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生人,算起来工作的年头不少了。要说在职场这么多年,我曾非常想要什么,倒真有一样,就是一个不算高端的身份——政府雇员。
作为一个辗转过几个单位的长期临时工,我曾无比希望有个正式编制,和我最接近的就是政府雇员。我们县以前招收的雇员相当于事业编制,由县财政负责开支,有“三险一金”,还不用通过考试,对我来说,这是一条鱼跃龙门的捷径。我曾几次尝试,但最终还是与这个身份擦肩而过,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有缘无分。
第一次尝试是在六七年前,我那时在县报社当记者,当然,是临时身份,没编制。事情最初起因是县法院政治处准备把我聘为合同制法警。作为一个写稿子的人,当时我在县里还算有一号。县法院名为聘法警,其实想让我去写材料。
总编知道这件事后,一面劝我不要辞职,一面去找当时的县委书记,重点把我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和在报社发挥的作用做了介绍。县委书记听完表态:“培养一个新闻人才不容易,不要上法院了,事业编制解决不了,给进一个政府雇员吧。”书记还当即指示,由报社起草进人报告,递到宣传部,请宣传部长牵头办理这件事情,如果有什么阻力就来找他协调。总编回报社马上落实书记的指示,打了进人报告找到宣传部,宣传部长听完情况介绍也表示:“这样的人才我们得留住,决不能让外单位挖了去。”
报告递上去的最初几天我十分兴奋,热切地等着领导批完了拿回来。可整整两个多月,一点儿音讯都没有。我有些坐不住了,去找总编商量:“是不是得运作运作,您去跑跑,看需要什么就和我说。”总编却斩钉截铁地拒绝:“什么都不需要,你就踏踏实实地等吧,办这事得时间。”
又过半个月,宣传部长调任常务副县长,这下不等我开口,总编就急忙去找了。但常务副县长解释,第一批雇员已经签了,而且他不再分管宣传工作,以后有机会再研究吧。总编大约也听出这事没什么戏,赶忙又去找书记。书记很惊讶,“这么点儿事还没办呀?那就先放放吧。”
这下,总编想不出其他办法了,法院合同制法警的招聘工作也已经结束,办理雇员的事就这样搁浅了。
就在我对此事不抱什么希望时,事情却有了点儿柳暗花明的势头。突然有一天,我以前单位的一位老领导,现在某政法部门的二把手给我打来电话,详细询问各方面的情况,最后表示,如果我同意,这个政法部门聘我写材料,待遇就是政府雇员编制,还表示在其他各项福利上也与正式员工相同。
好事啊,我同意了,还偷偷到这个部门填写了政府雇员审批表,不用说,当时又是一阵欢喜,只是表格填完了,又没了动静。当时填表在11月8日记者节前后,到了阳历年没消息,出了正月还没动静,一直到第二年“五一”左右,县里一家单位通过关系给我传话,也要聘我写材料。虽然没承诺政府雇员编制,但可以出高薪。
我一想,某政法部门的雇员审批表已经填了,办事不能没有次序,于是赶紧给老领导打电话:“如果你们办不了手续,我就准备去某单位了。”老领导急忙找部门的一把手,一把手又紧急和县里主要领导沟通,最后让我马上去该政法部门报到,说是雇员手续决不会差,上班后慢慢办理。
那可能是我离政府雇员最接近的一次。我欢欢喜喜地去这个部门报到上班了,还跟所有关心此事的人说,这回是政府雇员编制。我第一次参加了部门工作人员大会,老领导也公开宣布,我就是政府雇员身份。虽然手续还没办,但看起来已经是三只手指捏田螺——稳拿,一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欣喜油然而生。
然而,事情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在这个部门工作4个月了,我还没办理雇员的相关手续,就去找领导催促,可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明确的答复。没有手续就没有工资,我得吃饭啊,于是,一边要求办手续,一边提出开工资。其实要求开工资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办手续。可没想到,一把手竟然说:“开工资也可以,就先按临时人员的标准吧,等雇员手续办下来再补。”我一听这话心里就凉了,这不是意味着手续遥遥无期,甚至不准备办或办不了吗?
