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d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该专业的办学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与对策,目的为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本依据。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调查报告、思路与对策
  “营养与食品卫生”是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专业,山东中医药大学于2007年与韩国培材大学合作办学开设的。本项目引进韩国培材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与山东中医药大学营养学专业相结合,充分利用韩国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把积淀千年的中医养生经验与现代西方营养学理论相结合,培养出具备中西方营养学理念的高级双语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的临床、教学、科研以及食品烹饪、药膳、食疗的设计与开发应用等相关工作,在中国和韩国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学生成绩合格并符合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条件者,颁发山东中医药大学普通专科毕业证书。完成学业后,可推荐到韩国攻读更高层次学历。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韩合作办学专业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该专业的影响力,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和力度,特对三年来该专业的办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于下。
  一、情况调查
  组织该专业2007、2008、2009三个年级共136名学生,以问卷的形式作了深入的调查,主要涉及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教学计划、教材建设以及他们、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等情况。现将主要情况列述如下:
  1.1 对所学专业的认识:72.9%的学生表示喜欢,只有14.1%和12.9%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无所谓。对专业设置,大部分学生认为该专业新颖有特色,对将来就业和创业的前景比较乐观。
  1.2 对任课老师的总体评价:1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8.8%的学生认为差强人意。学生普遍反映任课老师多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课堂式教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和灵活,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授方法有待改进。
  1.3对课程设置的看法:58.8%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反映较多的主要有:课程重复的问题,在一年级未学到基础课,到二年级学专业课时严重脱节;专业及专业方向课与中医类课程的关系未处理好;专业课程未由专业老师任课等,这些最终导致专业课的知识掌握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1.4 关于学习状态:2.4%的学生表示很好,34.1%的学生表示还可以,54.1%的学生认为一般。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状态未处于最佳状态,对知识的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加之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低、对课程设置的不尽如人意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些懈怠、得过且过的思想,甚至出现逃课等现象。
  1.5 关于学习方法:多数同学还停留于课堂听课、记笔记,考试前死记硬背,考完书本一扔的状况。缺乏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广泛涉猎的精神,学习方法比较简单。
  1.6 对外籍教师的评价:96.5%的学生表示满意和认可。外籍教师参与教学,既引进了优秀的教学方法,又借助PPT教学、课堂论辩、演示教学及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接触和了解了境外教育机构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丰富了知识并拓宽学习思路,切实加强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2.1专升本的问题
  中外合作班为三年专科,学生今后能否专升本,扩大职业上升空间,是他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基于中韩合作办学的特殊要求,学生的外语是韩国语。但据了解,目前专升本考试中可选择的外语只有英语、日语和俄语,不包括韩国语。因此,学生们是否有资格参加学校的专升本,能否用韩国语参加专升本外语考试,都是现实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可看出,学校对该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对接不顺畅、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都存在不少的问题。
  2.3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合作“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但目前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模拟配餐实验教学设施、实践配餐基地标准化建设等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要。
  三、思路与对策
  3.1优化课程设置,切实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支持力度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建议学校派相关人员赴韩进行考察,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否则,会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削弱该专业的成长,同时导致受教育者付出了高额学费,但没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优化课程设置应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3.2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行为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而教育教学质量又直接关系到教育消费者能否享受到等值的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与其他教育相比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就是能直接和及时地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建议除了不断提高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外,还应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把国际合作办学推进到更高的层次,这是学院乃至学校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招生规模和合作办学项目能否延续等问题。
  3.3完善政策制度,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发展
  建议学校加大对该专业的扶持力度,在专升本的问题上,在师资、教学设备、实验以及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使得这一新兴专业能够规范、有序地发展,最终成长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3.4 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知程度
  任用一些懂得管理学、谙熟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从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帮助引导学生及时转变角色,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尽快掌握学习方法。
  发展国际教育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人类保健事业的必然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从政策层面给予了中外合作办学明确的身份。高等中医药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水平、复合型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重任, 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加强,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医药科学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加快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1]
  中国中医药教育标准化建设主要针对的是本科院校的医学教育,国际社会还没有建立基于中医药国际发展和行业认证的全面人才培养标准。因此,现在发展国际中医药教育,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科学、严谨、合理、可行的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目前,因规模、师资、课程设置、实习基地等条件限制,中医教育设置还不尽完善,水平也差别悬殊,人才培养标准各不相同。制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中医药院校教育国际标准,规范院校基础设施、教学师资、教学计划、临床教学基地、考核等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制定办学定位时,也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来制定[2],即学校的政策支持、地域环境、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师资状况、生源质量、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也就是一所高校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各类条件保障状况。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是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外方资源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创造出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与人才培养模式[3]。
  总之,中国的高等中医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认真研究对策,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使我国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刘秋颖,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问题探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6:26
  [2]徐洁,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22
  [3]辜娇峰,陈红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7,21(3):125-126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其他文献
诗歌的凝练性、跳跃性使之具有含蓄蕴藉的美学特征,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同时也向读者的解读鉴赏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事实的确如此,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所考察的能力级别为D级(鉴赏评价),一般难度都较高,区分度及分差也都较大,大部分考生在4分左右,只有少数优秀答案得分在6分以上(以安徽卷满分8分为例),差的只有2、3分,甚至有的考生东拉西扯、不得要领,得不到分。按部就班的简单复习以及机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