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基因里的拖延病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wen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学者、科学家曾经做过预测,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技术的确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对人体基因的检测、精准测序就是其中成果之一。这一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生可以提前发现人体中的一些早期癌症,并且用于临床研究。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让科学家和相关研究者更了解我们的身体和一些疾病的发病原因,例如困扰许多人的拖延症。最近,德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我们“患上”拖延症的原因——拖延基因被找到了。
  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更像是一种“网络病”,很多人在朋友圈、微博里自称有拖延症,但多数时候,这些小伙伴们也说不清拖延症究竟是个啥。
  该在今天做完的事情,硬生生被留到了明天。在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铮铮事实前,明知时间飞逝,而自己却无动于衷,一定会拖到任务即将结束,这是大多数小伙伴认为的拖延症主要“症状”。
  从心理医学专业角度来说,拖延症不是一种病症,在医生的诊疗手册里甚至没有收录这一条目。如果你去医院跟医生说自己患上了拖延症,医生只能表示“束手无策”,却不会开药给你吃。不过,最近德国科学家的发現颠覆了人们对拖延症的认知,有可能揭开这头“怪兽”的真面目。
  拖延症的真相
  德国波鸿大学的艾尔汗.根茨团队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拖延症与大脑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人类大多数活动都有相关的目的性,当达成目标的时候,体内会更多地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
  这种物质其实并不神秘,它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帮助神经细胞传送脉冲。当我们高兴、快乐的时候,多巴胺的分泌就开始增多,所以大多数时候,大脑更倾向于做一些刺激多巴胺分泌的事情。
  现在问题来了,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一些事情的喜爱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量并不与工作是否重大、收益是否更多有关,可能只分先后。比如,小圆同学如果在暑假里顺利完成爸爸给她定的练琴目标,就会得到去迪斯尼乐园游玩的奖励,但这个奖励至少要等到暑假结束才能兑现,眼下还有比这个奖励更能刺激她分泌多巴胺的事情,比如在平板电脑上玩游戏。这正是大多数拖延症产生的原因。
  简而言之,拖延症“患者”更注重眼前的快乐,从而影响原有的计划。
  刻在基因里的拖延症
  近期发表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根茨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找到了影响大脑多巴胺释放的基因。这段基因间接影响着拖延症状,也被称为拖延症基因。
  根茨发现的基因片段被称为TH基因,在对278名健康男性和女性做了基因分析、调查后,他们发现“爱拖延”的人身体内的TH基因与寻常人不同,当多了一个T碱基时,会影响大脑分泌过多的多巴胺,这让人更容易受到眼前事物的“诱惑”,而忽略、偏离原定的计划,变得拖延。此基因在女性身上表达更为显著,甚至有数据表明,这个“拖延症”基因只会影响女性。
  拖延症基因还有性别之分?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种TH基因体现在女性身上,可能会让她们“患上”拖延症,而体现在男性身上则是对新事物的探索。简单来说,这个基因的不同导致在女性身上表现出拖延症状,在男性身上则会影响他们的好奇心。这一差异是如何造成的,科学家还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有了基因检测这件新武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会彻底揭开TH基因如何影响人类拖延情绪的秘密。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正确对待拖延症
  明白了拖延症基因的原理,身边的小伙伴叹了口气说,“这辈子都很难改掉拖延的毛病了,毕竟它写在了我的基因里,甚至还会遗传给下一代。”
  基因写在我们身体的细胞里,在现有的生物技术水平下,想要除掉坏基因,还只能是科幻小说里的桥段。虽然如此,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自制力上下手,努力“修正”拖延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一部分人拖延不是因为盲目自信,更不是选择困难,而是自制力差,容易被诱惑。这是比较普遍的诱因,因为任何一种工作、学习都不轻松,不能带来更多的愉悦感,时不时刷一刷手机、看一看视频,似乎能让我们更快乐。
  对付拖延症,专业心理医生的建议是在学习、工作时排除杂念,把分散注意力的手机、平板、小说等因素拿到一旁,专心地做一件事,同时加强锻炼身体,坚持不懈,在培养意志力上下功夫。例如,每天按时或者提前起床,不赖床,进行晨练,以此来培养意志力。
  刻在基因里的拖延症其实并不可怕,明白了拖延症基因表现在大脑中的作用原理,即使不使用基因编辑,我们也可以控制、治愈“拖延症”,大家要加油哦!
  (责任编辑:白玉磊 责任校对:赵梦祺)
其他文献
一颗直径约13米的小行星有1/4166的概率在2022年5月6日撞向地球。不速之客2年之后造访的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对地球来说,任何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都不能掉以轻心。未来如何抵御可能对地球造成较大撞击威胁的小行星?多年来,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方法。例如,2005年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深度撞击”号发射的撞击舱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以研究该彗核的成分,同时间接尝试防
期刊
目的:1.检测胚胎停育患者和正常早孕者绒毛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与DNMT3L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及阳性染色定位;2.分析胚胎停育患者和正常早孕者绒毛组织中DNMT1、DNMT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82岁高龄的钱七虎院士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人民大
期刊
40年来,一场名为“互联网”的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而今,另一场新兴的科技革命又接踵而至——那就是区块链技术。尽管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还存在代码漏洞、能耗巨大等问题,但它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新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横空出世的比特币  2008年,一场重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恰在此时,一种神奇的虚拟货币横空出世,在金融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它就是比特币。  说起比特币,不得
期刊
流言:睡太多的人痴呆风险会增加!rn真相:网上出现的“睡太多的人痴呆风险增加”“睡太多容易老年痴呆”等报道,内容来源于《阿尔茨海默症和痴呆》杂志.该研究通过认知能力、
期刊
2019年11月16日,辽宁锦州志愿者在巡护中发现一只火烈鸟.这此前在东北从未有过,是冬季全球纬度最高的一次观察记录.近年来,火烈鸟的栖息地不断东扩,西安、山西运城附近也有踪
期刊
如果你扔一块石头到泥地里,通常会出现一个“火山口”形状的椭圆形或细长圆形。这会使人很自然地假設,流星体撞击地球或其他行星时所产生的情况也应该如此。但流星体撞击地球的过程,跟石头击中泥地的过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流星体是以非常快的速度移动(每秒可达几十千米)。撞击发生的瞬间,产生的巨大动能几乎全部转化为热量,这种“爆炸”不是流星体本身造成的撞击坑。无论流星飞行的方向如何,碎片都会平均地喷向四面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