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
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我们不断改善护理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年 心理 心理护理
当代医学模式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护理工作也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诱因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感﹝1﹞,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1.2 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1.3 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
1.4 抑郁 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抑郁,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
1.5 健忘 老年人的智力水下降,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
1.6 经济状况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费用的逐渐上升,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靠的是自己的劳动和儿女的供给,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
2. 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心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及心理卫生健康关注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的处理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从而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
2.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2.2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困难,对于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心,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 调整他们郁闷的情绪。
2.3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2.4 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得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总之,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
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1﹞ 李芳,许有芹.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27~428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
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我们不断改善护理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年 心理 心理护理
当代医学模式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护理工作也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诱因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感﹝1﹞,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1.2 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1.3 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
1.4 抑郁 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抑郁,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
1.5 健忘 老年人的智力水下降,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
1.6 经济状况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费用的逐渐上升,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靠的是自己的劳动和儿女的供给,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
2. 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心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及心理卫生健康关注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的处理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从而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
2.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2.2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困难,对于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心,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 调整他们郁闷的情绪。
2.3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2.4 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得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总之,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
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1﹞ 李芳,许有芹.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