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晚唐作家皮日体、陆龟蒙二人在苏州相识之后,开始了一年多的诗歌唱和活动。据陆龟蒙编纂的皮陆二人唱和诗集《松陵集》看来,其中杂体诗一卷,凡86首。这是文学史上一次规模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唐作家皮日体、陆龟蒙二人在苏州相识之后,开始了一年多的诗歌唱和活动。据陆龟蒙编纂的皮陆二人唱和诗集《松陵集》看来,其中杂体诗一卷,凡86首。这是文学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杂体诗创作活动,其种类繁多, 而且有明确的理论探索,富有文体创新意识,颇为引人注目。研究皮陆杂体诗,对皮陆唱和文体特征的把握,有关键的意义。
其他文献
“常常”和“往往”是一对容易被混淆使用的词。通过实例讨论它们在语义特征、句法分布、句类选择上的不同,并对两者进行区分。
"弃9法"的理论依据是同余的思想,在一些数学问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初等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同余的思想方法往往成为数学思维的突破口并起到解决问题的决定性作用.
介绍了Delphi环境下通过TmemoryStream类动态存储数据和Tcanvas画布编程技术,利用文本文件制作动态演示文稿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和一些分析技巧研究如下二元神经网络(dx)/(dt)=-x(t)-α tanh[y(t)-by(t-σ)]+I1(t)(dy)/(dt)=-y(t)-α tanh[x(t)-bx(t-τ)]+I2(t)的周期解,
从文献学、古代文学理论方面考察,现代"文学批评"与古代"文章学"歧异分明.郭绍虞等囿于所处时代环境,以"文章"非"文学"的先行观念为主导,试图在"文章"中清理出一种纯粹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