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人翁方纲曾言:“诗人以神韵为心得之秘,此义非自渔洋始言也,是乃自古诗家要妙处,古人不言而渔洋始明著之也”①.翁方纲在此指出了“神韵”之义并非始于王士稹,自古诗家诗之妙处在“神韵”,早之古人未言明而士稹始倡之耳.因此有必要对“神韵”一词的历史源流进行追溯.rn“神韵”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时期.《宋书·王敬弘传》中云:“神韵冲简,识字标峻”②.此时是用于品评人物,不久该词又被用于评画,如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顾骏之的画“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③.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云:“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道,空善赋彩,谓非妙也”④.张彦远此处将“神韵”看作传神之意.而“神韵”一词较早用于文学批评则要到明人胡应麟,他在《诗薮》外编卷五中将诗比作人,认为色泽神韵充于筋骨肌肉间,诗歌之美善才能够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