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记忆、理解和应用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诉求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点。本文以此为主要线索,论述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育的策略和方法,希望可以对这方面的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能力;小学生;问题教学;生活化
小学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运用有效的策略培育小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之掌握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因此,探究培育小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具备很大的现实价值。
一、引导小学生勤动脑、多思考,加强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和理解
语文学科归根到底是强调学生对语文、文字和系统文学类型的掌握能力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思考、认知和应用语文的基本技巧与能力。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都处于7-12岁的年龄阶段,对于知识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仍然处于起始阶段。所以,针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育,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就有“事半功倍”的危险。因此,帮助小学生建立对语文学科的基本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他们对语文的感情和兴趣,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步。至于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要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小学生的掌握能力酌情把握,要重点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动脑练习,对学习的知识勤加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理性的语文思维培养习惯,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加强对语文知识和内容的认知、理解。所以,基于语文教材的思维能力培养,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要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接受限度的要求。
例如,在古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诗歌题材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认知能力。可以将“抒情言志”的诗歌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思索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对于描绘景物、山水的诗歌,教师可以根据诗中的象征物将诗歌内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中心思想;对于实物记载或事件描述类的诗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思维,将诗歌的内容想象成一篇记叙文或随笔,然后再把思想情感铺陈其中……总之,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适度调整教学方法,但是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并发出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想法。
二、设置各种教学问题,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马达”
所谓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无外乎这样几种方法。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产生思考和经验,这是传统的思维启发的策略。另外,可以透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所以,后者的功能性和实践性更强,更适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可以想见的是,设置开放式的语文教学问题,让学生走进各种问题布设的情境中,自然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印象,并形成一定的思维和观念。问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激发学生更加深入思考的手段,其最终的诉求是帮助学生形成深入思索的习惯,进而建立完整的语文思维体系。
例如,在语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设置一些问题。如“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等。在开始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授课完毕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几个学生,看他们对上述问题的解答,然后其他学生也可以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类似这样的开放式问题的教学,可以很好驱导学生们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形成独立的思维意识。
三、将生活化语文的概念引入教學,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征
语文是语言文字为主体的学科,因此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样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最终也是要转化为实践的应用。所以,引导小学生加强课外和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对于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制定“每周读书计划”和“每学期读书规划”等计划,目的是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接触不同类型的知识,以此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形成更为科学的文学素养和能力。
所以,生活化语文的概念还是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紧密相关的,既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又给学生的课文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总体来说,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读书、看书的好习惯,不但有利于他们现阶段语文思维和素质的提升,而且将使他们受益终生。记得冰心曾经说过:“活到老,读到老,学到老”,这无疑也可以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诸多的启示和思考。促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并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更多的从书中寻找灵感和慰藉,这其实是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也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不二法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建策.耕读文化,让童心在田园诗中栖居——永外实小“探寻楠溪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侧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2]杨佳爱.谈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3)
[3]牛卫红.论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4]郭喜山.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策略[J].吉林教育,2008年27期
[5]杨勇.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能力;小学生;问题教学;生活化
小学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运用有效的策略培育小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之掌握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因此,探究培育小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具备很大的现实价值。
一、引导小学生勤动脑、多思考,加强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和理解
语文学科归根到底是强调学生对语文、文字和系统文学类型的掌握能力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思考、认知和应用语文的基本技巧与能力。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都处于7-12岁的年龄阶段,对于知识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仍然处于起始阶段。所以,针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育,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就有“事半功倍”的危险。因此,帮助小学生建立对语文学科的基本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他们对语文的感情和兴趣,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步。至于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要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小学生的掌握能力酌情把握,要重点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动脑练习,对学习的知识勤加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理性的语文思维培养习惯,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加强对语文知识和内容的认知、理解。所以,基于语文教材的思维能力培养,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要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接受限度的要求。
例如,在古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诗歌题材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认知能力。可以将“抒情言志”的诗歌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思索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对于描绘景物、山水的诗歌,教师可以根据诗中的象征物将诗歌内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中心思想;对于实物记载或事件描述类的诗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思维,将诗歌的内容想象成一篇记叙文或随笔,然后再把思想情感铺陈其中……总之,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适度调整教学方法,但是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并发出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想法。
二、设置各种教学问题,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马达”
所谓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无外乎这样几种方法。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产生思考和经验,这是传统的思维启发的策略。另外,可以透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所以,后者的功能性和实践性更强,更适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可以想见的是,设置开放式的语文教学问题,让学生走进各种问题布设的情境中,自然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印象,并形成一定的思维和观念。问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激发学生更加深入思考的手段,其最终的诉求是帮助学生形成深入思索的习惯,进而建立完整的语文思维体系。
例如,在语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设置一些问题。如“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等。在开始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授课完毕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几个学生,看他们对上述问题的解答,然后其他学生也可以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类似这样的开放式问题的教学,可以很好驱导学生们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形成独立的思维意识。
三、将生活化语文的概念引入教學,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征
语文是语言文字为主体的学科,因此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样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最终也是要转化为实践的应用。所以,引导小学生加强课外和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对于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制定“每周读书计划”和“每学期读书规划”等计划,目的是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接触不同类型的知识,以此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形成更为科学的文学素养和能力。
所以,生活化语文的概念还是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紧密相关的,既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又给学生的课文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总体来说,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读书、看书的好习惯,不但有利于他们现阶段语文思维和素质的提升,而且将使他们受益终生。记得冰心曾经说过:“活到老,读到老,学到老”,这无疑也可以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诸多的启示和思考。促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并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更多的从书中寻找灵感和慰藉,这其实是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也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不二法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建策.耕读文化,让童心在田园诗中栖居——永外实小“探寻楠溪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侧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2]杨佳爱.谈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3)
[3]牛卫红.论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4]郭喜山.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策略[J].吉林教育,2008年27期
[5]杨勇.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