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加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虽然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农村的文化事业仍比较落后,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坚持这一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个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而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只有加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虽然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农村的文化事业仍比较落后,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
一、以人为本搞好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到创新文化。而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前提条件,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努力形成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农村文化建设不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坚持以“三农”为根本出发点,为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所虑,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文化事业建设,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要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要求,搞好农村文化建设,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题,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二、统筹兼顾,搞好政策和体系的创新
一是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二是制定各种资金的筹集政策,筹集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贴息或补助,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會资金的投入。三是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四是制定扶持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税费优惠,减免政策,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兴办农村文化的热情。五是县、乡、村三级作为农村的基层组织,要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共同为农村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强有力的艺术专家对乡村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和培训,并搞好“三下乡”活动。乡镇级要成立科技文化中心,建设文化活动场所,配齐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健全村级文化团体和各种组织,建立农村文化大院,并鼓励个体经营和私营经济进入农村文化圈,创办民间作坊和民间工艺,从而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文化网络体系。六是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在乡镇和村的每一届领导班子上任的时候,组织上要根据当地的发展规划,应把农村文化建设相应目标列入他们的岗位责任范畴,同经济建设指标一样,作为检验,确定领导干部政绩的量化考核内容,以决定他们的晋升和去留。七是坚持“两手抓”的基本方针。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首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主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围绕发展,搞好观念和手段的创新
一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作风更新观念。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必须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转变那种把文化当成深不可测,高雅的阳春白雪,把文化和经济分裂开来的落后观念,要树立“文化就是经济、财富”的新观念,努力探索农村文化市场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文化自身的经济价值,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二是要积极探索,利用高新技术,繁荣农村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并使之有机结合。要使用多媒体创新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和远程教育网,定期播放和收看政策法规,先进模范事迹、农业科技、生活卫生常识等节目,再者借助邮品、光盘、宽带网络、印刷等载体把当地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文化,农村文化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生机盎然。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坚持这一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个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而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只有加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虽然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农村的文化事业仍比较落后,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
一、以人为本搞好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到创新文化。而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前提条件,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努力形成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农村文化建设不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坚持以“三农”为根本出发点,为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所虑,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文化事业建设,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要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要求,搞好农村文化建设,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题,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二、统筹兼顾,搞好政策和体系的创新
一是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二是制定各种资金的筹集政策,筹集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贴息或补助,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會资金的投入。三是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四是制定扶持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税费优惠,减免政策,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兴办农村文化的热情。五是县、乡、村三级作为农村的基层组织,要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共同为农村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强有力的艺术专家对乡村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和培训,并搞好“三下乡”活动。乡镇级要成立科技文化中心,建设文化活动场所,配齐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健全村级文化团体和各种组织,建立农村文化大院,并鼓励个体经营和私营经济进入农村文化圈,创办民间作坊和民间工艺,从而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文化网络体系。六是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在乡镇和村的每一届领导班子上任的时候,组织上要根据当地的发展规划,应把农村文化建设相应目标列入他们的岗位责任范畴,同经济建设指标一样,作为检验,确定领导干部政绩的量化考核内容,以决定他们的晋升和去留。七是坚持“两手抓”的基本方针。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首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主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围绕发展,搞好观念和手段的创新
一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作风更新观念。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必须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转变那种把文化当成深不可测,高雅的阳春白雪,把文化和经济分裂开来的落后观念,要树立“文化就是经济、财富”的新观念,努力探索农村文化市场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文化自身的经济价值,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二是要积极探索,利用高新技术,繁荣农村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并使之有机结合。要使用多媒体创新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和远程教育网,定期播放和收看政策法规,先进模范事迹、农业科技、生活卫生常识等节目,再者借助邮品、光盘、宽带网络、印刷等载体把当地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文化,农村文化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