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我国研究生在科研的基础能力方面可以满足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一般工作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运用现有科研方法的能力以及成果的表达能力等方面进步较快,但在杰出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创新能力方面还有明显不足。
创新基础能力不足
创新基础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研究能力的不足。
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足。我国研究生缺少主动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存在不足。我国研究生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批判、综合、组合,并形成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能力较弱,发散、直觉、归纳、形象与抽象等思维能力较弱。
研究能力不足。目前培养的研究生有较强的记忆力,但缺乏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也存在不足。
在选题和方法上缺乏自主探索
在研究的选择上,理论深度不够,自主探索不够。学术创新主要是在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科学理论上取得突破。然而,从近些年我国研究生的论文来看,对国民经济或工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实用型和跟踪型的研究较多,而从实际需求出发并将问题一般化而进行的有深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较弱,因而难以在学术理论上取得创新。
同时,我国研究生自由探索课题少,围绕导师课题的研究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探索的过程,而选题体现了自主探索,是创新的首要环节,换而言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便是选题能力。学生在选题上思考不够,甚至无需思考,这在无形中减少了对选题能力的培养,进而造成学生在选题上的创新短板。
借用现成方法和手段多,自主探索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少。方法和工具的开发是创新的重要方面,现有研究手段的缺乏恰恰提供了创新的机遇。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创新,常常决定了研究的创新水平,目前的问题在于我国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都较为陈旧,且基本上是国外开发的,很少有自己创新的手段、方法甚至仪器、设备。
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限制创新
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对创新的限制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忽视了创新所需的积累过程,二是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创新是以学术积累为基础的,各学科的研究,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研究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优秀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用一段时期的论文发表数量来对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进行定性评价,这种“工具理性”的量化管理机制往往会形成片面追求数量的导向性行动指南,使得研究生忽略了学术积累的重要性,继而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艰苦而长期的过程,而研究生的学制并不长,如果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与毕业、评优等培养管理行为相结合,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上,转而选择那些容易出成果的研究,这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统一的研究生管理和评价机制,也无法充分照顾与尊重学科、学生的个性,继而可能抹杀他们的创造性。
介于此,在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中,应当鼓励研究生自主选题,加强理论创新的研究;引导和激励研究生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经费支持;改革评价机制,量、质结合,特别重质;加强理想教育和责任教育,提升研究生的研究品质和研究积极性。
创新基础能力不足
创新基础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研究能力的不足。
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足。我国研究生缺少主动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存在不足。我国研究生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批判、综合、组合,并形成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能力较弱,发散、直觉、归纳、形象与抽象等思维能力较弱。
研究能力不足。目前培养的研究生有较强的记忆力,但缺乏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也存在不足。
在选题和方法上缺乏自主探索
在研究的选择上,理论深度不够,自主探索不够。学术创新主要是在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科学理论上取得突破。然而,从近些年我国研究生的论文来看,对国民经济或工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实用型和跟踪型的研究较多,而从实际需求出发并将问题一般化而进行的有深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较弱,因而难以在学术理论上取得创新。
同时,我国研究生自由探索课题少,围绕导师课题的研究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探索的过程,而选题体现了自主探索,是创新的首要环节,换而言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便是选题能力。学生在选题上思考不够,甚至无需思考,这在无形中减少了对选题能力的培养,进而造成学生在选题上的创新短板。
借用现成方法和手段多,自主探索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少。方法和工具的开发是创新的重要方面,现有研究手段的缺乏恰恰提供了创新的机遇。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创新,常常决定了研究的创新水平,目前的问题在于我国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都较为陈旧,且基本上是国外开发的,很少有自己创新的手段、方法甚至仪器、设备。
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限制创新
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对创新的限制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忽视了创新所需的积累过程,二是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创新是以学术积累为基础的,各学科的研究,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研究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优秀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用一段时期的论文发表数量来对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进行定性评价,这种“工具理性”的量化管理机制往往会形成片面追求数量的导向性行动指南,使得研究生忽略了学术积累的重要性,继而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艰苦而长期的过程,而研究生的学制并不长,如果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与毕业、评优等培养管理行为相结合,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上,转而选择那些容易出成果的研究,这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统一的研究生管理和评价机制,也无法充分照顾与尊重学科、学生的个性,继而可能抹杀他们的创造性。
介于此,在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中,应当鼓励研究生自主选题,加强理论创新的研究;引导和激励研究生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经费支持;改革评价机制,量、质结合,特别重质;加强理想教育和责任教育,提升研究生的研究品质和研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