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得最多、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提高全民素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那就是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那么,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初中阶段,学生有了小学语文的基础,又面临将要升入的高中阶段,这个过渡阶段非常重要,正是有效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时期。
一、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健全人格
个性有健康与不良之分。学生成绩优劣的差异,很多并非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个性上的因素所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求知欲强,勤奋好学,善于自制,富有自信心,情绪稳定,心境安宁,学习时有耐力和坚韧性。而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大都是具有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如学习自觉性不高,意志薄弱,缺乏坚持性,易分心和受干扰,懒于思索,一遇困难或复杂的问题就放弃思考或依赖于别人的帮助来解决。健康的个性人格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成分。具有良好的健康人格的人,不仅能根据环境的要求协调自己的行为,而且能积极地作用环境,改造环境。健全的人格指个体的人格因素都达到良好的状态,它是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名篇佳作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培养健全人格。通过引导学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取人类进步文化,正确引导学生做人。让学生每一个假期都阅读一两部名著,读过之后写出读后感、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爱读书,爱祖国先进文化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品质。
二、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可以说,生活处处有语文,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课本为中心,拘泥于课文。如对课文的分析惟恐不深,析之惟恐不细,讲解惟恐不全,而对课文外生动、丰富的语文资源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语文学习形式僵化,渠道狭窄。对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文内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引导学生不断地搜寻、处理学习材料,不断地获取知识,使语文学习成为一项学生有所发现、充满快乐、激发创造的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创造性,可生动活泼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例如:经典诵读比赛、演讲辩论会、主题板报、壁报、校园广播稿等;有条件的可以创办校园文学刊物,如校园文学通讯、简报等;班级组建语言兴趣小组,定期组织作文竞赛、专题演讲会等;开展课前口头作文训练、诗词朗诵等。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注重知识的积累转化,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语文教学不应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期中、期末,而要重视学生平时的训练、考察,如晨读抽查背诵、课前词语接龙等。多给学生鼓励,对学生学习中的一次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一一加以肯定,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中的成就感。由于个性的差异,有的学生品质优秀,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教师不能只看好这些优秀学生,而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让全班学生在学生中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如组建班级语文兴趣小组,互帮小组等,在团结和睦的班集体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生是有丰富性的能动主体,所有的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条件,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笔者认为,初中阶段,学生有了小学语文的基础,又面临将要升入的高中阶段,这个过渡阶段非常重要,正是有效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时期。
一、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健全人格
个性有健康与不良之分。学生成绩优劣的差异,很多并非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个性上的因素所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求知欲强,勤奋好学,善于自制,富有自信心,情绪稳定,心境安宁,学习时有耐力和坚韧性。而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大都是具有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如学习自觉性不高,意志薄弱,缺乏坚持性,易分心和受干扰,懒于思索,一遇困难或复杂的问题就放弃思考或依赖于别人的帮助来解决。健康的个性人格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成分。具有良好的健康人格的人,不仅能根据环境的要求协调自己的行为,而且能积极地作用环境,改造环境。健全的人格指个体的人格因素都达到良好的状态,它是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名篇佳作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培养健全人格。通过引导学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取人类进步文化,正确引导学生做人。让学生每一个假期都阅读一两部名著,读过之后写出读后感、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爱读书,爱祖国先进文化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品质。
二、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可以说,生活处处有语文,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课本为中心,拘泥于课文。如对课文的分析惟恐不深,析之惟恐不细,讲解惟恐不全,而对课文外生动、丰富的语文资源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语文学习形式僵化,渠道狭窄。对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文内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引导学生不断地搜寻、处理学习材料,不断地获取知识,使语文学习成为一项学生有所发现、充满快乐、激发创造的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创造性,可生动活泼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例如:经典诵读比赛、演讲辩论会、主题板报、壁报、校园广播稿等;有条件的可以创办校园文学刊物,如校园文学通讯、简报等;班级组建语言兴趣小组,定期组织作文竞赛、专题演讲会等;开展课前口头作文训练、诗词朗诵等。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注重知识的积累转化,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语文教学不应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期中、期末,而要重视学生平时的训练、考察,如晨读抽查背诵、课前词语接龙等。多给学生鼓励,对学生学习中的一次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一一加以肯定,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中的成就感。由于个性的差异,有的学生品质优秀,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教师不能只看好这些优秀学生,而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让全班学生在学生中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如组建班级语文兴趣小组,互帮小组等,在团结和睦的班集体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生是有丰富性的能动主体,所有的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条件,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