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338-01
高考的步伐逐漸临近,时间短、任务重,再加上心理的压力和身体的疲倦,高三考生的复习开始出现了松散、倦怠等不良现象。所以,这阶段讲求复习的技巧与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一阶段的复习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呢?
一 克服思想上盛行的几种观念偏离
第一偏离是“高中物理复习一定要请好家教”。
物理课在高一、高二常被忽视,因此在高三复习中需要耗费较多精力的一门学科。但学好物理一定要讲究方法,许多物理问题、物理道理和物理规律需要考生自己思考、自己归纳和自己领悟,而大多数家教做不到“一对一”式,不一定能因材施教。
第二种偏离是“高中物理复习一定要做大量的题目”。
做物理题目在于掌握规律、弄懂方法,并非做题越多越好。如果我们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不甚了解,大量的盲目的习题练习的结果反而使考生解题思路抑制,学习效率低下,更何况各种资料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偏题、怪题和难题,这都会给考生造成种种误导和麻烦。
第三种偏离是“高中物理复习一定要有较高的起点”。
大多数专家认为,今年高考物理卷起点降低,总体难度适中,体现了新课程重基础、重能力的方向。从另一方面说,人们的认识总是循环渐进的,人们只能弄清和其水平相当的问题,在高考复习中也是如此。如果好高骛远,一开始就不切实际的把物理复习的起点吊得很高,考生不仅在复习上的难度不可能达到,最后会连简单的知识和能力也不能掌握。
二 专题训练,查漏补缺
1.强化知识网络的复习。
由于第一轮针对学科知识点的复习程序已经完成、学科知识框架已全部构建,因此复习重心可以转移到串接知识点这一层面上,定期将知识点在头脑中过一遍,逐步形成以题型为主线的知识网络,将力、热、电、光、原形成一个整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去做文章,提高自身思维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注意物理学科不同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通过归纳、类比、图表、知识结构图等形式,将分布在各章零散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便于记忆和巩固的知识网络,从新的高度把握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知识的考查难度和范围较学科物理试卷下降了。但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试题越来越灵活,这要求考生多通过实验探究、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理论联系实际还成为高考试题内容的一个明显倾向,这要求考生跳出题海,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迁移和活化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新信息,建立物理模型,其次还应强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要认真搞好专题复习,对物理学的主干知识(考试说明中的Ⅱ层次内容),应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训练,重视近代物理知识、设计性实验的专题训练,对高考第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对做错的题进行专题过关、查漏补缺、深化知识。
重视物理学科中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高考热点内容(如能量、场、振动和波等),注重信息题、新情景题的专题训练,不断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握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要重视物理解题方法的归类总结和专题训练,常用的物理解题方法有构建物理模型法、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高考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等效法、极端假设分析法、估算法、图像法等。
思维方法技巧是物理解题的核心,第二轮复习中要围绕这个核心下工夫,即要认真总结各篇章的解题思路,归纳出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熟悉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此,复习中要精选典型例题,配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习题应增加生活和科技的时代信息,避免偏题、怪题和过难题,通过针对性的导和练,活化知识和方法,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实质。
3.加强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考中的实验题源于课本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但万变不离其宗,课本实验不真正吃透,难以对付改编后的实验题,放松对教材实验的思考,到处找新题做,这是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
在实验复习中,应侧重理解实验原理和设计思路,能变演示为随堂实验,力求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从课本实验的设计思想角度向深层次进行挖掘与提升,同时还需要再进实验室,重温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归纳实验的研究方法和共同特点,进一步提高自身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重头戏之一,强化落实实验复习十分必要,实验专题要用新视角重新观察教材中的重要实验,关键抓好实验原理、设计思想、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如“研究纸带的几个实验”,“测定电阻的实验研究”等专题的开发,尽量提高实验迁移和创新意识。
总之,通过两轮的复习训练,要求考生建立起整个物理思维框架,并能熟练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实际应用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高考的步伐逐漸临近,时间短、任务重,再加上心理的压力和身体的疲倦,高三考生的复习开始出现了松散、倦怠等不良现象。所以,这阶段讲求复习的技巧与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一阶段的复习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呢?
