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晋南北朝百年间的社会是门第的社会,而门第婚姻的主体则是士族,士族即士人之族,为了维护门第的庄严性和血统的纯正性以此来保持士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殊地位,门阀士族成为此种婚俗的积极实践者与倡导者。然而这种婚制的结果则是使得世家大族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大量的血缘近亲婚和异辈婚,其后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使士族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门第婚姻;衰落
一、门第婚姻的兴起与表现
(一)门第婚姻的特点
从古至今,婚姻作为人生大事一直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在选择婚姻对象时往往会为了家族利益而挑选门当户对的家庭,因此婚姻关系也确实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在这一时代生活的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主流价值观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汉末以来社会的变动和社会阶层的变迁,士族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其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也逐渐加强,这也导致了门第政治的形成和门第婚姻的兴起。
(二)門第婚姻的士庶界限
门第婚姻士庶区分严格,“今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与之为伍。”士族不愿意与庶族通婚,从而导致婚姻方面也形成了以血缘为中心以婚姻为纽带的士族联姻,他们通过这一方式来控制朝中的政治权力。由于这种婚姻也被寄予了政治上的期望,因此到了东晋时期,如果士族与庶族交往或联姻,则会受到其他世家大族的打压,如东晋大姓士族王源因将女儿嫁给了庶族富人满氏,而遭到御史中垂沈约的弹劾,最终导致王源被禁锢终身。那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王源把自己女儿嫁给庶族是不能容忍的,对其他高门大族来说也是对士族的侮辱,因此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被予以禁锢终身,通过这一事例就可见当时士庶之间是有如此严格的界限。除此之外,不仅士庶之间有严格的划分,而且在士族内部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如士族中的高门也不能与低等士族联姻,士庶不婚也逐渐演变成士族内部的高低不婚,在婚姻对象的选择上,高门大族也只选择与自己具有同等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家族以此来保证自身的社会地位。在这一情况下,即使是社会声望不高的士族也不能与庶族通婚,由此可见士庶不婚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门第婚姻已经成为当时主要的婚姻形式。
二、门第婚姻的衰落现象
由于“士庶不婚”这一习俗存在着种种弊端和缺点,这必然导致它早晚会导致灭亡。,到了南北朝时期,门第婚姻的形式也开始逐渐变化,选择婚姻对象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高门大族之間不只局限于门第婚姻,而是开始逐渐的与其他地位并不是很高的家族通婚,并不只是根据对方家族的门第高低,有时也会参考对方的政治军事实力等。如在南齐时期,谢眺想娶王敬则的女儿为妻,而王敬则并非世家大族,但是他因为其卓越的军事实力在刘宋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从而能够和谢眺联姻。从这一事例可以了解到,在这一时期,许多高门大族已经逐渐改变的“士庶不婚”的观念而这一婚俗的改变则表明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先前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与此同时一些庶族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则是开始逐渐上升,世家大族为了保持其社会地位不受影响,不可避免的要与庶族寒门通婚,因此也导致了门阀制度和门阀婚姻的逐渐衰败。
三、门第婚姻衰落的原因及影响
(一)士家大族之间的纷争
东晋后期到南朝时期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各大世家大族之间为了各种政治权力所带来的争斗,而这些争斗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如在北朝,后魏士族崔浩用区分士族的方法排斥别的大族,后来则以“国史之狱”而被诛杀,而与清河崔氏有关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家族也受到了牵连,魏收认为崔浩“分明姓族”导致 “浩败颇亦由此”,正是因为崔浩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对其他士族进行排斥,不可避免的给自己树立了太多政敌,那么此后这些政敌必然会找机会对崔浩进行报复。
(二)士族本身的腐朽衰落