正在这时,县纪委一位副书记找我,希望聘我到他那儿去写材料,给出的条件也是办理政府雇员编制。有了这个选择,我就跟老领导开门见山了,“开多开少都无所谓,大不了就再换地方,上纪委也是干这活儿。”
老领导把这话如实跟一把手转述。听说,一把手当时的原话是“哪个单位想要他,还不得先问问我?”但这信息还是起作用了,两天后,一把手就去找县里主要领导签字,主要领导表示,政府雇员已停办了,但可以给政府雇员的待遇。
就这样,我和政府最终也没签订雇员合同,但工资却由县财政直接承担了,并且我生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资卡。
所有的手续都办利索那天,一把手和我谈了话,说我是“不是雇员的雇员”。但别人有不同的观点,一个好友转述了另一个领导的话,说我“就是县政府的高级临时人员”。仔细想想,还是第二个说法比较准确。
因为没和县政府签订合同,我内心始终纠结。
单位的政治处主任对我说:“不过差一张纸,工资待遇一样也行了。”我强调:“说是一张纸,其实是身份证,只怕到关键时候没合同不管用。”
起初,每月到银行去领取工资,也没感觉和真正的政府雇员有什么差别。可两年后,政府雇员涨工资,每月涨500元,并一次性补发10个月的。我却没有涨,问财政局的人,对方解释说人社局没我的名字,没办法涨工资。庆幸的是,这时我的工作已经得到一把手的认可,我索性直接找他谈涨工资的事。
一把手这次很积极,立即给县政府打报告,要求给我提高待遇涨工资。县里领导很快做出了批示,我的工资也跟着雇员一块涨了。
这算是我这个“不是雇员的雇员”最后一次享受雇员待遇。因为很快传来消息,省里要对我工作的政法部门实施人财物垂直管理。
我有种预感,我的工资卡可能要没用了。因为这种编制省里不会承认,我又没签正式雇员合同,垂直管理后县财政也不会再负担我的工资了。我和政治处主任讲了自己的忧虑,主任说:“别想太多,那是不一定的事。”不过,我明显感觉出那是一種安慰。
没多久,我的预感就被验证了。去年初,新规正式启动后,县财政果然不再往工资卡打钱,“不是雇员的雇员”待遇被取消,我又成了地道的部门临时人员。唯一的收获是,工资没有降,还保持着原来数额。
如今,我不知是该彻底灰心,还是应该继续努力实现这个可望不可及的“小目标”。
作为一个辗转过几个单位的长期临时工,我曾无比希望有个正式编制,和我最接近的就是政府雇员。我们县以前招收的雇员相当于事业编制,由县财政负责开支,有“三险一金”,还不用通过考试,对我来说,这是一条鱼跃龙门的捷径。我曾几次尝试,但最终还是与这个身份擦肩而过,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有缘无分。
第一次尝试是在六七年前,我那时在县报社当记者,当然,是临时身份,没编制。事情最初起因是县法院政治处准备把我聘为合同制法警。作为一个写稿子的人,当时我在县里还算有一号。县法院名为聘法警,其实想让我去写材料。
总编知道这件事后,一面劝我不要辞职,一面去找当时的县委书记,重点把我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和在报社发挥的作用做了介绍。县委书记听完表态:“培养一个新闻人才不容易,不要上法院了,事业编制解决不了,给进一个政府雇员吧。”书记还当即指示,由报社起草进人报告,递到宣传部,请宣传部长牵头办理这件事情,如果有什么阻力就来找他协调。总编回报社马上落实书记的指示,打了进人报告找到宣传部,宣传部长听完情况介绍也表示:“这样的人才我们得留住,决不能让外单位挖了去。”
报告递上去的最初几天我十分兴奋,热切地等着领导批完了拿回来。可整整两个多月,一点儿音讯都没有。我有些坐不住了,去找总编商量:“是不是得运作运作,您去跑跑,看需要什么就和我说。”总编却斩钉截铁地拒绝:“什么都不需要,你就踏踏实实地等吧,办这事得时间。”
又过半个月,宣传部长调任常务副县长,这下不等我开口,总编就急忙去找了。但常务副县长解释,第一批雇员已经签了,而且他不再分管宣传工作,以后有机会再研究吧。总编大约也听出这事没什么戏,赶忙又去找书记。书记很惊讶,“这么点儿事还没办呀?那就先放放吧。”
这下,总编想不出其他办法了,法院合同制法警的招聘工作也已经结束,办理雇员的事就这样搁浅了。
