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淮剧艺术博大精深,淮剧服饰色彩则能较好地反映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特点。本文拟以淮剧服饰色彩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色彩文化 淮剧服饰色彩
一、引言
淮剧是发源于江浙地区的戏剧,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淮剧不单以细腻、优美的唱腔搏得人们的喜爱,它的服饰色彩也是一绝。淮剧服饰色彩比一般的服饰造型艺术中的元素直观,其款式以及色彩又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可以说淮剧服饰色彩是浩瀚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传统色彩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从淮剧服饰管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
(一)淮剧服饰色彩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等级之别
淮剧服饰色彩可以直观地向观众传达剧中人的社会地位、年龄、职业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这一信息凭借淮剧人物的脸谱色彩可以清晰的捕捉到。淮剧服饰的色彩自然是反映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某些特征,中国传统色彩文化里有明显的“尊黄与尊红”特点。《考工记》云:“土以黄,其象方。”此外根据中国五行知识,以东青、西白、南朱、北玄四个方位而立中央为土,即黄色,进而确定了以黄色为中心的颜色等级分类。所谓“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短褐素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对于绿色的批判亦自古有之,这一特色更在淮剧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览淮剧服饰色彩,它从细节之上便反映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等级之分的观念。
(二)淮剧服饰色彩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趋利避害的特点
“趋利避害”、“求福趋吉”是中国民众最普遍的一种心理趋向,淮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自然也得符合人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否则便不能轻易地得到人们的认可。所谓“礼不下庶人”,民间以俗为礼,淮剧艺术则必然得予以遵从。淮剧名段《秦香莲》中秦香莲祭祀去世的公婆里便穿着葛布白袍借以表达其沉痛的哀悼之情,而当其深深思念外出求学的丈夫之时则是身穿红色的衣裳介意表现其一颗火热的心和躁动的相思情怀。淮剧艺术里处处渗透着一些当地的风俗礼仪和人们的习俗忌讳等,统统这些都通过服饰的色彩透视出来,而淮剧便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趋利避害的特点。华梅在《服饰民俗学》中提出“心意民俗”的概念,认为在特定形式中运用特定服饰时“心意民俗”的寄托,而淮剧则恰如其分地将这种特点融会贯通成为自身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正是在人们的自主选择中逐步发展,它已然成为人们心理诉求的最佳表现模式,淮剧艺术中人们更是借助服装来展示自己的内心活动。
三、淮剧服饰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影响
(一)淮剧服饰色彩促进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
淮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娱情之用”的功能特点必然较一般的生活服饰更强调其本身的美感。舞台整体的视觉美感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演员的服装远比演员本身的面貌更能在远距离外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在脸谱以及服装色彩中,服饰色彩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则更加明显。20世纪30年代戏曲界曾一度出现动荡的局面,关于如何拯救戏曲界现下衰败不堪的局面,学者的意见发生了诸多分歧,直到有学者提议借用现代先进的服装设计理念来美化戏剧的服饰,这一混乱的局面才借用此提议得到解决。毫无疑问,淮剧复杂多变的服饰特色才使得它保持了经久不衰的活力,也正是其服饰色彩强调形式美的运用才促成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淮剧服饰色彩促进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淮剧是起源于民间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源自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作为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的艺术形式因其复杂多变的服饰特色而愈发得到人们的认可。淮剧戏衣有着“同台不同色”的规定,即同台演员,特别是同穿一种服装的演员,如有两个穿“靠”者,不能穿着同一颜色的靠。此外,在不同地域演出之时,淮剧也力求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服饰的色彩力求多变来应对诸多的要求。这些举动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观众识别、区分角色,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舞台色彩的单调,给淮剧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舞美效果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反观中国传统的色彩文化,它也是一步步地在变革中寻求发展,从敦煌壁画的色彩到皇家园林的配色再到民族印染服饰的色彩及刺绣的典雅配色,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寻求多变的最有利见证,而淮剧多变的服饰特色仅是其冰山一角而已。透过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淮剧服饰色彩的发展是一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发展的简史,淮剧服饰色彩的推崇以及发展有利地促进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民间艺术服饰的彩色中得到发扬。
三、结语
淮剧艺术博大精深,它的服饰色彩也同样值得我们深究不已,在动乱乃至黑暗的岁月里它复杂多变的服饰色彩给与了人们美的享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色彩领域的一份子,它的每一个变化以及每一个形态无不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缩影,透过淮剧服饰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色彩的等级之分、趋利避害、注重形式之美以及复杂多变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杨玉锋.浅论淮剧服饰色彩[J].社会研究,2009(4).
[2]李玉.色彩与古代华南少数民族衣饰民俗[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李红之.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与淮剧服饰研究[J].戏曲艺术,2009(2).
[4]杨凯.试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决定淮剧服饰的色彩[J].戏曲艺术,2009(3).
