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52470河南登封市中医院眼科
450052河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医院
摘 要 目的:评价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71例(82眼),根据年龄分为3组,对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A组治愈57例(100%);B组1次治愈11例(78.5%);2次治愈2例(14.2%);好转1例(7.1%);C组1次治愈6例(54.5%);2次治愈3例(27.2%);好转1例(9%);无效1例(9%)。结论:应用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方法安全简单,疗效肯定。最佳治疗年龄3~6个月。
关键词 泪道探通术 药物注射 新生儿泪囊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51
新生儿泪囊炎是小儿眼科常见病,足月儿发病率约6%【sup】[1]【/sup】。因婴幼儿泪道黏膜娇嫩,探通术易损伤黏膜,过去主要以挤压、按摩、点抗生素眼液等保守治疗为主,治愈率极低,仅占0.5%~5%【sup】[2]【/sup】。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至今用泪道探针行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71例(82眼)。其中右眼37例、左眼26例、双眼8例。男31例,女40例;年龄3个月~3岁。并根据治疗时年龄分为3组:3~6个月为A组,6~12个月为B组,>1岁为C组。所有病例均有溢泪,分泌物多,排除倒睫、急性结膜炎、外伤性泪囊炎和急性泪囊炎,泪道冲洗时有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返流。
手术方法:用浸有0.5%的卡因液的棉片麻醉泪点3~5分钟后,患儿平卧于手术台上,用布巾裹住患儿肩部以下,助手固定头部,泪点扩张器将泪点扩大,泪道针头冲洗泪道将脓液冲净。将表层涂有抗生素眼膏的泪道探针垂直插入泪点内1~2mm,然后转向水平位置与泪小管走向一致,用柔和的力量向前推进探针,直到能触及泪囊骨壁,探针转向垂直向下,并稍倾向后外侧,向下推动探针直插入鼻泪管(有落空感),如遇阻力,说明鼻泪管有狭窄或阻塞,稍加大力至鼻泪管下口。注入少许生理盐水,如有吞咽动作证明探通成功。拔探针时,用左手拇指压住泪囊处皮肤,然后缓缓将探针向上方拔出,边拔边经连于探针上的5ml注射器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0.5ml、妥布霉素注射液1ml、生理盐水2ml)混合液。术后给予碘必殊眼液4次/日点眼,每次点眼前挤压泪囊区并保持眼部清洁。1周后如不彻底,可作2次探通术。若估计有假道形成,则不冲洗,半个月后再次探通。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泪溢、脓性分泌物消失;②好转:偶有泪溢,无脓性分泌物;③无效:无变化。
结 果
术后随访4个月~3年。A组(57眼)治愈57眼(100%);B组(14眼)1次治愈11眼(78.5%),2次治愈2眼(14.2%),好转1眼(7.1%);C组(11眼)1次治愈6眼(54.5%),2次治愈3眼(27.2%),好转1眼(9%),无效1眼(9%)。结果显示,患儿病程越长,治疗效果越差,3~6个月疗效最好。见表1。
讨 论
本结果显示,需再次或多次探通的患者都为8个月~1岁的大龄儿或在外院反复探通者,可能为泪道局部粘连、狭窄或患儿固定不佳影响操作所致。而好转及无效均为>1岁儿童,考虑为症状逐渐加重,泪液长期排泄不畅,积滞于泪囊内,细菌大量繁殖,脓液排出困难,刺激泪道黏膜使之肥厚、充血、炎性增生、畸形闭锁、而探通失败。有研究表明,2~4个月新生儿泪囊炎在手术探通时发现泪道中的膜性组织较薄,而且泪道组织没有长期炎症造成的多发粘连和狭窄,手术1次探通成功率较高【sup】[3]【/sup】。也有人认为新生儿泪囊炎有自愈趋势,2岁以后再探通治疗【sup】[4]【/sup】。但笔者认为,该病治疗最佳年龄为3~6个月,但如有泪溢,即应彻底治疗。年龄大的患儿,泪囊炎时间长,易导致泪道炎性粘连、狭窄,亦有可能引起下口的阻塞,必将影响治疗效果【sup】[5]【/sup】。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患儿体位一定要牢固固定,以免损伤泪道;②术前先用冲洗针头冲洗后再行探通;③探通时不要用力过猛,手要有支点,遇阻力时动作要缓慢;④探后推液时,要密切观察小儿吞咽动作,推液不要过快,以免呛入气管;⑤如眼睑或泪囊区水肿应立即停止冲洗,待消肿后再行探通;⑥合并结膜炎,角膜炎者应先行泪道冲洗,抗生素应用,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探通。
以上临床实践证明,利用冲洗式泪道探针行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以下优点:①操作方便,表面麻醉下门诊即可完成;②患者经济负担轻且成功率高;③只要准确熟练操作,并发症较少;④操作时间短,患者痛苦小;⑤术前针体涂少量眼膏或石蜡油可减少进针阻力;⑥直接注药至患处,利于炎症消退。该方法安全简单,疗效肯定,便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58.
2 廖任宏.134例鼻泪管阻塞的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6,14(3):212-213.
3 于刚,吴倩,蔺琪,等.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时机评估.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12):1335-1337.
4 邓奋刚.泪道阻塞手术治疗的评价.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9):579-580.
5 唐奇志.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体会.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9,7(3):114.
