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社团”基层党建模式探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l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理论社团”;基层党建;模式
  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员的选拔、培养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是关乎学校育人质量、社会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综合提升高校育人工作质量。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一)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互为依托、相互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适应高校发展趋势,遵循高校特点和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启动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
  由此可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辅相成,搞好党建工作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党建工作本身含有育人元素,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能够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有序發展,而且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二)高校党建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求学生党员有理想信念,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应有之义。笔者对所在党支部理论学习讲座情况调查发现,除了老师要求的理论学习笔记之外,用笔记本记录讲座过程的学生占比不到20%,高达80%的学生表示参加类似活动主要是为了不被纪律处分,不习惯带纸笔记录,在听到精彩的地方时会用手机拍下来,但回头还是会删除。这一方面反映出学习方式需要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的紧迫性。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社团”基层党建模式的内涵及推进思路
  (一)“学生党支部+理论社团”基层党建模式的内涵
  《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型功能,就要理论先行,运用党的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学生理论社团的创建和功能发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也可以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进行理论学习,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给学生讲,这样不仅创新了学习方式,还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党支部+理论社团”基层党建模式的推进思路
  一是建立一支服务型学生社团,对学生社团进行系统培训,使其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对理论社团学生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社团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二是密切联系基层党支部和其他学生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对党员、党支部工作的批评和意见,了解群众诉求,不断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是结合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党支部。结合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如“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开展“成长路上的故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策划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争做新时代青年”主题教育活动,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邀请优秀学生代表、基层工作者等先进典型,结合自身实践经历,运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教育活动。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社团”基层党建模式的实践路径
  开展学生党建工作“1+N”实践教育工程系列活动,扩大影响范围,引导学生学思悟践,知行合一。
  一是开展学生党员“1+1”联系学生关爱活动,学生党员要积极帮助在学业、校园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学生,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服务育人功能。开展学生党员“1+N”助学圆梦活动,针对毕业生群体,学生党员可对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汇总分类,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对其进行跟踪服务指导。
  二是开展学生党员“1+1”联系同学、服务同学“学雷锋”活动。围绕大学生群体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学生党员一对一制定帮扶计划,重点帮助在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缓解心理压力,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开展学生党员“1+1”优秀宿舍活动,宿舍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通过开展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寝室的优秀宿舍创建活动,设置学生党员宿舍门牌、学生党员床位和书桌标识牌,促使学生党员率先垂范,事事做表率,并且带领宿舍其他成员形成良好的舍风和学风,努力将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教育阵地。
  四是开展毕业生党员“1+N”朋辈引导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对低年级学生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传授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学习困惑,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并进一步形成朋辈引导的长效机制。
  五是开展党员“1+1”助力毕业生就业、择业活动,围绕毕业生的心理特点,毕业生所需的招聘信息、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内容,党员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所需,一对一帮扶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杨林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规程与方法[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8.
  [3]肖爱民,于应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4]郑绍保.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工作怎么做[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
  [5]杨晓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6]刘思彤.大学生朋辈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本文系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社团’基层党建模式探究”(DJ19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其他文献
包容性发展是与我国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制度的发展趋势相契合的一种全新发展理念,对解决现阶段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包容性发展视角出发,我国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制度在供给对象、供给内容、供给主体等方面存在着非均衡性发展的问题。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完善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应注重城乡困境儿童福利均等化供给,实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制度由补缺型向普惠型的过渡,建立综合性农村社区困境儿童福利供给机构,强化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需求管理,建立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
【关键词】基层;党建;网格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起来,这需要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其中。但就实际情况来说,各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党组织把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对诸多主体、力量予以动员、协调,以实现基层党建网格化,有力地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一、党建网格化含义  党建网格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制胜法宝,是每一代共产党人毫不动摇的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萌芽和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延续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完善和丰富的发展历程。回顾党对群众路线的百年探索,可以得到经验启示:始终明确群众路线是党的主动选择,党与人民群众不可分割;党的群众路线蕴含时代性的特征,现时贯彻群众路线重在党内作风建设。
【关键词】调查研究;重要论述;领导工作  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能力与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卓越视野回答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什么是党的调查研究、为什么要调查研究和怎样开展调查研究等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时代性、现实性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标准。  一、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一)新时代党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牢思想基础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名大学生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育魂工程在打牢大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从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来看,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体自我认知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
【关键词】青年工作;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青年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青年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与基本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高校;公共事件;引导策略  高校网络公共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高校内或者与高校有关的公共事件,经过网络传播后形成一个具有社会公共性的话语事件。根据微信广告朋友圈2020年第二季度广告招商合作计划数据,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人数12.03亿,微信朋友圈日活跃用户数达7.5亿以上。微信作为当前流行的媒体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门槛低、范围广等特点。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学生可以通过微信
【关键词】独创性;网络表情包;著作权  网络表情包是互联网社交平台中用于通信、交流的图片工具,因其兼具娱乐性与便捷性的特点,受到众多网民的喜爱与追捧。近几年,网络表情包的著作权纠纷案件数量增长迅速。截至2021年3月,裁判文书网中关于网络表情包著作权纠纷案件总计425件,比2018年案件数量增长一倍,因此研究网络表情包的著作权法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对网络表情包著作权法保護的研究应从明确网络表情包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