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科由于其学科特点和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意义十分重大。中学地理科实施环境教育,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以渗透教学为主
教师可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每节课的环保教育计划,要明确向学生灌输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渗透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事例分析、问题讨论、直接交待等。
例如,讲到“我国的森林草场资源”时先让学生阅读一则消息:由内蒙古刮向华北地区的沙尘暴越来越猛烈,今年春夏之交还把它的势力范围延伸至东海之滨的上海,使全国上下大为震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为何这几年我国的沙尘暴愈演愈烈?作为一名公民,你有什么好的防治方法?你的想法根据是什么?讨论后,要明确我国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加上破坏大,植树的成活率低,使得我国气候日趋恶劣,不但沙尘暴天气,各地的水旱灾害也频繁发生。这样使学生懂得森林植被的生态作用,主动参与绿化造林活动,自觉保护绿化及绿化设施,在日常生活中也更珍惜由木材制造的纸张和其它木制品。这样,既可达到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又可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
二、倡导绿色消费
1. 环保选购,绿色生活
要求学生优先选购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自身未受污染,且其生产过程未对环境产生破坏的产品,如绿色食品、无氟冰箱、无氟空调、无氟摩丝等。选用无氟产品可以减少氟里昂的使用量,保護臭氧层,保护与人类生死攸关的大气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购买绿色产品对自已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以及选购这些产品的方法。教师还必须告诉学生,买菜购物,多用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因为塑料袋虽方便却增加了垃圾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经历百年不能自行降解,焚烧又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种花草,告诉他们在庭院室内,养花种草,不但净化空气,增加氧气,还可以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这些细小的环节做好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重大的意义。
2. 重复使用,分类回收
要求学生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制品。要使学生明白一次性制品只能给人们带来一时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代价。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不仅加快了地球上森林资源的耗竭,也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重复使用不但能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降低资源流动的速度,减轻环境的压力。如回收一吨废纸,可少砍17棵大树,少生产800千克好纸,减少水体污染,节约造纸能源。要提倡在购买纸张时选择再生纸,用实际行动支持废纸的循环利用。同时,要求学生自觉把垃圾和废纸等分类整理,开展回收废品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结合学生生活,提倡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和双面使用纸张。可从细节入手,告诉学生用过水后或洗手洗澡间隙,要随手关掉水龙头;人离开室内时,要随手熄灯;双面使用纸张等。要求学生平时少乘小汽车,多乘公交车。要使学生明白汽车是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不乘小汽车,就减少了车流量,也就减少了大气污染。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课堂时间很有限,且不能作为专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补充,如进行废气、噪音的监测;开设专题讲座、“变废为宝”展览和“环保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同时让学生去影响周围的人。还可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垃圾处理:露天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焚烧又污染环境。教师可针对这些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利用周日时间分组调查学校周边地区的居民生活垃圾主要有哪些类型、数量大小、环卫部门如何收集处理、处理时又存在什么问题等。调查完成后,可组织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就进行过多次这样的活动,学生经过调查研究,提出的建议是:垃圾分类收集,有用的回收再用;填埋区分层填埋,利用垃圾分解发出的余热发电;居民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习惯,尽量少产生废物,尤其是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及其它物品。通过这种实地调查、采访、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学生深入了实际生活,切身体会到现存的环境问题。
责任编辑罗峰
一、以渗透教学为主
教师可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每节课的环保教育计划,要明确向学生灌输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渗透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事例分析、问题讨论、直接交待等。
例如,讲到“我国的森林草场资源”时先让学生阅读一则消息:由内蒙古刮向华北地区的沙尘暴越来越猛烈,今年春夏之交还把它的势力范围延伸至东海之滨的上海,使全国上下大为震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为何这几年我国的沙尘暴愈演愈烈?作为一名公民,你有什么好的防治方法?你的想法根据是什么?讨论后,要明确我国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加上破坏大,植树的成活率低,使得我国气候日趋恶劣,不但沙尘暴天气,各地的水旱灾害也频繁发生。这样使学生懂得森林植被的生态作用,主动参与绿化造林活动,自觉保护绿化及绿化设施,在日常生活中也更珍惜由木材制造的纸张和其它木制品。这样,既可达到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又可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
二、倡导绿色消费
1. 环保选购,绿色生活
要求学生优先选购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自身未受污染,且其生产过程未对环境产生破坏的产品,如绿色食品、无氟冰箱、无氟空调、无氟摩丝等。选用无氟产品可以减少氟里昂的使用量,保護臭氧层,保护与人类生死攸关的大气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购买绿色产品对自已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以及选购这些产品的方法。教师还必须告诉学生,买菜购物,多用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因为塑料袋虽方便却增加了垃圾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经历百年不能自行降解,焚烧又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种花草,告诉他们在庭院室内,养花种草,不但净化空气,增加氧气,还可以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这些细小的环节做好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重大的意义。
2. 重复使用,分类回收
要求学生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制品。要使学生明白一次性制品只能给人们带来一时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代价。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不仅加快了地球上森林资源的耗竭,也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重复使用不但能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降低资源流动的速度,减轻环境的压力。如回收一吨废纸,可少砍17棵大树,少生产800千克好纸,减少水体污染,节约造纸能源。要提倡在购买纸张时选择再生纸,用实际行动支持废纸的循环利用。同时,要求学生自觉把垃圾和废纸等分类整理,开展回收废品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结合学生生活,提倡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和双面使用纸张。可从细节入手,告诉学生用过水后或洗手洗澡间隙,要随手关掉水龙头;人离开室内时,要随手熄灯;双面使用纸张等。要求学生平时少乘小汽车,多乘公交车。要使学生明白汽车是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不乘小汽车,就减少了车流量,也就减少了大气污染。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课堂时间很有限,且不能作为专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补充,如进行废气、噪音的监测;开设专题讲座、“变废为宝”展览和“环保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同时让学生去影响周围的人。还可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垃圾处理:露天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焚烧又污染环境。教师可针对这些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利用周日时间分组调查学校周边地区的居民生活垃圾主要有哪些类型、数量大小、环卫部门如何收集处理、处理时又存在什么问题等。调查完成后,可组织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就进行过多次这样的活动,学生经过调查研究,提出的建议是:垃圾分类收集,有用的回收再用;填埋区分层填埋,利用垃圾分解发出的余热发电;居民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习惯,尽量少产生废物,尤其是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及其它物品。通过这种实地调查、采访、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学生深入了实际生活,切身体会到现存的环境问题。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