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及深化,生态风景园林工程在规模、数量、功能、品质各个方面获得了较好发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途径探析作为研究题目,概述了生态风景园林的内涵,剖析了制约其施工技术提升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从健全管理制度、研发施工技术、培育新型技术团队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提升途径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风景园林属于城市绿化建设中主要构成部分,通过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风貌,也可以区分出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并为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提供较大的公共空间,使民众能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文明中,与大自然形成密切关联、与生态环境建立友好关系。从实践经验看,当前阶段的生态风景园林在理论创建、项目产品研发、施工建设等,均有所创新。
1、生态风景园林概述
从概述界定看,生态风景园林属于城市规划形式之一。它以现代生态学、景观学作为学理基础,依托于植物、水体、生物、地质、构筑物等要素,借助景观造型实现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现阶段,人们在深度的原理、广度的应用两个层面上,加强了对生态风景园林的认知与理解,并且,为其赋予了调节局部气候、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生态恢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多元功能。可是,由于我国前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以粗放式增长方式为主,导致了诸多污染。而要真正实现综合治理,并使各类功能完成达到预设目标,仍然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从当前实践中的生态风景园林建设情况看,受到制度、创新、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一些建设效用不足的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此类因素做进一步分析。
2、制约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因素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生态风景园林工程在施工建设方面数量大、经验多。可是,在管理制度层面,长期存在宏观管理理念更新慢、微观管理实践执行效力低的影响,很难实现在管理制度牵引、各项机制并行运作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发挥出管理制度应有的效力。例如,在实际的工作安排、规划中,生态风景园林工程中往往因成本节约需求,省去宏观管理,造成了规划、管理、维护的不连贯、不完整现象。再如,在评估、监督、激励基本机制条件下,未能引入权责机制、协同机制,一方面,使管理岗位的职能与责任不对等,另一方面,导致了不同工种、不同施工管理小组之间的管理协作、技术协同等效率较低,制约了协同效应的提升等。
2.2施工技术创新少
对于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而言,牵涉到园林工程项目整体上的内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以及内生态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联。而且,在内生态环境系统中,牵涉到土质、水休、生物、植物、构筑物、景观等多种要素,既要考虑到要素解析的全面性,也要借助一些施工技术创新,使各类要素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达到优势互补。然而,由于大部分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企业,在承包工程后,受到工期紧、工程量大、分部项目同时施工等影响,施工单位既没有给正在建设的园林工程足的时间开展技术研发创新,也不愿意投入较多的资源进行施工技术创新。通常只是在遇到施工困难、或者问题不好解决时,才组织技术团队研发解决方案。所以,从整体上看,资源投入不均、施工技术创新少的问题制约着生态风景园林建设。
2.3技术人才素质低
无论管理制度、施工技术创新,均需要执行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部分施工企业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后,为了及时完工,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简略,形式化的培训相对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未获得真正提升、专业技能也没有在该环节实现巩固与检验。因而容易在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应用时,发生执行效果差、应用效用低、协同效应不明显等现象。以新时期生态风景园林建设需求与施工技术应用要求看,技术人才素质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全面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
3、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途径
3.1健全管理制度
目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制度规范条例的设置内容相对完备,建议在制度牵引、多项机制并行运作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尽可能健全相关机制。建议分两步进行健全:
首先,应该引入新机制。例如,引入权责机制后,可以以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总项目、分部项目、子项目中,设置的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应用岗位,明确岗位职能,同时,对执行主体匹配对等的责任。这样有利于管理制度中的总目标,分化为分层目标,落实到岗位职责,并借助事后追究责任的机制约束,使各岗位执行主体按部就班履行自身的职责(施工组织结构见下图1)。其次,应该按照已经普遍应用的全过程管理方案,制作管理要素清单、完善管理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协同机制,使各个专项管理小组,在明确的管理要素-管理指标牵引下,开展协同合作。
3.2增强研发创新
首先,应该明确施工技术研发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匹配与研发创新需求相关的各类资源,包括资金、人才、设备、试验室等。其次,研发创新需要理念创新。建议一方面吸收前期改革经验,利用产業链思维构建施工技术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进而突出研发创新的引领作用,从扩增可营利空间、资源节约、技术优化、工艺创新、材料更新等多个方面,尝试创建一些新方案,使施工技术创新真正落实到具体项目之中,发挥出技术创新效用,进而在总体上提升施工效率、管理效果,以此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3.3加强人才培训
首先,应该从产业链思维、系统性管理角度,更新施工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应用人才)的知识结构,使其梳理清楚生态风景园林项目产品生产制造流程。其次,为了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创新能力,应该结合当前数据分析的实际需求,培训全要素分析方法、指标设置方法。并按照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终端数据采集设备使用技术等,开展综合能力拓展训练。并借助人才档案管理、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方式,打造与具体项目、岗位匹配的新型施工队伍,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效用。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初步完成现代化转型后,生态文明与城市文明获得了共同发展。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之间建立了相辅相承的关系,使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走向了全面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制约因素主要来自管理制度、研发创新,以及技术人才。因此建议引入一些新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应用一些新方法推动施工技术研发创新。尤其在人才培育方面,应该开展系统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综合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卢婷婷.论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关键问题[J].湖北农机化,2020,11(10):57-58.
