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干的呀?”“贝贝!”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xi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甫满三周岁的外孙女贝贝对自己做的错事从来不惮于承认,比如把积木扔得客厅地板上到处都是,用彩笔把手背上涂满黑道道,将茶几上的宜兴壶打碎,把放在我床头柜上的手表拿到楼梯上,从书架上抽书出来胡乱堆放在电脑桌上等等,总之,只要家中某处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东西,不用问,准是贝贝干的。当你问她“这是谁干的呀”?她会马上回答“贝贝呀”!丝毫不会迟疑、否认,更不要说撒谎了。这就与一般成年人的表现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何呢?
   我想,首先,她不认为这些行为是错误的——积木不就是用来到处扔的吗?彩笔不就是用来涂手背的吗?放在茶几上的那个可爱小壶(她脑子中应该还没有宜兴壶的概念)不就是用来敲碎的吗?床头柜上的手表不就是供拿来玩并放到楼梯或随便什么地方的吗?书架上的书不就是让抽出来随处摆放的吗?总之,做这一切没什么错呀,干嘛不承认呢?其次,即便她知道某些行为不太妥当,会受到大人的呵斥,但顶多仅此而已,不会为此而受到惩罚的,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也就是说,当她没有认识到这些行为是错误的,并且会受到惩罚,她也就用不着去遮掩、否认甚至撒谎了。
   当随着年齡的增长,她会认识到某些举措是错误的,且这些过错会受到惩罚,那么,其回答恐怕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爽快与坦诚了;她可能会迟疑、遮掩、否认、撒谎,甚至文过饰非。某些成年人的固执己见,犯了错误不肯承认,甚至强词夺理、文过饰非,不正是因为随之而来的严厉惩罚么?其实,人的成长过程,便是一步步地为自己之行为承担责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些孱弱之人,被这些沉重的责任所压垮,便会去推卸责任、撒谎。推卸责任、固执己见、文过饰非、撒谎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其成长与外部的压力一点点增大而慢慢形成的,是后天的。我希望贝贝今后也能够像现在这样,一直勇于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承担责任!
   风和日丽,带贝贝去永和公园玩。因已放寒假,上午11点的公园内,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玩耍,而儿童游乐区更是热闹非凡。这些孩子中,大者应该已上小学,小者不过一两岁的模样,刚刚学会走路。只见有两个1.5米左右的女生,从滑梯旁边平台的缝隙里径直钻下来了;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也跟着学样,把两腿从缝隙中伸下来,却离地面差不多有一米,试探良久,就又缩了回去,而看护人不知哪里去了;有个三四岁的男孩,跟随同龄女孩,风一般地奔上去,滑下来,一圈又一圈;还有个女孩,坐在滑梯顶端沉思默想,一动不动,害得那想从滑梯底部爬上去的女孩只好望而却步;另有四五个大小不等的男孩女孩,骑在城堡底下的长条摇椅上摇来晃去的;更有勇敢一点的孩子,尝试着去攀岩(木板与塑料制成),或者颤颤巍巍走过绳梯桥;再有大一点的孩子,在人行步道上追逐;也有那小不点,在草坪上忘情地吹着彩色泡泡;关闭着的东门旁,有两名年轻妈妈在教女儿跳皮筋……贝贝有些不太合群,往往是一个人独自在玩,自得其乐。
   目睹这些年龄不一、性格各异,按照自己的个性尽情玩耍着的孩子,我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在中学教书时,发现学生们的作文几乎是千人一面。我为此倍感困惑,曾在课堂上批评他们:“你们男女有别,高矮胖瘦各不相同,性格与爱好有别,说话的语气、腔调也不尽相同,可为什么你们笔下的文章却是这般的雷同呢?”于是,我便尽力让他们用我笔写我心,尝试着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见闻与思考来。已经离开中学讲台十九载了,今日带外孙女来公园里玩,目睹这些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孩子,绝大部分尚未读小学,就又忆及旧事。
   很明显,这些尚未读小学的孩子,自从生下来,身上兼有父母之独特基因,个个与众不同,男女、胖瘦、高矮、体质、性格、语调等各不相同,有的走路早,有的走路迟;有的说话早,有的说话晚;有的身体强健,有的身体柔弱;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性格外向……如若他们能够各按其本性,自由自在地生长,再辅之以自然与人文的知识传授,并培养其独立思想能力,当其成年之后,将会是一个个拥有鲜明个性、爱好与能力之人,这样的一代人,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令人惊喜的创造与发展呀!
   那么,为何这些尚未正式开始接受教育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性格各异的孩子,经过十来年教育后,其兴趣、爱好、个性与独立思考能力不是变得更加突出,有些反而被打磨得棱角模糊,近乎雷同呢?要知道,他们可是万物之灵长——人,而非从工厂流水线上下来的一模一样的产品呀!
