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本课堂,提倡用充满活力的简单方式,取代严苛繁杂的课堂设计,引领我们以激扬生命的方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课堂。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教师以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效;可持续发展
龙回大海,凤凰还巢,叶落归根,宝剑入鞘。淡淡的雾,淡淡的雨,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也许这就是最自然的方式,正所谓“道法自然”。
一、我的生本之路
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现实的打磨,我们的教育激情开始消退,发展方向开始模糊,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职业倦怠开始滋生。我是位处在专业发展高原阶段的教师,也是位有着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我并不想就此老去。
生本课堂,以学生是否学得积极、学得高效、学得快乐为主要评价标准,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教师以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背后,是高超的教学智慧: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的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成长。
正所谓,改变有时是在悄悄发生的。上了几节课,似乎找到了一点感觉,学生好像比以前更喜欢上语文课了,上课也更积极了,每一堂课里都充满了学生智慧的美丽,都充满了学生思想碰撞的火花,都有许多意外的惊喜。讲台留给了学生,上课时间经常不够用,下课铃声已经响了,可同学们还迟迟不想下课呢,真的很奇怪,真的很喜悦。这真的是真的:你给他阳光他就灿烂;你给他舞台,他就能演绎精彩;你给他支点,他就能撬起地球。
二、我理解的生本:“为”与“不为”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生本教育,既要有所“不为”,又要有所“为”。
(一)首先说说“不为”
全面依靠孩子,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孩子的“学”,教育者要退后。
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一切,一切都相信学生。在放手让学生学的同时,积极做好帮学的工作,把教研中心从教转向学,把帮助学生更积极、更有效、更快乐地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来做。对这个问题,生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念:“低入”。所谓“低入”,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点燃、发动和激扬生命的潜能与动力。一旦把动力激发出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潜力就会无穷无尽,学习者就会乐在其中,乐而忘返。学生的潜能库一旦被打开,其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生命的神奇也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立一个“根”,然后让其尽情生长。尽管每一棵树的生长周期都不同,生长的高度、幅度也千差万别。但不论什么树,最后都能充分生长,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树林。走入其中,只见阳光闪耀,树影婆娑,生命的美丽和神奇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因此教师无需预设太多,只需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为起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恰如其分地诱导。学生在真实反馈自身阅读感悟的同时,自然会理解、内化、迁移,无声地积淀人文品质。
(二)第二说说“为”
教师的为,首先体现在,要设计好前置性作业,推进阅读进展。前置性学习的有效设置,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它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感受、进行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等目的,起到对课堂的引入、甚至贯穿整个课堂的作用。语文知识的学习范围很广,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文社会,政事历史。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的原则。老师在布置前置性学习内容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课型,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做精做深,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内容。
教师的“为”,其次体现在,搞好小组建设。建立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培训。小组建设非一朝一夕,学生培训非一日之功,大多数学校一开学就是生本课堂。特别是新教师新学生,在根本还没有生本意识的时候,生本运动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那最终肯定是四不像。
生命有多美,生本课堂就有多美。小生命有多惊奇,生本课堂就是让你收获惊奇的地方。世界有多美妙,生本课堂就是弹奏美妙音符的殿堂。
【參考文献】
[1]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论专著.《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
[2]韦志成.《语文教育原理》
[3]孙春成.《新课程语文教育随笔》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效;可持续发展
龙回大海,凤凰还巢,叶落归根,宝剑入鞘。淡淡的雾,淡淡的雨,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也许这就是最自然的方式,正所谓“道法自然”。
一、我的生本之路
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现实的打磨,我们的教育激情开始消退,发展方向开始模糊,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职业倦怠开始滋生。我是位处在专业发展高原阶段的教师,也是位有着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我并不想就此老去。
生本课堂,以学生是否学得积极、学得高效、学得快乐为主要评价标准,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教师以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背后,是高超的教学智慧: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的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成长。
正所谓,改变有时是在悄悄发生的。上了几节课,似乎找到了一点感觉,学生好像比以前更喜欢上语文课了,上课也更积极了,每一堂课里都充满了学生智慧的美丽,都充满了学生思想碰撞的火花,都有许多意外的惊喜。讲台留给了学生,上课时间经常不够用,下课铃声已经响了,可同学们还迟迟不想下课呢,真的很奇怪,真的很喜悦。这真的是真的:你给他阳光他就灿烂;你给他舞台,他就能演绎精彩;你给他支点,他就能撬起地球。
二、我理解的生本:“为”与“不为”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生本教育,既要有所“不为”,又要有所“为”。
(一)首先说说“不为”
全面依靠孩子,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孩子的“学”,教育者要退后。
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一切,一切都相信学生。在放手让学生学的同时,积极做好帮学的工作,把教研中心从教转向学,把帮助学生更积极、更有效、更快乐地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来做。对这个问题,生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念:“低入”。所谓“低入”,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点燃、发动和激扬生命的潜能与动力。一旦把动力激发出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潜力就会无穷无尽,学习者就会乐在其中,乐而忘返。学生的潜能库一旦被打开,其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生命的神奇也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立一个“根”,然后让其尽情生长。尽管每一棵树的生长周期都不同,生长的高度、幅度也千差万别。但不论什么树,最后都能充分生长,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树林。走入其中,只见阳光闪耀,树影婆娑,生命的美丽和神奇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因此教师无需预设太多,只需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为起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恰如其分地诱导。学生在真实反馈自身阅读感悟的同时,自然会理解、内化、迁移,无声地积淀人文品质。
(二)第二说说“为”
教师的为,首先体现在,要设计好前置性作业,推进阅读进展。前置性学习的有效设置,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它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感受、进行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等目的,起到对课堂的引入、甚至贯穿整个课堂的作用。语文知识的学习范围很广,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文社会,政事历史。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的原则。老师在布置前置性学习内容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课型,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做精做深,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内容。
教师的“为”,其次体现在,搞好小组建设。建立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培训。小组建设非一朝一夕,学生培训非一日之功,大多数学校一开学就是生本课堂。特别是新教师新学生,在根本还没有生本意识的时候,生本运动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那最终肯定是四不像。
生命有多美,生本课堂就有多美。小生命有多惊奇,生本课堂就是让你收获惊奇的地方。世界有多美妙,生本课堂就是弹奏美妙音符的殿堂。
【參考文献】
[1]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论专著.《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
[2]韦志成.《语文教育原理》
[3]孙春成.《新课程语文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