就在我对此事不抱什么希望时,事情却有了点儿柳暗花明的势头。突然有一天,我以前单位的一位老领导,现在某政法部门的二把手给我打来电话,详细询问各方面的情况,最后表示,如果我同意,这个政法部门聘我写材料,待遇就是政府雇员编制,还表示在其他各项福利上也与正式员工相同。
好事啊,我同意了,还偷偷到这个部门填写了政府雇员审批表,不用说,当时又是一阵欢喜,只是表格填完了,又没了动静。当时填表在11月8日记者节前后,到了阳历年没消息,出了正月还没动静,一直到第二年“五一”左右,县里一家单位通过关系给我传话,也要聘我写材料。虽然没承诺政府雇员编制,但可以出高薪。
我一想,某政法部门的雇员审批表已经填了,办事不能没有次序,于是赶紧给老领导打电话:“如果你们办不了手续,我就准备去某单位了。”老领导急忙找部门的一把手,一把手又紧急和县里主要领导沟通,最后让我马上去该政法部门报到,说是雇员手续决不会差,上班后慢慢办理。
那可能是我离政府雇员最接近的一次。我欢欢喜喜地去这个部门报到上班了,还跟所有关心此事的人说,这回是政府雇员编制。我第一次参加了部门工作人员大会,老领导也公开宣布,我就是政府雇员身份。虽然手续还没办,但看起来已经是三只手指捏田螺——稳拿,一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欣喜油然而生。
然而,事情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在这个部门工作4个月了,我还没办理雇员的相关手续,就去找领导催促,可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明确的答复。没有手续就没有工资,我得吃饭啊,于是,一边要求办手续,一边提出开工资。其实要求开工资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办手续。可没想到,一把手竟然说:“开工资也可以,就先按临时人员的标准吧,等雇员手续办下来再补。”我一听这话心里就凉了,这不是意味着手续遥遥无期,甚至不准备办或办不了吗?
正在这时,县纪委一位副书记找我,希望聘我到他那儿去写材料,给出的条件也是办理政府雇员编制。有了这个选择,我就跟老领导开门见山了,“开多开少都无所谓,大不了就再换地方,上纪委也是干这活儿。”
老领导把这话如实跟一把手转述。听说,一把手当时的原话是“哪个单位想要他,还不得先问问我?”但这信息还是起作用了,两天后,一把手就去找县里主要领导签字,主要领导表示,政府雇员已停办了,但可以给政府雇员的待遇。
就这样,我和政府最终也没签订雇员合同,但工资却由县财政直接承担了,并且我生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资卡。
所有的手续都办利索那天,一把手和我谈了话,说我是“不是雇员的雇员”。但别人有不同的观点,一个好友转述了另一个领导的话,说我“就是县政府的高级临时人员”。仔细想想,还是第二个说法比较准确。
因为没和县政府签订合同,我内心始终纠结。
单位的政治处主任对我说:“不过差一张纸,工资待遇一样也行了。”我强调:“说是一张纸,其实是身份证,只怕到关键时候没合同不管用。”
起初,每月到银行去领取工资,也没感觉和真正的政府雇员有什么差别。可两年后,政府雇员涨工资,每月涨500元,并一次性补发10个月的。我却没有涨,问财政局的人,对方解释说人社局没我的名字,没办法涨工资。庆幸的是,这时我的工作已经得到一把手的认可,我索性直接找他谈涨工资的事。
一把手这次很积极,立即给县政府打报告,要求给我提高待遇涨工资。县里领导很快做出了批示,我的工资也跟着雇员一块涨了。
这算是我这个“不是雇员的雇员”最后一次享受雇员待遇。因为很快传来消息,省里要对我工作的政法部门实施人财物垂直管理。
我有种预感,我的工资卡可能要没用了。因为这种编制省里不会承认,我又没签正式雇员合同,垂直管理后县财政也不会再负担我的工资了。我和政治处主任讲了自己的忧虑,主任说:“别想太多,那是不一定的事。”不过,我明显感觉出那是一種安慰。
没多久,我的预感就被验证了。去年初,新规正式启动后,县财政果然不再往工资卡打钱,“不是雇员的雇员”待遇被取消,我又成了地道的部门临时人员。唯一的收获是,工资没有降,还保持着原来数额。
如今,我不知是该彻底灰心,还是应该继续努力实现这个可望不可及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