   思虑及此,我不禁为贝贝未来的教育担忧。
其他文献
“盼兒来”等十二则
期刊
有一种人,你说他坏吧,他绝非伤天害理;你说他好吧,却与他无法交流。一个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常识,你怎样解释,他接受不了。在他的眼里,世界处处是陷阱;在他的心里,惟有一己之执念。他拒绝接受一己执念之外的任何信息,极度自恋,却毫无安全感。他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更不生活在当下。他像是来自一个陌生的星球,心胸封闭而自恰。他可以对任何问题侃侃而谈,且能自圆其说,却与现实世界毫无共识。   与世界建
期刊
好多年前,有一对很有些名气的相声演员说过一段相声,相声的名字忘了,但其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之所以想起这段相声,是因为忽然感觉眼下社会上有种话语体系跟这段相声中玩的一个游戏非常相仿。   这个游戏名字叫“顶针絮麻”,“顶针”大家都知道,是一种修辞方法。絮麻嘛,仍用这段相声中的原台词解释就是:絮麻说白喽就是字头咬字尾,也就是说下一句的头一个字,得接上句的末一个字。这下您明白了吧,就是跟咱们平时玩的
期刊
活了40多岁,发现有些赌咒越来越当不得真,否则“命案”就要多上好多起。为了众生安好,我还是忽略某些人的信口胡诌好了。   我被某地一红木商家拉进过一个群,就因为在某个微信拍卖平台拍了他两三件小的海南黄花梨料子。群里多的是和我一样的“小白”。群主在拍卖平台,有一个非常文艺的店铺名,但自介之语却透着一股市侩味。有四个字让人过目难忘:假一赔命。在群里卖货,他也这么赌咒发誓,说要是以越南黄花梨充海南黄花梨
期刊
我第一次和杂文“眉来眼去”,纯属意外。   30多年前,我还在县城上高一,闲時喜欢去邮局买报刊。某天和同学进了邮局,第一次看到了《杂文报》。“杂”是繁体字,又草,我不认识,扫一眼报上内容,觉得奇奇怪怪的。为了在同学面前显摆连如此高深莫测的报纸都能看,就大大咧咧地喊营业员:给我来份“维文报”——“杂”的繁体字可不就像“维”嘛。我完全瞎蒙的水平镇住了同学,但镇不住营业员。她指正道:这叫“杂文报”。  
期刊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因为证明了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获2006年菲尔兹奖。面对这一让多少人歆羡不已的巨大荣誉,佩雷尔曼的表现让人不可思议。该奖项由西班牙国王颁发,他说:国王不懂数学,有什么资格颁奖?他以没有路费作推托,拒绝出席颁奖仪式。国际数联赶紧联系他,为其解决往来路费。他回应:承认我的结果就行了,我对奖项没有兴趣。   作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被得以证明,佩雷尔曼還可以获
期刊
一   上午,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谈及一个在当地相当重要的奖项,他没拿到,但他知道些内幕,知道他没拿到与他的水平无关,而与评奖黑幕有关,心中非常郁闷,先给我发了几个微信,嫌敲字太慢,干脆打电话说。   我问:你之前就知道这次评奖有黑幕吧?他说知道。我说那你为什么要参加?   朋友最初是没想到这黑幕会伤害到他,他以为伤害的会是别人。继而又说起连续被种种潜规则伤害到,导致他这些年连走霉运。  
期刊
130多年前,美国人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一书,把“面子问题”,列于讨论国人麻木保守、相互猜忌与缺乏诚信诸问题之首。对此,鲁迅的意见,是“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得对”。   一个都不宽恕的鲁迅,竟一改《说面子》的决绝。很明显,承认那几点说得对,就必然否认那几点说得不对。况且,面子问题源于历史与文化,涉及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与不对,啥标准,谁说了算?   在我看来,世间的纷纷
期刊
汪曾祺说:“若想人生不无聊,必得要爱着点什么,才能激起对生活的热情。”一个人能在孤独中崛起,需要智慧和能力,能将独立淬炼成向上生长的动力,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1964年,南非罗本岛监狱来了一位犯人,他的代号是第466号。466号被关进了只有4平方米的牢房,开始了地狱般的孤独生活。他每天都要到采石场去做苦工,动作稍慢一点就会遭遇毒打。监狱里的犯人也都如行尸走肉,活得没有一点生气。为了改变
期刊
自从有了微信,便很快有了微信群;有了微信群,就有了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拉票投票活动。也许是本人入群有点多了,每天打开微信,几乎总会看到一个或几个投票链接(或曰拉票帖子)。   在那些发投票链接的群友中,有为亲戚或朋友拉票的,有为领导或部属拉票的,有为同学或同事拉票的,有为老婆或老公拉票的,有为父母或子女拉票的,也有为素昧平生的群友乃至群友的群友拉票的。   大家心里清楚,在微信群里拉票投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