表1 82只眼治疗效果[例(%)]
450052河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医院
摘 要 目的:评价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71例(82眼),根据年龄分为3组,对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A组治愈57例(100%);B组1次治愈11例(78.5%);2次治愈2例(14.2%);好转1例(7.1%);C组1次治愈6例(54.5%);2次治愈3例(27.2%);好转1例(9%);无效1例(9%)。结论:应用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方法安全简单,疗效肯定。最佳治疗年龄3~6个月。
关键词 泪道探通术 药物注射 新生儿泪囊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51
新生儿泪囊炎是小儿眼科常见病,足月儿发病率约6%【sup】[1]【/sup】。因婴幼儿泪道黏膜娇嫩,探通术易损伤黏膜,过去主要以挤压、按摩、点抗生素眼液等保守治疗为主,治愈率极低,仅占0.5%~5%【sup】[2]【/sup】。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至今用泪道探针行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71例(82眼)。其中右眼37例、左眼26例、双眼8例。男31例,女40例;年龄3个月~3岁。并根据治疗时年龄分为3组:3~6个月为A组,6~12个月为B组,>1岁为C组。所有病例均有溢泪,分泌物多,排除倒睫、急性结膜炎、外伤性泪囊炎和急性泪囊炎,泪道冲洗时有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返流。
手术方法:用浸有0.5%的卡因液的棉片麻醉泪点3~5分钟后,患儿平卧于手术台上,用布巾裹住患儿肩部以下,助手固定头部,泪点扩张器将泪点扩大,泪道针头冲洗泪道将脓液冲净。将表层涂有抗生素眼膏的泪道探针垂直插入泪点内1~2mm,然后转向水平位置与泪小管走向一致,用柔和的力量向前推进探针,直到能触及泪囊骨壁,探针转向垂直向下,并稍倾向后外侧,向下推动探针直插入鼻泪管(有落空感),如遇阻力,说明鼻泪管有狭窄或阻塞,稍加大力至鼻泪管下口。注入少许生理盐水,如有吞咽动作证明探通成功。拔探针时,用左手拇指压住泪囊处皮肤,然后缓缓将探针向上方拔出,边拔边经连于探针上的5ml注射器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0.5ml、妥布霉素注射液1ml、生理盐水2ml)混合液。术后给予碘必殊眼液4次/日点眼,每次点眼前挤压泪囊区并保持眼部清洁。1周后如不彻底,可作2次探通术。若估计有假道形成,则不冲洗,半个月后再次探通。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泪溢、脓性分泌物消失;②好转:偶有泪溢,无脓性分泌物;③无效:无变化。
结 果
术后随访4个月~3年。A组(57眼)治愈57眼(100%);B组(14眼)1次治愈11眼(78.5%),2次治愈2眼(14.2%),好转1眼(7.1%);C组(11眼)1次治愈6眼(54.5%),2次治愈3眼(27.2%),好转1眼(9%),无效1眼(9%)。结果显示,患儿病程越长,治疗效果越差,3~6个月疗效最好。见表1。
讨 论
本结果显示,需再次或多次探通的患者都为8个月~1岁的大龄儿或在外院反复探通者,可能为泪道局部粘连、狭窄或患儿固定不佳影响操作所致。而好转及无效均为>1岁儿童,考虑为症状逐渐加重,泪液长期排泄不畅,积滞于泪囊内,细菌大量繁殖,脓液排出困难,刺激泪道黏膜使之肥厚、充血、炎性增生、畸形闭锁、而探通失败。有研究表明,2~4个月新生儿泪囊炎在手术探通时发现泪道中的膜性组织较薄,而且泪道组织没有长期炎症造成的多发粘连和狭窄,手术1次探通成功率较高【sup】[3]【/sup】。也有人认为新生儿泪囊炎有自愈趋势,2岁以后再探通治疗【sup】[4]【/sup】。但笔者认为,该病治疗最佳年龄为3~6个月,但如有泪溢,即应彻底治疗。年龄大的患儿,泪囊炎时间长,易导致泪道炎性粘连、狭窄,亦有可能引起下口的阻塞,必将影响治疗效果【sup】[5]【/sup】。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患儿体位一定要牢固固定,以免损伤泪道;②术前先用冲洗针头冲洗后再行探通;③探通时不要用力过猛,手要有支点,遇阻力时动作要缓慢;④探后推液时,要密切观察小儿吞咽动作,推液不要过快,以免呛入气管;⑤如眼睑或泪囊区水肿应立即停止冲洗,待消肿后再行探通;⑥合并结膜炎,角膜炎者应先行泪道冲洗,抗生素应用,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探通。
以上临床实践证明,利用冲洗式泪道探针行泪道探通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以下优点:①操作方便,表面麻醉下门诊即可完成;②患者经济负担轻且成功率高;③只要准确熟练操作,并发症较少;④操作时间短,患者痛苦小;⑤术前针体涂少量眼膏或石蜡油可减少进针阻力;⑥直接注药至患处,利于炎症消退。该方法安全简单,疗效肯定,便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58.
2 廖任宏.134例鼻泪管阻塞的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6,14(3):212-213.
3 于刚,吴倩,蔺琪,等.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时机评估.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12):1335-1337.
4 邓奋刚.泪道阻塞手术治疗的评价.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9):579-580.
5 唐奇志.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体会.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9,7(3):114.
表1 82只眼治疗效果[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