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摩崖造像作为南方地区典型的石窟摩崖造像之一,项目团队经过多次对其实地考察和分析,总结了张家界玉皇洞石窟摩崖造像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问题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石窟摩崖造像;玉皇洞;主要问题;对策;张家界
1 研究背景
1484年,据《永定县志》记载对张家界石窟进行详细文字论述介绍[1]。王珍翠(1992)对玉皇洞的地形、布局、各洞名称、洞内造像及石刻进行了介绍[2]。1995年,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文物志》对玉皇洞进行了简要介绍[3]。张和纬(1998)研究玉皇洞的开凿方式进行简要分析[4]。张辛欣(2011)对张家界玉皇洞石窟的造像内容、设计特征、形象辨识、历史文化等进行了分析,并拍摄了大量图片加以证实[5]。
通过对以上学者研究的梳理,说明目前学术界对于玉皇洞石窟的开凿年代、石窟形制、造像样式题材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已较为完善。本文将对石窟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张家界玉皇洞石窟的保护与开发做出一定的贡献。
2 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概况
玉皇洞石窟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枫香岗乡的麻岭山南麓,为当地清代乡绅李京开独资捐修。始凿于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完成于嘉庆二十年(1807年)。1959年,湖南省政府将玉皇洞正式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开发现状
3.1 政府文物保护力度不足 石窟的风化腐蚀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佛像色的面部轮廓已经不是很清楚,服饰色彩较为单调暗淡,并且部分摩崖造像损毁已经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历史久远,二是景区负责部门对景区开发程度低,政府对其维护不够,很多设施也都已损坏严重;文物部门仅委任两位老人在此监管和维护此处,缺少与周边城市及地区的保护合作与联动,缺少专门地方保护规章制度,政府主管部门责任不清。
3.2 宣传力度不够 游客获知景区信息的来源情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游客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最主要是通过旅行社和网络,分别为 42%和30%;通过影视和报刊获得了解的占比率则较少。这说明玉皇洞石窟景区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广泛的宣传手段,媒体关注度还有待提高。
3.3 交通通达度低 到达景区的交通通达度低,没有专门的旅游规划道路及指示性路标,缺乏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景点的交通可进入性差,道路建设相对滞后,路面质量尚待修整,导致游客游览路程不合理、耗时长,这是制约玉皇洞石窟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4 安全问题突出 玉皇洞石窟属石窟摩崖造像,旅游危险系数较高,防护措施不完善,护栏多处被破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山体岩石自然掉落所致,很多护栏等设施被山石砸坏;二是人为所致,因其护栏内部由钢筋组成,常年被不法分子偷取转卖。而相关部门对文物景区重视程度不高,也没有制定相对应的保护措施。
3.5 基础设施落后 景区所属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相对周边区县的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景区诸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景区标识较为简单随意,景区的总体布局图在一张破旧的木板上随意画起就挂在景区大门口,景区里的各种景点也缺乏标识指引;景区卫生设施也需改进,尤其是厕所和垃圾桶的建设需要加大力度。
3.6 环境问题凸显 造成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使石窟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游客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对石窟也构成了一定的破坏性。
3.7 导游队伍资源缺乏 玉皇洞景区负责人共2人,景区入口攀登处仅立着手绘游览路线牌,并无导游人员指引游览。
4 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开发对策分析
4.1 大力开拓石窟文化 把玉皇洞石窟景点的研究开发纳入张家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促进石窟旅游的生机和活力,拓展摩崖石窟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比如建设石窟博物馆、图书馆,培育文化创意基地等,加强文化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建设,为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
4.2 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通过旅行社、网络、媒体等渠道来宣传玉皇洞石窟景区;其次,在旅游淡季,可以在门票价格方面对旅游团进行一定的让利,吸引一定数量的旅游团游览石窟景区。最后,大学生作为旅游者占旅游者市场的份额需逐步提高,既提高大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也加大推广石窟文化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
4.3 建立安全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建立旅游安全责任制和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求援机制;完善防护栏杆的建筑施工;景区入口设置游客需知牌,安全标识醒目规范,提示禁烟、禁火等游客须知事项,景区内配备流动管理人员,确保景区安全秩序。
4.4 加快石窟旅游发展建设 大力开展景区区域综合管理,组织景区内及周边各大旅行社、饭店、宾馆建设各自网站,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特别是要形成旅游旺季客源拥挤时期应急网络,降低安全隐患。
4.5 加强导游队伍的培训 加强对景区内和本地导游人员的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导游队伍文化素养,提升导游石窟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5 结语
张家界市的石窟摩崖造像属于中小型石窟一类,只要重视开发与保护,不断培养出新的热点产品,逐年完善、升华,就可以形成张家界石窟旅游兴盛局面。通过对玉皇洞石窟多次实践和调查研究,本文只是针对石窟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今后将会对其开发和历史保护进行持续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湖南地方志少数民族史料·下[M].长沙:岳麓书社,1992.
[2]王珍翠.大庸文史·第2辑·张家界开发纪实[M].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1992:169-178.
[3]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文物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413.
[4]张和纬,王清廉.石窟分类及其地学特征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1):124-128.