(作者单位: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关键词 色彩文化 淮剧服饰色彩
一、引言
淮剧是发源于江浙地区的戏剧,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淮剧不单以细腻、优美的唱腔搏得人们的喜爱,它的服饰色彩也是一绝。淮剧服饰色彩比一般的服饰造型艺术中的元素直观,其款式以及色彩又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可以说淮剧服饰色彩是浩瀚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传统色彩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从淮剧服饰管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
(一)淮剧服饰色彩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等级之别
淮剧服饰色彩可以直观地向观众传达剧中人的社会地位、年龄、职业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这一信息凭借淮剧人物的脸谱色彩可以清晰的捕捉到。淮剧服饰的色彩自然是反映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某些特征,中国传统色彩文化里有明显的“尊黄与尊红”特点。《考工记》云:“土以黄,其象方。”此外根据中国五行知识,以东青、西白、南朱、北玄四个方位而立中央为土,即黄色,进而确定了以黄色为中心的颜色等级分类。所谓“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短褐素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对于绿色的批判亦自古有之,这一特色更在淮剧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览淮剧服饰色彩,它从细节之上便反映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等级之分的观念。
(二)淮剧服饰色彩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趋利避害的特点
“趋利避害”、“求福趋吉”是中国民众最普遍的一种心理趋向,淮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自然也得符合人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否则便不能轻易地得到人们的认可。所谓“礼不下庶人”,民间以俗为礼,淮剧艺术则必然得予以遵从。淮剧名段《秦香莲》中秦香莲祭祀去世的公婆里便穿着葛布白袍借以表达其沉痛的哀悼之情,而当其深深思念外出求学的丈夫之时则是身穿红色的衣裳介意表现其一颗火热的心和躁动的相思情怀。淮剧艺术里处处渗透着一些当地的风俗礼仪和人们的习俗忌讳等,统统这些都通过服饰的色彩透视出来,而淮剧便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趋利避害的特点。华梅在《服饰民俗学》中提出“心意民俗”的概念,认为在特定形式中运用特定服饰时“心意民俗”的寄托,而淮剧则恰如其分地将这种特点融会贯通成为自身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正是在人们的自主选择中逐步发展,它已然成为人们心理诉求的最佳表现模式,淮剧艺术中人们更是借助服装来展示自己的内心活动。
三、淮剧服饰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影响
(一)淮剧服饰色彩促进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
淮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娱情之用”的功能特点必然较一般的生活服饰更强调其本身的美感。舞台整体的视觉美感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演员的服装远比演员本身的面貌更能在远距离外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在脸谱以及服装色彩中,服饰色彩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则更加明显。20世纪30年代戏曲界曾一度出现动荡的局面,关于如何拯救戏曲界现下衰败不堪的局面,学者的意见发生了诸多分歧,直到有学者提议借用现代先进的服装设计理念来美化戏剧的服饰,这一混乱的局面才借用此提议得到解决。毫无疑问,淮剧复杂多变的服饰特色才使得它保持了经久不衰的活力,也正是其服饰色彩强调形式美的运用才促成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淮剧服饰色彩促进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淮剧是起源于民间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源自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作为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的艺术形式因其复杂多变的服饰特色而愈发得到人们的认可。淮剧戏衣有着“同台不同色”的规定,即同台演员,特别是同穿一种服装的演员,如有两个穿“靠”者,不能穿着同一颜色的靠。此外,在不同地域演出之时,淮剧也力求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服饰的色彩力求多变来应对诸多的要求。这些举动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观众识别、区分角色,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舞台色彩的单调,给淮剧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舞美效果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反观中国传统的色彩文化,它也是一步步地在变革中寻求发展,从敦煌壁画的色彩到皇家园林的配色再到民族印染服饰的色彩及刺绣的典雅配色,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寻求多变的最有利见证,而淮剧多变的服饰特色仅是其冰山一角而已。透过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淮剧服饰色彩的发展是一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发展的简史,淮剧服饰色彩的推崇以及发展有利地促进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民间艺术服饰的彩色中得到发扬。
三、结语
淮剧艺术博大精深,它的服饰色彩也同样值得我们深究不已,在动乱乃至黑暗的岁月里它复杂多变的服饰色彩给与了人们美的享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色彩领域的一份子,它的每一个变化以及每一个形态无不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缩影,透过淮剧服饰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色彩的等级之分、趋利避害、注重形式之美以及复杂多变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杨玉锋.浅论淮剧服饰色彩[J].社会研究,2009(4).
[2]李玉.色彩与古代华南少数民族衣饰民俗[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李红之.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与淮剧服饰研究[J].戏曲艺术,2009(2).
[4]杨凯.试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决定淮剧服饰的色彩[J].戏曲艺术,2009(3).
(作者单位: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