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应该向许三多学些什么?

来源 :中学生百科·高中语数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ayu0bell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近来颇受公众青睐,一些用人单位纷纷表示希望能招到许三多式的大学生。一个虚拟人物为何如此受追捧?笔者以为,许三多身上具有当前很多人普遍欠缺的一些可贵品质,尤其值得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学习。
  在一些人看来,许三多够“傻”,一次腹部绕杠竟然玩命般做了333次,他说,“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许三多“笨”,老兵不干的,他抢着争着干;许三多“缺心眼”,他说,“记住一个人的好,总强过记住一个人的坏”。可是,就是靠着这股子傻劲,乡下孩子许三多从列兵渐渐成长为尖兵。
  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常常很迷惑,为什么自己做的总是一些琐碎平凡的小事?为什么自己面临的困难和烦恼总比别人多?为什么自己和周围的人老是有摩擦?面对这些为什么,有的毕业生意志消沉、情绪沮丧、萌生退意;而有的毕业生则像许三多一样坚忍不拔、踏实肯干、真诚待人……同样起点的毕业生因为面对挫折时的作为不同,最后取得的成就也就迥然不同。许三多身上这些在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正是不少毕业生所欠缺的,也是大学毕业生应该学习的。
  许三多这个虚拟人物能提醒即将毕业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求职也好,工作也罢,要回归一些本原的东西,所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我们以往花了不少心思,要教会毕业生一些像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学等求职技能,以为如此就能得到一份好工作。而实际上,一个毕业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来自是否有真才实学、道德素养如何、面临困难时的意志品质如何。如果不从这些方面去寻找差距,加强自我修养,而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实际效果并不好。
  此外,眼下一些毕业生抱怨工作难找,不愿“屈就”甚至有业不就,许三多身上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今天好好把握”的精神更是有现实意义,如果每个毕业生心中都存了许三多的这份心,何愁闯不出一片天地!
  
  [适用主题]
  做小事与做大事、意志、耐受挫折、坚忍不拔、脚踏实地、真诚、所谓的傻气。
  
  (李弗不 荐)
其他文献
上海的白领基督徒队伍日益壮大,广州的新富们把许多精力放到寻找心灵的归宿——“禅”上,北京公园流行老年人合唱前苏联及“文革”前的革命歌曲,不少人希望通过唱歌的方式疏解心中的怨气和郁闷。曾经的著名演员、后来的富婆陈晓旭患乳腺癌去世不是新闻,去世前皈依佛门,成为法号“妙真”的比丘尼才是新闻。同样,昔日红透中国的大寨村搞起市场经济、推销“大寨核桃露”不是新闻,虎头山上造了座价值3000万的大庙才是新闻,尽
期刊
建国初期,作为中宣部科学处的领导,于光远说,中宣部专设一个科学处,就要宣传两条,第一条是宣传科学重要,要反反复复地讲科学的重要性,因为党内还有很多人不懂得科学的重要;第二条就是要讲办事的科学性,也要反反复复地强调办事要讲科学。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于光远在大会上的发言主要是发挥了他认为要反复讲的这两条。通过这次发言。于光远就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党联系科学界的代表人物。  1958年“大跃进”,
期刊
有一位女士在描述领袖该是什么样的时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早晨,她发现自己的邻居在下楼时把每家每户门口的垃圾袋都拿到楼下,她非常感动。第二天她也开始帮助邻居倒垃圾。逐渐地,在这个社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她们没有使用任何权力,却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自愿地做出改变,为他人付出。她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无意识地获得了他人的追随。那么她们是在服务他人,还是在领导他人呢?    [素材点拨]  美国著
期刊
2008年3月7日《大众阅读报》:选择朋友和合伙人,我们常常不自觉地陷于误区,常常被那些有“远大理想”的人所诱惑,而不了解他是不是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有远大理想的人并不一定是合适的搭档,而有道德底线的人一般可以共事。  我们所听到的“远大理想”,都可以视为善意的谎言,或者说美丽的梦话。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总理,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市长,全球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远大抱负百分之九十九都可能落空。落空并不等于失
期刊
2008年3月26日上午,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歹徒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与歹徒斗智斗勇最终占得上风,面对精神崩溃、瘫倒在地的19岁的歹徒,李建华拨打120急救电话,受到触动的歹徒喊了声“妈”。  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后,由于歹徒双腿无力,李建华搀扶着他下了楼。街上的人看到这两个血淋淋的人吓了一跳,问是怎么回事,李建华只是说“家里出了点事”。到了医院,李建华说这小伙子是她
期刊
前不久,英国一家媒体公布了一则上世纪早期的招聘启事。这则招聘启事很快便成为各大公司的“宠儿”,人们争相套用或直接搬用它,为公司招才纳贤。  这则招聘启事是这样写的——  现招聘男性一名。他要坐立笔直,言行端正;他的指甲缝里不能乌黑,耳朵要干净,皮鞋要擦亮;他习惯于勤洗衣服,梳理头发,好好保护牙齿;别人和他讲话的时候他要认真听讲,不懂就问;但与已无关的事情不要过问,他要行动迅速,不出声响;他可以在大
期刊
北京市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昨天发布,今年首次明确对“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考生”的照顾政策,这类考生经有关单位推荐,市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降低分数幅度不超过20分。(《北京晚报》报道)  高考也应成为“美德催化剂”,这是笔者看到这则新闻的直觉判断。当神圣严肃的高考对道德高尚者设置必要的“降分通
期刊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8年,第十三届残奥会将继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后在北京举办。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将与健全人运动员一样来体验运动的精彩、激励和感动世界!残奥运动是人道的事业,它向世人宣示。不管你是否有缺陷,你同样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你的人格和尊严都同样受到尊重:残奥运动是爱心的事业,它呼唤、凝聚、传播着爱的语言,把相互关爱和帮助给了最需要的人:残奥运
期刊
对于当今社会的浮躁现象,国学大师文怀沙指出,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懂羞耻。  “无德比无才更可怕。”他在给企业家们讲课时,曾认真提及此话,“你用人,招聘职员,有一个标准不可或缺,要知耻,知道害臊。你一批评,他就脸红,这个人可以用。如果他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个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这个就是不要脸的,没有羞耻之感,那不能要。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一个人要是不害臊,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知耻,才会给自己立道德的尺戒
期刊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在这部法律中得以明确。这是一部刷新中国立法机关审议次数的法律,2889名全国人大代表中的2799人投下赞成票。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正式施行。明确界定公民私有财产权与国有、集体财产权的平等主体地位,对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既有制度予以法律确认,并使得人们可以享受财富、创造财富,而不必有太多后顾之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