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低剂量异维A酸治疗难治性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经治难治性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160例,依据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低剂量异维A酸联合多西环素系统应用;对照组给予多西环素系统应用;2组均辅以夫西地酸软膏外用;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估并记录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复发情况、治疗相关不良时间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丘疹/脓疱的治疗效果优于对
【机 构】
: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低剂量异维A酸治疗难治性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经治难治性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160例,依据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低剂量异维A酸联合多西环素系统应用;对照组给予多西环素系统应用;2组均辅以夫西地酸软膏外用;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估并记录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复发情况、治疗相关不良时间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丘疹/脓疱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干、眼干、肝酶升高、血脂升高及情绪低落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剂量异维A酸可有效治疗难治性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短期复发率且患者治疗满意度高,虽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稍增加,但耐受性良好.
其他文献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单药或联合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试验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单药治疗HCC的PD-1/PD-L1 ICI包括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主要用于肝癌的二线治疗.虽部分HCC患者可以对PD-1/PD-L1 ICI单药治疗产生持久的反应,但总体受益的患者仍然较少.PD-1/D-L1 ICI联合治疗显示出更好的免疫应答和控制.目前,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实性颅外恶性肿瘤,常常发生转移性扩散,晚期预后差.靶向免疫治疗(如靶向GD2和B7-H3)在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效果已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得到证实,美国FDA已批准靶向GD2的dinutuximab和naxitamab用于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最近一些研究表明,P物质(SP)通过神经激肽1受体(NK-1R)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介导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SP通过NK-1R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发挥以下作用:促进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抗凋亡和增加糖酵解效率(肿瘤细胞因此增
目的:寻找多发性骨髓瘤(MM)基因芯片数据集中的潜在致病基因、疾病诊断和预后相关因子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获取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3591和Zhan Myeloma,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对共同高表达基因进行Meta分析,得到P值中位秩次TOP10基因.CCLE数据库分析TOP10基因在各肿瘤细胞系中的mRNA表达情况,筛选出蛋白酶体通路相关基因8(DCAF8).cBioPortal数据库中分析DCAF8基因在各肿瘤细胞系的突变率.WB检测DCAF8蛋白在骨髓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SPSS和
结直肠癌(CRC)分子分型的方法与研究进展主要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3个方面展开.依据基因突变和基因组的细胞遗传学改变进行分型,可以将CRC分为错配修复缺陷导致微卫星不稳定的超突变肿瘤、具有DNA聚合酶epsilon或Delta 1核酸外切酶结构域突变的超突变肿瘤、具有高频率DNA体细胞拷贝数改变的染色体不稳定性肿瘤等.基于肿瘤的上皮间质转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和细胞增殖相关的高突变频率,可分为MMR缺陷型上皮亚型(A型)、增殖性上皮亚型(B型)和间充质亚型(C型).根据基因表
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GC)及胃食管交界癌(GEJC)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单药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欠佳,仅作为后线治疗选择.PD-1/PD-L1抑制剂联合多种治疗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应答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成为目前GC及GEJC治疗的热点.本文基于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对晚期GC及GEJC的免疫治疗疗效及预测分子进行综述.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土茯苓-茵陈”药对治疗银屑病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土茯苓-茵陈”药对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基因名片数据库(Genecards)、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以及药物靶标数据库(TTD)查找银屑病的相关靶点,构建“药物-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图,针对核心组分和银屑病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而完成基因功能注释(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
目的 探讨凉血消风汤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NF)-κB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立正常对照组和银屑病组,银屑病组给予凉血消风汤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以观察临床疗效.采集正常组及银屑病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C.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PBMC中NF-κB通路蛋白IKKβ、IκBα、p50、p65的基因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BMC中IKKβ、p
目的 总结大细胞转化的蕈样肉芽肿(MF)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加强对MF发生大细胞转化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大细胞转化的MF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各异,1例患者初发病即诊断为MF,余3例均出现早期误诊;2例男性患者初发病时处于青年期,病程久,确定发生大细胞转化的病程远高于2例女性患者;随访半年有2例患者皮损有复发加重,无其他系统性病变.结论 MF临床表现多样,呈惰性发展,性别、年龄、乳酸盐脱氢酶(LDH)对疾病进展和发生大细胞转化有一定影响,临床中需密
目的 探讨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及对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法、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9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2组,其中B组44例患者予外涂抹卤米松乳膏,A组45例患者在B组基础上予激光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观察、PASI评分、DLQI评分和瘦素、人β-防御素(hBD)-2及炎性因子.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
目的 探究血清脂氧素(LX)A4、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Tim)-1、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变化在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我院76例过敏性紫癜初诊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26例,中度28例,重度2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的健康儿童76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LXA4、Tim-1、NF-κB水平,对比2组血清LXA4、Tim-1、NF-κ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