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牢记语文教学的初心,认真与文本进行对话,吃透教材,讲究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质疑等方式方法,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读读讲讲,把说话训练贯穿在讲读课文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能力;培养训练
一、 根据教材特点,强化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因教材而异,讲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一) 根据文章体裁,训练学生说话
诗歌、散文,我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和背诵上,要求学生按照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和标点,读出一定的语调和停顿,绝对禁止“唱读”。这种训练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教材中的故事、童话、寓言,我的重点放在指导复述上,让学生练习复述的某段或全篇。一些常识性课文,我则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作简单复述。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四个主要的句子,然后要学生说明动物尾巴的作用,并提供四个主语和四个动词:“小鱼、摇;老黄牛、甩;燕子、摆;小壁虎、长”学生即能说出“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用尾巴拨水。老黄牛在树下甩着尾巴吃草,用尾巴赶蝇子。燕子摆着尾巴飞来飞去,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又长出了新尾巴。”这样,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全篇课文所讲的主要知识。
(二) 根据文章表现手法,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根据教材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我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说话训练。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写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是通过傣族人民的高兴来表现的。我引导学生每人说一句话,具体说出傣族人民等候周总理时的高兴。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这一内容:“一大早,人们穿着节日的服装,来到了黎明城”“人们打起象脚鼓,欢乐地跳起舞。”“老爷爷激动地说:‘周总理和我们傣族人一起过泼水节,是我们傣族人的幸福。’”“姑娘们说:‘我要把最好听的歌儿唱给周总理听。’”“小孩们说:‘我要把鲜艳的红领巾献给周总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把周总理到来之前,傣族人民的幸福、欢乐充分地表达出来了。然后,我出示:“一大早、黎明城、老爷爷、傣家人、姑娘们、小孩们”等词儿,让学生把刚才说的一句一句的话,连成一段话。大家想着,说着,好像自己也到了黎明城,和周总理在一起欢度泼水节。
二、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題而终。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一问一答方式。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已经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常态,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1. 揭题质疑。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后质疑,有的提出:“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有的问:“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此时学生油然而生许多问题,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急于想了解自己提出的答案,便主动探索课文。2. 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的理解提出疑问。3. 细读质疑。即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处、困惑处、矛盾处或难点处质疑求解。如理解《咕咚》课文内容时,有的学生提出:“咕咚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那些小动物们听了都吓得跑了?”这时,教室沸腾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好几个同学争着回答,有一个同学说:“咕咚是一种声音,是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小动物们根本没弄清事情的真相,就跟着乱起哄。”课文的重难点就这样解决了。4. 赏读质疑。即引导学生在欣赏、品味课文布局之巧,语言之精,修辞之妙的同时提出问题。5. 总结质疑。即在全文结束之后,让学生回顾反思,提出问题,把问题及时地在课内解决。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要结束课文时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问:“丑小鸭为什么长大了会变成了美丽的白天蛾呢?那么它的兄弟姐妹也会变成美丽的白天蛾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得面红耳赤,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 重视背诵指导,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强化对学生进行背诵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品读,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教材中精彩句、段、篇以及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诗词精华的背诵,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背诵并从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信息,在头脑中形成对语言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感知语言的一瞬间,其生动、恰当、准确的语汇就会翩然而至。如在一次课堂上,有位教师指出一位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说:“如果现在不努力,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钟不鸣不响,人不学不灵”等经典语言在学生的口里时常会自然地冒出来,其情其景恰如其分。郭沫若先生著名诗句“胸藏万汇凭吞吐,心有万韵任歙张”说的就是这个理。这样,长期进行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思考[J].学周刊,2018(28):88-89.
[2]季敏.创设情境,“说”出精彩[J].学苑教育,2018(13):28.
[3]谢春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J].好家长,2018(37):112.
作者简介:黄昭贞,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能力;培养训练
一、 根据教材特点,强化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因教材而异,讲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一) 根据文章体裁,训练学生说话
诗歌、散文,我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和背诵上,要求学生按照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和标点,读出一定的语调和停顿,绝对禁止“唱读”。这种训练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教材中的故事、童话、寓言,我的重点放在指导复述上,让学生练习复述的某段或全篇。一些常识性课文,我则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作简单复述。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四个主要的句子,然后要学生说明动物尾巴的作用,并提供四个主语和四个动词:“小鱼、摇;老黄牛、甩;燕子、摆;小壁虎、长”学生即能说出“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用尾巴拨水。老黄牛在树下甩着尾巴吃草,用尾巴赶蝇子。燕子摆着尾巴飞来飞去,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又长出了新尾巴。”这样,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全篇课文所讲的主要知识。
(二) 根据文章表现手法,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根据教材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我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说话训练。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写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是通过傣族人民的高兴来表现的。我引导学生每人说一句话,具体说出傣族人民等候周总理时的高兴。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这一内容:“一大早,人们穿着节日的服装,来到了黎明城”“人们打起象脚鼓,欢乐地跳起舞。”“老爷爷激动地说:‘周总理和我们傣族人一起过泼水节,是我们傣族人的幸福。’”“姑娘们说:‘我要把最好听的歌儿唱给周总理听。’”“小孩们说:‘我要把鲜艳的红领巾献给周总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把周总理到来之前,傣族人民的幸福、欢乐充分地表达出来了。然后,我出示:“一大早、黎明城、老爷爷、傣家人、姑娘们、小孩们”等词儿,让学生把刚才说的一句一句的话,连成一段话。大家想着,说着,好像自己也到了黎明城,和周总理在一起欢度泼水节。
二、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題而终。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一问一答方式。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已经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常态,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1. 揭题质疑。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后质疑,有的提出:“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有的问:“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此时学生油然而生许多问题,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急于想了解自己提出的答案,便主动探索课文。2. 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的理解提出疑问。3. 细读质疑。即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处、困惑处、矛盾处或难点处质疑求解。如理解《咕咚》课文内容时,有的学生提出:“咕咚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那些小动物们听了都吓得跑了?”这时,教室沸腾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好几个同学争着回答,有一个同学说:“咕咚是一种声音,是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小动物们根本没弄清事情的真相,就跟着乱起哄。”课文的重难点就这样解决了。4. 赏读质疑。即引导学生在欣赏、品味课文布局之巧,语言之精,修辞之妙的同时提出问题。5. 总结质疑。即在全文结束之后,让学生回顾反思,提出问题,把问题及时地在课内解决。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要结束课文时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问:“丑小鸭为什么长大了会变成了美丽的白天蛾呢?那么它的兄弟姐妹也会变成美丽的白天蛾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得面红耳赤,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 重视背诵指导,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强化对学生进行背诵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品读,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教材中精彩句、段、篇以及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诗词精华的背诵,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背诵并从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信息,在头脑中形成对语言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感知语言的一瞬间,其生动、恰当、准确的语汇就会翩然而至。如在一次课堂上,有位教师指出一位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说:“如果现在不努力,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钟不鸣不响,人不学不灵”等经典语言在学生的口里时常会自然地冒出来,其情其景恰如其分。郭沫若先生著名诗句“胸藏万汇凭吞吐,心有万韵任歙张”说的就是这个理。这样,长期进行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思考[J].学周刊,2018(28):88-89.
[2]季敏.创设情境,“说”出精彩[J].学苑教育,2018(13):28.
[3]谢春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J].好家长,2018(37):112.
作者简介:黄昭贞,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