿水平垂直方向和斜面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力进行适当的分解与合成,进而使对应坐标轴方向的力抵消或者加成,根据力平衡原理获得题目答案。
二、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按照通常物理规律和事物发展顺序进行思维的模式称为正向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与物理规律相对应,使学生能够产生基于日常生活的直观理解,从应用层面来说较为容易。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物理题目,无法应用正向思维进行解题,使用与之对逆向思维却能够破解问题的关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解题的过程中要注重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的同时培养,养成学生逆转思维顺序的习惯,从两方面打通思维脉络,做到正逆结合。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存在正向思维的思维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引导,通过典型的应用逆向思维的习题进行集中训练,训练学生题感。举例来说,在探究未知初速度物体做匀减速运动问题时,初始速度条件的缺失给题目解决制造了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将物体的实际运动看为匀加速运动的逆转运动,借用匀加速运动相关公式进行解题,能够实现解题效率的大幅提升。
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从直观视角出发,经过图形等形式来理解理论知识。而抽象思维是指经过大脑信息处理提取事物的图像性质,利用逻辑推理形成对事物的抽象印象。物理解题过程既需要应用抽象思维来进行逻辑推理,实现各种定理在题目中的有效应用。同时也需要形象思维应用到图形结合等解题方法中来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在建立物理模型确定应用物理公式的过程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两种思维模式,对于学生解决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非两种对立性思维[2],而是各有分工,互为补充。形象思维主要负责信息的提取和初步处理,而抽象思维负责深入处理并形成逻辑推理体系。
四、等效思维和联系思维
等效思维是指在已知作用结果的前提下,寻求另外一种作用形式来满足已知效果,进而实现对题目要求的等效替代。这种思维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思路,并广泛应用在屋里学习和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例如合运动和分运动,等效替代点的方面。通常等效替代能够实现复杂过程的简单化,变量问题的定量化,用恒力来代替变力,用以研究做功率和冲量问题。同时物理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系统。各种定律之间在表象和本质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形成联系思维才能够触类旁通,灵活应对各种综合性物理问题。
五、临界思维和极限思维
物理问题中,物体状态的判断性题目较多,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临界状态和极限状态,应用临界思维以及极限思维探讨物理问题,能够充分利用特殊状态的特征和数据,简化计算过程和分析思路,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质量。临界思维是指在物体状态改变的临界点进行特征值代入,而极限问题思维是指将物体状态延续到极限情况后带入特征值,能够更加明显的突出问题内容,避免了通常状态下难以有效抓住问题,关键的情况,对于完善学生物理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
综上所述,物理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应该在教学环节中完成,同时也可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习题训练中。通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解题方法,实现对各种物理思维的应用实践层面培养,进而简化解题过程,突出解题目标,有效训练物理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对于物理问题解决的阻碍,加深对物理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建立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谢桂英.运用“四味”物理课堂提升初中学生物理素养[J].物理教学,2019,41(08):41-43.
[2]邓小伍.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J].名师在线,2019(21):58-59.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物理思维;培养
一、分与合的辨证思维
分与合分别对用于研究事物和问题的局部与整体,分是指抓住事物的某方面特征,立足局部层面来思考探究问题的细节,而合是指将事物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着重考量主体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性质和共同特征。针对物理问题来说,必须分别从分和合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才能够辩证的探究问题的本质。体现在物理解题方法上包括隔离法,整体法,矢量分解与合成等。物理是研究事物及事物规律的学科,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必然由局部组成,由整体统领,从局部和整体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往往能够获得不同的理解和認知,在综合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最为深入的了解到事物及规律的本质[1]。举例来说,在分析物体受力的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无法直接从图示力中得到题目答案,需要沿水平垂直方向和斜面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力进行适当的分解与合成,进而使对应坐标轴方向的力抵消或者加成,根据力平衡原理获得题目答案。
二、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按照通常物理规律和事物发展顺序进行思维的模式称为正向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与物理规律相对应,使学生能够产生基于日常生活的直观理解,从应用层面来说较为容易。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物理题目,无法应用正向思维进行解题,使用与之对逆向思维却能够破解问题的关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解题的过程中要注重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的同时培养,养成学生逆转思维顺序的习惯,从两方面打通思维脉络,做到正逆结合。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存在正向思维的思维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引导,通过典型的应用逆向思维的习题进行集中训练,训练学生题感。举例来说,在探究未知初速度物体做匀减速运动问题时,初始速度条件的缺失给题目解决制造了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将物体的实际运动看为匀加速运动的逆转运动,借用匀加速运动相关公式进行解题,能够实现解题效率的大幅提升。
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从直观视角出发,经过图形等形式来理解理论知识。而抽象思维是指经过大脑信息处理提取事物的图像性质,利用逻辑推理形成对事物的抽象印象。物理解题过程既需要应用抽象思维来进行逻辑推理,实现各种定理在题目中的有效应用。同时也需要形象思维应用到图形结合等解题方法中来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在建立物理模型确定应用物理公式的过程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两种思维模式,对于学生解决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非两种对立性思维[2],而是各有分工,互为补充。形象思维主要负责信息的提取和初步处理,而抽象思维负责深入处理并形成逻辑推理体系。
四、等效思维和联系思维
等效思维是指在已知作用结果的前提下,寻求另外一种作用形式来满足已知效果,进而实现对题目要求的等效替代。这种思维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思路,并广泛应用在屋里学习和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例如合运动和分运动,等效替代点的方面。通常等效替代能够实现复杂过程的简单化,变量问题的定量化,用恒力来代替变力,用以研究做功率和冲量问题。同时物理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系统。各种定律之间在表象和本质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形成联系思维才能够触类旁通,灵活应对各种综合性物理问题。
五、临界思维和极限思维
物理问题中,物体状态的判断性题目较多,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临界状态和极限状态,应用临界思维以及极限思维探讨物理问题,能够充分利用特殊状态的特征和数据,简化计算过程和分析思路,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质量。临界思维是指在物体状态改变的临界点进行特征值代入,而极限问题思维是指将物体状态延续到极限情况后带入特征值,能够更加明显的突出问题内容,避免了通常状态下难以有效抓住问题,关键的情况,对于完善学生物理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
综上所述,物理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应该在教学环节中完成,同时也可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习题训练中。通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解题方法,实现对各种物理思维的应用实践层面培养,进而简化解题过程,突出解题目标,有效训练物理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对于物理问题解决的阻碍,加深对物理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建立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谢桂英.运用“四味”物理课堂提升初中学生物理素养[J].物理教学,2019,41(08):41-43.
[2]邓小伍.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J].名师在线,2019(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