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95-01
[摘要]目的:研究自拟健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对46例门诊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实施自拟健心汤加西药治疗。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三个疗程,治愈28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结论:自拟健心汤加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肯定。
[关键词]自拟健心汤;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青少年及中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目前治疗本病缺乏特别有效的药物,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46例均为门诊病人,皆符合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38岁,病程最短三个月,最长1年;心电图示:室性早搏8例,房性早搏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ST~T改变29例,4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汗出、舌淡紫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在发病之初均有外感温热邪毒侵袭。
2治疗方法
2.1自拟健心汤。处方:黄芪30g、熟地15g、麦冬15g、玄参15g、丹参20g、丹皮15g、红花10g、野菊花20g、蒲公英25g、板兰根25g、黄芩15g、陈皮10g,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随症加减:胸痛重加元胡15g,细辛3g、三七5g;血瘀重加三棱15g,莪术15g;四肢冷去玄参加附子10g、干姜5g。
2.2西药:维生素C注射液5.0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单位、肌苷150mg、细胞色素C30mg(试敏后用)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中,每日静点一次;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一次;口服辅酶Q1020mg,日三次。治疗期间合并感染者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加抗心律失常药物。
2.3疗程:本病1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断疗效标准》中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标准[2],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均无变化。
3.2治疗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三个疗程,治愈28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
4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39岁,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经治疗后,外感症状消失,但留有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汗出、少气懒言,当时未引起注意,也未服用药物治疗,就诊时已病三个月,上述症状加重,现心悸、胸闷痛、气短、神疲乏力、动则汗出,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心率92次/分,伴不齐,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自拟健心汤加元胡15g、三七10g、川芎15g、太子参15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同时配合静点能量合剂及参麦注射液,口服辅酶Q10,再配以静点利多卡因150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纠正心律不齐。该患治疗三个月后,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正常,达到了治愈标准,随访两年未复发。
5讨论与体会
病毒性心肮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心脏器质性疾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悸范畴,笔者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致心肺气阴、亏虚、温热毒邪乘虚侵袭,内舍于心所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其定名为“心瘅”,系指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病[3]。叶天士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邪毒内滞,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故以毒邪、痰湿、血瘀为标、气阴两虚为本,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用自拟健心汤治疗。方中黄芪、熟地、麦冬、玄参益气滋阴补血,丹参、红花、丹皮活血化阏、蒲公英、地丁、黄芩、板兰根、野菊花清热解毒,陈皮宽胸理气、诸药共奏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强心利水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病毒感染及免疫性心肌损害有关。健心汤中黄芪能促进体内干扰素的诱生,增强免疫力及心肌收缩力,并能保持和促进受损心肌细胞的修复;丹参、红花、丹皮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公英、地丁、板兰根、黄芩、野菊花有抑制作用。能量合剂可改善心肌细胞,产生抗体,参麦注射液有较好的强心扩冠作用,增强心肌供血,促进免疫因子和干扰素的产生和释放,有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互为参补,使疗效巩固[4]。
另外,对急性期的治疗宜早治,卧床休息及情志调摄,这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95-01
[摘要]目的:研究自拟健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对46例门诊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实施自拟健心汤加西药治疗。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三个疗程,治愈28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结论:自拟健心汤加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肯定。
[关键词]自拟健心汤;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青少年及中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目前治疗本病缺乏特别有效的药物,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46例均为门诊病人,皆符合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38岁,病程最短三个月,最长1年;心电图示:室性早搏8例,房性早搏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ST~T改变29例,4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汗出、舌淡紫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在发病之初均有外感温热邪毒侵袭。
2治疗方法
2.1自拟健心汤。处方:黄芪30g、熟地15g、麦冬15g、玄参15g、丹参20g、丹皮15g、红花10g、野菊花20g、蒲公英25g、板兰根25g、黄芩15g、陈皮10g,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随症加减:胸痛重加元胡15g,细辛3g、三七5g;血瘀重加三棱15g,莪术15g;四肢冷去玄参加附子10g、干姜5g。
2.2西药:维生素C注射液5.0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单位、肌苷150mg、细胞色素C30mg(试敏后用)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中,每日静点一次;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一次;口服辅酶Q1020mg,日三次。治疗期间合并感染者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加抗心律失常药物。
2.3疗程:本病1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断疗效标准》中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标准[2],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均无变化。
3.2治疗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三个疗程,治愈28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
4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39岁,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经治疗后,外感症状消失,但留有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汗出、少气懒言,当时未引起注意,也未服用药物治疗,就诊时已病三个月,上述症状加重,现心悸、胸闷痛、气短、神疲乏力、动则汗出,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心率92次/分,伴不齐,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自拟健心汤加元胡15g、三七10g、川芎15g、太子参15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同时配合静点能量合剂及参麦注射液,口服辅酶Q10,再配以静点利多卡因150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纠正心律不齐。该患治疗三个月后,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正常,达到了治愈标准,随访两年未复发。
5讨论与体会
病毒性心肮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心脏器质性疾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悸范畴,笔者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致心肺气阴、亏虚、温热毒邪乘虚侵袭,内舍于心所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其定名为“心瘅”,系指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病[3]。叶天士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邪毒内滞,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故以毒邪、痰湿、血瘀为标、气阴两虚为本,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用自拟健心汤治疗。方中黄芪、熟地、麦冬、玄参益气滋阴补血,丹参、红花、丹皮活血化阏、蒲公英、地丁、黄芩、板兰根、野菊花清热解毒,陈皮宽胸理气、诸药共奏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强心利水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病毒感染及免疫性心肌损害有关。健心汤中黄芪能促进体内干扰素的诱生,增强免疫力及心肌收缩力,并能保持和促进受损心肌细胞的修复;丹参、红花、丹皮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公英、地丁、板兰根、黄芩、野菊花有抑制作用。能量合剂可改善心肌细胞,产生抗体,参麦注射液有较好的强心扩冠作用,增强心肌供血,促进免疫因子和干扰素的产生和释放,有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互为参补,使疗效巩固[4]。
另外,对急性期的治疗宜早治,卧床休息及情志调摄,这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