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亲和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亲和力,是指教师赢得学生亲近、信赖、尊敬和爱戴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密切配合和谐共振的能力。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需要教师从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的多方面成长,顾及课堂上师生共同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沟通,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的传递,与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有关:
  一、无私的爱和最亲切的微笑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种交流让学生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希望与教师合作。最亲切的微笑可以最快速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课堂上能面带微笑上课,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能得到放松,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师生的沟通是快乐而积极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的几分钟预备时间中,不仅要准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准备一个好的心情,能带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微笑。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从而教师身上就有了“迷人的魅力”,这也是一节成功的课的必要前提。
  二、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
  教师广博的学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多方面的才艺、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等都是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的素养去获得。教师的文化素养既影响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审美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拓宽视野,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像一块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在自己周围,让他们不断汲取所需的养分;教师只有尽快熟悉新事物,了解新事物,给学生正确的指导,才能让他们健康文明正确地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教师只有不断用时代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指路人。
  三、肢体语言
  根据研究资料表示,在信息传递中,说一句话只表达了说话者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七,声音占百分之三十八,那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五而是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等。教师以肢体语言来传达情绪和信息给学生,效果更佳。教师的肢体语言中,最有效的是以下几种:
  (—)目光凝视。善于运用眼神,才能掌握教室的气氛。利用眼神的接触,可以打开沟通、延续沟通或终止沟通。在教室里教师直接的眼神接触,能有效地帮助分心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拉回注意力,而且也能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借此表达对学生行为的赞同或反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身体靠近。上课行为失序的学生,多数是距离教师位置较远的一群,而教师在有意无意间,修正与学生间的距离来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会改变学生的参与情形。所以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中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有温暖、友善的感觉。
  (三)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学生接受到老师最直接的肢体语言,只要教师的一个表情不对,学生就知道大事不妙了。在教室中,教师要时时带着微笑,要专注、用心,要真诚亲切,使学生感到亲和力而不是压迫感,脸部表情传达的是热诚、欣赏等信息。
  (四)手势示意。多样化的手势,正是有经验教师的重要法宝。教师做的手势,不仅有强调、示范的作用,更能比言语更清楚地表达鼓励及制止学生的行为。一般来说,手势动作要自然、大方、不夸大、不做作。手势应多变化,但不能太频繁,否则学生会眼花撩乱,事倍功半。
  四、幽默的谈吐
  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奇妙的润滑剂,不可否认,幽默能自然地消除陌生人之间的心理敌意,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幽默作为一种生活情趣,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情调,对他人极易产生人格吸引力。教师的幽默应来自对学生真挚的爱,用自然而亲切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去“制造”幽默,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一种轻松向上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师的幽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在的场合及教育内容的需要,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开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玩笑。对于幽默的教师,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好感,总想每天在课堂上期待一种“新鲜”,那么他们还会对这门课程厌烦么?
  总之,今天的教师就如同孙悟空一样,要会七十二变,甚至更多的招式来捉住学生的心。要让学生能专心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善于提高教学亲和力。
其他文献
什么是合格的教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名教师究竟合格不合格,学生最有发言权,那就来看看学生心目中合格的教师究竟有什么标准。据报道,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封“关于自己心目中合格老师”的调查问卷,从中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几种素质。细细数来,发现都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品质,但真正做到却绝非易事,这里不妨逐一做一下解读:  一、友善的态度  学生描述:“她必须非常喜欢我们。她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圈内外人士的共识。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师生的思想创新  初中教师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最主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如果在“教材、教参”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门,就谈不上任何形式的创新。初中语文教师
期刊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作业贯串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
期刊
当班主任,就意味着要比一般老师更忙、更累,这个理儿谁都清楚,但既然选择了当班主任,就必须尽心尽力。别人说:干教育就是良心买卖。一点儿也不假,每天吊儿郎当上班,照样一分钱不少拿,拼命干也不多拿一分钱。但每个班主任都那么尽心尽力,都干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曾经读到过李老师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文中有这么几句话感受很深:儿子在慢慢地长大,转眼到了要上学的年齡,多么希望他能分在一个好班主任的班里,摊上些责任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完成探索过程。课堂提问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用得较多的方法。课堂提问要以学定教,既要预设、更要生成,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生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设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应该从思想上达到真正的转变,把课堂那一片天空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展翅翱翔。  一、学生
期刊
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理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光辉历程形成了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充分发
期刊
在新一轮课改中,经过自身教学实践与反思经验的积累,思索并尝试了一些把语文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的方法。一些学生从 “听了会忘记” 和“看了记不住”以及“学过没学会”的学习困境中走了出来,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记,效果比原来要好得多。学生变得更主动、更积极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教师和学生都从原来沉闷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具体操作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预习时间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授知识
期刊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然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因为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无法替代。作为教师,从教学的动态过程去考虑,应使学生真正成为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有所创新。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改变过去的做
期刊
【创意说明】  我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文学的摇蓝、写作的范本。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历代诗人喻愁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写愁的篇章,或摹形状态,或想象奇特,或妙用修辞,或情景交触,将无形的愁写得可触可感。教学设计的是人物情绪描写专题训练,意在引导学生从灿烂的诗词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文本《武陵春》等写愁的古诗词中感悟方法,提升写作技能,学会智慧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
期刊
初中课文的每一单元中,均有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略读课文,按要求,略读课文是不要精读精讲的。但笔者认为,有些略读课文,从内容、写法或思想意义上看,要比一些精读课文显得重要。因此这类课文,也宜精读精讲。  例如,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有一篇略读课文《散步》,课后只要求学生说说“散步”这个题目好不好,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的含义。笔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