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l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成人的关键即是一个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而审美却是建立在人文素养之上的,缺少人文关怀,审美便会世俗,低级,但只有人文关怀,缺少审美,世界便会缺少色彩,不再斑斓美好。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审美与素养的高低,决定一个人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是一直以来教育者所研究并实践的永恒课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详细具体地阐述了小学阶段,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对策与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  人文素养  培养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为培育学生的师者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教育目标。立德成人的关键即是一个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而审美却是建立在人文素养之上的,缺少人文关怀,审美便会世俗,低级,而只有人文关怀,缺少审美,世界便会缺少色彩,不再斑斓美好。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审美与素养的高低,决定一个人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它与文凭无关,不是你有多高学历就有多好的素养。素养是内在的,灵魂的纯洁与高尚的完美体现,具有思想的广度与深度。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建辉在《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养》一文中说:人文素养对人的行为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对社会进步发生积极的影响。
   审美与人文素养内涵的界定  “审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审美是一个人对事物美与丑的判断和认知,这一认知,包括外在的表象,更包含内在的深度;人文素养则是一个人内在的素质和修养,是灵魂的纯洁与高尚的完美体现,具有思想的广度与深度。也有人把它归结为三个层次:“基本层——人性;发展层——理性;高境界层——超越性。”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我们只培养学生最基本,最人性化的理念便已足够。
   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对策与途径:
   一、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提高。而课堂教学最能发挥作用的便是语文教学。课堂上,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品词析句,感受文字之美,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自身对美的理解与运用。如教学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可以品析“绿”字,并与作者定稿之前用过的字比较,发现“绿”用字之精妙。再如让学生体会“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不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二、充分发挥阅读的功效,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领略山水意境之美;感受人间真情之美;体味伟人志存高远之美;清楚名人拼搏奋进之美……“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书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美好的社会里,让我们置身于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之中,瞻仰他们的风采,亲沐他们的行谊,聆听他们的言论,坐育其间,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吸取他们的经验,不知不觉把自己融进他们匠心独运的幽美意境之中,如沐春风,一生都受用不尽呢!”(斯迈尔斯)从两位智者口中,不难看出阅读之重要,所以说,阅读绝对是有效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手段之一。
   三、结合实际,联手“国学”,对学生进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的熏陶与陶冶。
   例如:在配合课标唐诗宋词的教学中,在低年级穿插《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国学内容的学习,在中高年级穿插更难一点的古文名篇的学习,让学生在背诵经典名篇的过程中感悟古人“首孝悌,次谨信”“亲师友,习礼仪”的人文情怀;感受“昔仲尼,师相槖”的谦虚好学;领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如饥似渴;体会“如负薪,如挂角”、“如囊萤,如映雪”的勤奋刻苦;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千古佳训……在如此浓厚的先人氛围中熏陶,学生们耳濡目染,定会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抓住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提高人文素养。
   例如:结合古诗文的学习,开展“诗配画”大赛,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喜欢的诗文配画,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更能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
   还可以结合节假日,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用画笔和文字抒发自己对节日的理解与认知。
   到了中高年级,就可在班级成立文学社团,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定期出版自己的报刊,班内发行,不仅能达到积累提升,还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另外,不定期的辩论会,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语言表达等能力。
   总之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只要找准途径,用对方法,不仅注重人的社会性,更注重人的人文性,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养》马建辉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忻娟
   《论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彰显》黄林
   《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康宇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电工钢产量的增加,硅钢级氧化镁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以白云石为原料制备氧化镁的工艺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是一个卤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研究如何资源化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成为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蓄积库。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沉积物中污染物会通过扩散、沉积物再悬浮、生物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活”了,“动”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形态。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一直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策略  在当下新旧课堂教学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管理的现象,使缺失规则的课堂教学走向了秩序混乱的极端:多了热闹,少了安静;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涣散,少了专心。二是有些教师宁可对这
应用型本科有其独特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文章对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以安徽外国语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为例
运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褐煤氧化前后的结构变化,在1580cm^-1及1400cm^-1处的两个特征峰表明氧化煤中含有大量的羧酸类物质。以此为基础,采用温和的碱氧化方法对煤进行氧化处理,选择
【摘 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敏感、关键时期,本文主要阐述了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组织活动,抓住一切教育契机,耐心观察,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言 语言表达 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
近年来,石油、农药和染料等工业已迅速发展起来,废水中顽固性有机物污染物的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增加,带来的危害也是更加严重,已成为国家和专家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解决此
为构建城镇出入口道路切实有效的车辆减速设计方案,缓解城镇出入口道路各种交通问题,分析了欧美国家基于交通稳静化理念减速技术的特点和设计要点,将其中几项技术应用于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