士族衰落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士族本身的腐朽,这也是魏晋南北朝门第婚衰落的根本原因,士族子弟整日不思进取,不理政治,生活方面奢侈浪费。在这一环境下成长的士族后代必然会有一定的优越感,但是在处理政事方面却又能力不足,从而与政坛逐渐隔离。除此之外,由于门第婚的原因,使得各大家族在婚姻家族的选择方面具有选择范围有限的缺点,也产生了许多近亲婚和异辈婚,从而导致后代身体羸弱,重文轻武,身体素质极差。在淝水之战之后,一些庶族子弟凭借其自身的军事才能逐渐跻身于政治高层,逐渐在政权上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开国君主就是庶族将领,这些庶族出身的皇帝为了紧紧把握住自己的权利,遏制高门大族对其政权的影响,在实际的执政中分享了士族的特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士族的衰落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梁朝全盛之时,很多士族后代大多不学无,出门时,“大冠高履,出则舆车,人则扶持;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士族子弟不思进取的生活现状和羸弱的身体素质也成为门阀士族逐渐衰落的一个直接原因。
(三)士庶不婚的恶劣影响
“士庶不婚”的观念加剧了士族和庶族之间的的严重对立,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尖锐。比如南梁时期,东魏降将侯景在做了河南王后,想娶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女子为妻,在他向梁武帝提出了这一请求后,梁武帝认为门第不符,最终拒绝了他的请求,侯景十分愤怒,他日后发动叛乱、疯狂屠杀士族的做法必然和这次求婚失败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可以认为,“士庶不婚”的观念加剧了士族姐庶族之前的社会矛盾,引发了两个阶级之前的冲突,最终对士族来说则是自食恶果。正是因为“士庶不婚”这一习俗的种种弊端,使它无法长期存在下去。到了南北朝时期, “士庶不婚”习俗终于被打破,不得不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甚至出现了与寒门庶族通婚或与以武功显的权贵婚媾的现象。
四、结语
最终随着士族的逐渐衰落和寒门地主阶级的不断崛起,高门大族虽然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力,必然会走向灭亡的道路。经过东晋的候景之乱、以及隋朝灭陈等政治变动,庶族地主逐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在这一情况之下,以门第作为选拔标准的门阀婚最终逐渐的走向解体。科举制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庶族地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于是“取士不论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随着门阀制度的逐渐削弱,门阀婚姻也最终走向了衰落。
参考文献:
[1] (北宋)李昉等.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3987.
[2](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45
[3](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5-176.
[4]王旭东.门阀士族的婚姻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J].中州学刊,2004(3):85-87.
[5](南宋) 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1.
作者简介:孟萌(1992—),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门第婚姻;衰落
一、门第婚姻的兴起与表现
(一)门第婚姻的特点
从古至今,婚姻作为人生大事一直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在选择婚姻对象时往往会为了家族利益而挑选门当户对的家庭,因此婚姻关系也确实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在这一时代生活的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主流价值观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汉末以来社会的变动和社会阶层的变迁,士族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其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也逐渐加强,这也导致了门第政治的形成和门第婚姻的兴起。
(二)門第婚姻的士庶界限
门第婚姻士庶区分严格,“今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与之为伍。”士族不愿意与庶族通婚,从而导致婚姻方面也形成了以血缘为中心以婚姻为纽带的士族联姻,他们通过这一方式来控制朝中的政治权力。由于这种婚姻也被寄予了政治上的期望,因此到了东晋时期,如果士族与庶族交往或联姻,则会受到其他世家大族的打压,如东晋大姓士族王源因将女儿嫁给了庶族富人满氏,而遭到御史中垂沈约的弹劾,最终导致王源被禁锢终身。那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王源把自己女儿嫁给庶族是不能容忍的,对其他高门大族来说也是对士族的侮辱,因此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被予以禁锢终身,通过这一事例就可见当时士庶之间是有如此严格的界限。除此之外,不仅士庶之间有严格的划分,而且在士族内部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如士族中的高门也不能与低等士族联姻,士庶不婚也逐渐演变成士族内部的高低不婚,在婚姻对象的选择上,高门大族也只选择与自己具有同等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家族以此来保证自身的社会地位。在这一情况下,即使是社会声望不高的士族也不能与庶族通婚,由此可见士庶不婚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门第婚姻已经成为当时主要的婚姻形式。
二、门第婚姻的衰落现象