[2]董莹雪.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提升措施[J].花卉,2020,9(12):153-154.
[3]于海健.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注意事项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0):165-166.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提升途径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风景园林属于城市绿化建设中主要构成部分,通过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风貌,也可以区分出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并为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提供较大的公共空间,使民众能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文明中,与大自然形成密切关联、与生态环境建立友好关系。从实践经验看,当前阶段的生态风景园林在理论创建、项目产品研发、施工建设等,均有所创新。
1、生态风景园林概述
从概述界定看,生态风景园林属于城市规划形式之一。它以现代生态学、景观学作为学理基础,依托于植物、水体、生物、地质、构筑物等要素,借助景观造型实现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现阶段,人们在深度的原理、广度的应用两个层面上,加强了对生态风景园林的认知与理解,并且,为其赋予了调节局部气候、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生态恢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多元功能。可是,由于我国前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以粗放式增长方式为主,导致了诸多污染。而要真正实现综合治理,并使各类功能完成达到预设目标,仍然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从当前实践中的生态风景园林建设情况看,受到制度、创新、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一些建设效用不足的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此类因素做进一步分析。
2、制约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因素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生态风景园林工程在施工建设方面数量大、经验多。可是,在管理制度层面,长期存在宏观管理理念更新慢、微观管理实践执行效力低的影响,很难实现在管理制度牵引、各项机制并行运作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发挥出管理制度应有的效力。例如,在实际的工作安排、规划中,生态风景园林工程中往往因成本节约需求,省去宏观管理,造成了规划、管理、维护的不连贯、不完整现象。再如,在评估、监督、激励基本机制条件下,未能引入权责机制、协同机制,一方面,使管理岗位的职能与责任不对等,另一方面,导致了不同工种、不同施工管理小组之间的管理协作、技术协同等效率较低,制约了协同效应的提升等。
2.2施工技术创新少
对于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而言,牵涉到园林工程项目整体上的内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以及内生态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联。而且,在内生态环境系统中,牵涉到土质、水休、生物、植物、构筑物、景观等多种要素,既要考虑到要素解析的全面性,也要借助一些施工技术创新,使各类要素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达到优势互补。然而,由于大部分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企业,在承包工程后,受到工期紧、工程量大、分部项目同时施工等影响,施工单位既没有给正在建设的园林工程足的时间开展技术研发创新,也不愿意投入较多的资源进行施工技术创新。通常只是在遇到施工困难、或者问题不好解决时,才组织技术团队研发解决方案。所以,从整体上看,资源投入不均、施工技术创新少的问题制约着生态风景园林建设。
2.3技术人才素质低
无论管理制度、施工技术创新,均需要执行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部分施工企业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后,为了及时完工,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简略,形式化的培训相对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未获得真正提升、专业技能也没有在该环节实现巩固与检验。因而容易在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应用时,发生执行效果差、应用效用低、协同效应不明显等现象。以新时期生态风景园林建设需求与施工技术应用要求看,技术人才素质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全面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
3、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途径
3.1健全管理制度
目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制度规范条例的设置内容相对完备,建议在制度牵引、多项机制并行运作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尽可能健全相关机制。建议分两步进行健全:
首先,应该引入新机制。例如,引入权责机制后,可以以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总项目、分部项目、子项目中,设置的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应用岗位,明确岗位职能,同时,对执行主体匹配对等的责任。这样有利于管理制度中的总目标,分化为分层目标,落实到岗位职责,并借助事后追究责任的机制约束,使各岗位执行主体按部就班履行自身的职责(施工组织结构见下图1)。其次,应该按照已经普遍应用的全过程管理方案,制作管理要素清单、完善管理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协同机制,使各个专项管理小组,在明确的管理要素-管理指标牵引下,开展协同合作。
3.2增强研发创新
首先,应该明确施工技术研发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匹配与研发创新需求相关的各类资源,包括资金、人才、设备、试验室等。其次,研发创新需要理念创新。建议一方面吸收前期改革经验,利用产業链思维构建施工技术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进而突出研发创新的引领作用,从扩增可营利空间、资源节约、技术优化、工艺创新、材料更新等多个方面,尝试创建一些新方案,使施工技术创新真正落实到具体项目之中,发挥出技术创新效用,进而在总体上提升施工效率、管理效果,以此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3.3加强人才培训
首先,应该从产业链思维、系统性管理角度,更新施工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应用人才)的知识结构,使其梳理清楚生态风景园林项目产品生产制造流程。其次,为了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创新能力,应该结合当前数据分析的实际需求,培训全要素分析方法、指标设置方法。并按照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终端数据采集设备使用技术等,开展综合能力拓展训练。并借助人才档案管理、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方式,打造与具体项目、岗位匹配的新型施工队伍,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效用。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初步完成现代化转型后,生态文明与城市文明获得了共同发展。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之间建立了相辅相承的关系,使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走向了全面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制约因素主要来自管理制度、研发创新,以及技术人才。因此建议引入一些新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应用一些新方法推动施工技术研发创新。尤其在人才培育方面,应该开展系统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综合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卢婷婷.论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关键问题[J].湖北农机化,2020,11(10):57-58.
[2]董莹雪.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提升措施[J].花卉,2020,9(12):153-154.
[3]于海健.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注意事项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