[5]张辛欣.湖南地区石窟摩崖造像调查与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关键词:石窟摩崖造像;玉皇洞;主要问题;对策;张家界
1 研究背景
1484年,据《永定县志》记载对张家界石窟进行详细文字论述介绍[1]。王珍翠(1992)对玉皇洞的地形、布局、各洞名称、洞内造像及石刻进行了介绍[2]。1995年,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文物志》对玉皇洞进行了简要介绍[3]。张和纬(1998)研究玉皇洞的开凿方式进行简要分析[4]。张辛欣(2011)对张家界玉皇洞石窟的造像内容、设计特征、形象辨识、历史文化等进行了分析,并拍摄了大量图片加以证实[5]。
通过对以上学者研究的梳理,说明目前学术界对于玉皇洞石窟的开凿年代、石窟形制、造像样式题材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已较为完善。本文将对石窟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张家界玉皇洞石窟的保护与开发做出一定的贡献。
2 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概况
玉皇洞石窟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枫香岗乡的麻岭山南麓,为当地清代乡绅李京开独资捐修。始凿于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完成于嘉庆二十年(1807年)。1959年,湖南省政府将玉皇洞正式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开发现状
3.1 政府文物保护力度不足 石窟的风化腐蚀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佛像色的面部轮廓已经不是很清楚,服饰色彩较为单调暗淡,并且部分摩崖造像损毁已经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历史久远,二是景区负责部门对景区开发程度低,政府对其维护不够,很多设施也都已损坏严重;文物部门仅委任两位老人在此监管和维护此处,缺少与周边城市及地区的保护合作与联动,缺少专门地方保护规章制度,政府主管部门责任不清。
3.2 宣传力度不够 游客获知景区信息的来源情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游客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最主要是通过旅行社和网络,分别为 42%和30%;通过影视和报刊获得了解的占比率则较少。这说明玉皇洞石窟景区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广泛的宣传手段,媒体关注度还有待提高。
3.3 交通通达度低 到达景区的交通通达度低,没有专门的旅游规划道路及指示性路标,缺乏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景点的交通可进入性差,道路建设相对滞后,路面质量尚待修整,导致游客游览路程不合理、耗时长,这是制约玉皇洞石窟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4 安全问题突出 玉皇洞石窟属石窟摩崖造像,旅游危险系数较高,防护措施不完善,护栏多处被破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山体岩石自然掉落所致,很多护栏等设施被山石砸坏;二是人为所致,因其护栏内部由钢筋组成,常年被不法分子偷取转卖。而相关部门对文物景区重视程度不高,也没有制定相对应的保护措施。
3.5 基础设施落后 景区所属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相对周边区县的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景区诸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景区标识较为简单随意,景区的总体布局图在一张破旧的木板上随意画起就挂在景区大门口,景区里的各种景点也缺乏标识指引;景区卫生设施也需改进,尤其是厕所和垃圾桶的建设需要加大力度。
3.6 环境问题凸显 造成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使石窟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游客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对石窟也构成了一定的破坏性。
3.7 导游队伍资源缺乏 玉皇洞景区负责人共2人,景区入口攀登处仅立着手绘游览路线牌,并无导游人员指引游览。
4 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开发对策分析
4.1 大力开拓石窟文化 把玉皇洞石窟景点的研究开发纳入张家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促进石窟旅游的生机和活力,拓展摩崖石窟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比如建设石窟博物馆、图书馆,培育文化创意基地等,加强文化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建设,为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
4.2 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通过旅行社、网络、媒体等渠道来宣传玉皇洞石窟景区;其次,在旅游淡季,可以在门票价格方面对旅游团进行一定的让利,吸引一定数量的旅游团游览石窟景区。最后,大学生作为旅游者占旅游者市场的份额需逐步提高,既提高大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也加大推广石窟文化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
4.3 建立安全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建立旅游安全责任制和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求援机制;完善防护栏杆的建筑施工;景区入口设置游客需知牌,安全标识醒目规范,提示禁烟、禁火等游客须知事项,景区内配备流动管理人员,确保景区安全秩序。
4.4 加快石窟旅游发展建设 大力开展景区区域综合管理,组织景区内及周边各大旅行社、饭店、宾馆建设各自网站,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特别是要形成旅游旺季客源拥挤时期应急网络,降低安全隐患。
4.5 加强导游队伍的培训 加强对景区内和本地导游人员的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导游队伍文化素养,提升导游石窟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5 结语
张家界市的石窟摩崖造像属于中小型石窟一类,只要重视开发与保护,不断培养出新的热点产品,逐年完善、升华,就可以形成张家界石窟旅游兴盛局面。通过对玉皇洞石窟多次实践和调查研究,本文只是针对石窟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今后将会对其开发和历史保护进行持续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湖南地方志少数民族史料·下[M].长沙:岳麓书社,1992.
[2]王珍翠.大庸文史·第2辑·张家界开发纪实[M].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1992:169-178.
[3]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文物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413.
[4]张和纬,王清廉.石窟分类及其地学特征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1):124-128.
[5]张辛欣.湖南地区石窟摩崖造像调查与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