一 克服思想上盛行的几种观念偏离
第一偏离是“高中物理复习一定要请好家教”。
物理课在高一、高二常被忽视,因此在高三复习中需要耗费较多精力的一门学科。但学好物理一定要讲究方法,许多物理问题、物理道理和物理规律需要考生自己思考、自己归纳和自己领悟,而大多数家教做不到“一对一”式,不一定能因材施教。
第二种偏离是“高中物理复习一定要做大量的题目”。
做物理题目在于掌握规律、弄懂方法,并非做题越多越好。如果我们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不甚了解,大量的盲目的习题练习的结果反而使考生解题思路抑制,学习效率低下,更何况各种资料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偏题、怪题和难题,这都会给考生造成种种误导和麻烦。
第三种偏离是“高中物理复习一定要有较高的起点”。
大多数专家认为,今年高考物理卷起点降低,总体难度适中,体现了新课程重基础、重能力的方向。从另一方面说,人们的认识总是循环渐进的,人们只能弄清和其水平相当的问题,在高考复习中也是如此。如果好高骛远,一开始就不切实际的把物理复习的起点吊得很高,考生不仅在复习上的难度不可能达到,最后会连简单的知识和能力也不能掌握。
二 专题训练,查漏补缺
1.强化知识网络的复习。
由于第一轮针对学科知识点的复习程序已经完成、学科知识框架已全部构建,因此复习重心可以转移到串接知识点这一层面上,定期将知识点在头脑中过一遍,逐步形成以题型为主线的知识网络,将力、热、电、光、原形成一个整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去做文章,提高自身思维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注意物理学科不同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通过归纳、类比、图表、知识结构图等形式,将分布在各章零散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便于记忆和巩固的知识网络,从新的高度把握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知识的考查难度和范围较学科物理试卷下降了。但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试题越来越灵活,这要求考生多通过实验探究、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理论联系实际还成为高考试题内容的一个明显倾向,这要求考生跳出题海,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迁移和活化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新信息,建立物理模型,其次还应强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要认真搞好专题复习,对物理学的主干知识(考试说明中的Ⅱ层次内容),应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训练,重视近代物理知识、设计性实验的专题训练,对高考第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对做错的题进行专题过关、查漏补缺、深化知识。
重视物理学科中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高考热点内容(如能量、场、振动和波等),注重信息题、新情景题的专题训练,不断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握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要重视物理解题方法的归类总结和专题训练,常用的物理解题方法有构建物理模型法、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高考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等效法、极端假设分析法、估算法、图像法等。
思维方法技巧是物理解题的核心,第二轮复习中要围绕这个核心下工夫,即要认真总结各篇章的解题思路,归纳出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熟悉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此,复习中要精选典型例题,配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习题应增加生活和科技的时代信息,避免偏题、怪题和过难题,通过针对性的导和练,活化知识和方法,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实质。
3.加强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考中的实验题源于课本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但万变不离其宗,课本实验不真正吃透,难以对付改编后的实验题,放松对教材实验的思考,到处找新题做,这是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
在实验复习中,应侧重理解实验原理和设计思路,能变演示为随堂实验,力求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从课本实验的设计思想角度向深层次进行挖掘与提升,同时还需要再进实验室,重温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归纳实验的研究方法和共同特点,进一步提高自身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重头戏之一,强化落实实验复习十分必要,实验专题要用新视角重新观察教材中的重要实验,关键抓好实验原理、设计思想、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如“研究纸带的几个实验”,“测定电阻的实验研究”等专题的开发,尽量提高实验迁移和创新意识。
总之,通过两轮的复习训练,要求考生建立起整个物理思维框架,并能熟练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实际应用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