由于“士庶不婚”这一习俗存在着种种弊端和缺点,这必然导致它早晚会导致灭亡。,到了南北朝时期,门第婚姻的形式也开始逐渐变化,选择婚姻对象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高门大族之間不只局限于门第婚姻,而是开始逐渐的与其他地位并不是很高的家族通婚,并不只是根据对方家族的门第高低,有时也会参考对方的政治军事实力等。如在南齐时期,谢眺想娶王敬则的女儿为妻,而王敬则并非世家大族,但是他因为其卓越的军事实力在刘宋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从而能够和谢眺联姻。从这一事例可以了解到,在这一时期,许多高门大族已经逐渐改变的“士庶不婚”的观念而这一婚俗的改变则表明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先前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与此同时一些庶族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则是开始逐渐上升,世家大族为了保持其社会地位不受影响,不可避免的要与庶族寒门通婚,因此也导致了门阀制度和门阀婚姻的逐渐衰败。
三、门第婚姻衰落的原因及影响
(一)士家大族之间的纷争
东晋后期到南朝时期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各大世家大族之间为了各种政治权力所带来的争斗,而这些争斗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如在北朝,后魏士族崔浩用区分士族的方法排斥别的大族,后来则以“国史之狱”而被诛杀,而与清河崔氏有关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家族也受到了牵连,魏收认为崔浩“分明姓族”导致 “浩败颇亦由此”,正是因为崔浩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对其他士族进行排斥,不可避免的给自己树立了太多政敌,那么此后这些政敌必然会找机会对崔浩进行报复。
(二)士族本身的腐朽衰落
士族衰落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士族本身的腐朽,这也是魏晋南北朝门第婚衰落的根本原因,士族子弟整日不思进取,不理政治,生活方面奢侈浪费。在这一环境下成长的士族后代必然会有一定的优越感,但是在处理政事方面却又能力不足,从而与政坛逐渐隔离。除此之外,由于门第婚的原因,使得各大家族在婚姻家族的选择方面具有选择范围有限的缺点,也产生了许多近亲婚和异辈婚,从而导致后代身体羸弱,重文轻武,身体素质极差。在淝水之战之后,一些庶族子弟凭借其自身的军事才能逐渐跻身于政治高层,逐渐在政权上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开国君主就是庶族将领,这些庶族出身的皇帝为了紧紧把握住自己的权利,遏制高门大族对其政权的影响,在实际的执政中分享了士族的特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士族的衰落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梁朝全盛之时,很多士族后代大多不学无,出门时,“大冠高履,出则舆车,人则扶持;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士族子弟不思进取的生活现状和羸弱的身体素质也成为门阀士族逐渐衰落的一个直接原因。
(三)士庶不婚的恶劣影响
“士庶不婚”的观念加剧了士族和庶族之间的的严重对立,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尖锐。比如南梁时期,东魏降将侯景在做了河南王后,想娶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女子为妻,在他向梁武帝提出了这一请求后,梁武帝认为门第不符,最终拒绝了他的请求,侯景十分愤怒,他日后发动叛乱、疯狂屠杀士族的做法必然和这次求婚失败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可以认为,“士庶不婚”的观念加剧了士族姐庶族之前的社会矛盾,引发了两个阶级之前的冲突,最终对士族来说则是自食恶果。正是因为“士庶不婚”这一习俗的种种弊端,使它无法长期存在下去。到了南北朝时期, “士庶不婚”习俗终于被打破,不得不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甚至出现了与寒门庶族通婚或与以武功显的权贵婚媾的现象。
四、结语
最终随着士族的逐渐衰落和寒门地主阶级的不断崛起,高门大族虽然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力,必然会走向灭亡的道路。经过东晋的候景之乱、以及隋朝灭陈等政治变动,庶族地主逐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在这一情况之下,以门第作为选拔标准的门阀婚最终逐渐的走向解体。科举制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庶族地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于是“取士不论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随着门阀制度的逐渐削弱,门阀婚姻也最终走向了衰落。
参考文献:
[1] (北宋)李昉等.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3987.
[2](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45
[3](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5-176.
[4]王旭东.门阀士族的婚姻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J].中州学刊,2004(3):85-87.
[5](南宋) 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1.
作者简介:孟萌(1992—),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