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且其理论比较抽象,因此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分析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并进一步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最后给出了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三种方式。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微观经济学 应用
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为基础,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各种约束条件及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最有效利用的学科。它将经济理论和决策方法相结合,将逻辑分析方法和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并广泛运用数学知识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比较抽象,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动性,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一、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真实情境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或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在20世纪二十年代首创。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阐释抽象的理论知识的要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且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对人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外引课程,许多理论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差异比较大,同时它的基本内容大多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原理,并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图形分析和数学论证,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且头疼难懂。案例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授价格理论时,可以将去年网络上出现的流行词“蒜你狠”、“豆你玩”引入到课堂案例中进行讨论、分析,会使学生发现微观经济学理论原来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案例分析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沟壑,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原理不仅能够解释很多的社会经济问题,也能解答很多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情。教师在引入案例时,可从多个层面给学生以引导,开拓其思维。例如在讲授“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如何运用这一知识;又可以启发学生从生自身的角度思考并讨论“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在继续深造和参加工作中如何选择?”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是以“填鸭式” 、“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机械地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其后果是学生听完就忘,或者只是靠死记硬背学习,而无法形成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则不同,案例教学往往是让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实际经济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探索、归纳和推理,因而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关键。
二、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方式
案例教学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科学地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要提高案例法教学效果,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环节设计中不能重案例,而轻理论。
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全的,案例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应当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和依据,而案例教学则有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论的灌输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将流于形式。并且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导以及知识推进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是案例教学不能体现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应使这两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案例选择的典型性和时效性。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好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同时又是具有时效性,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经济现状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典型案例是指那些能够充分说明相关理论,被反复引用,既通俗易懂又具有象征意义的案例。例如在解释“边际效用”这一概念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们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钻石与水的悖论”这一典型案例来说明。增强案例的时效性,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保证授课内容的鲜活性。因此,在选择微观经济学案例时应更多关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以便将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寡头垄断”时,可以引入“京东、卓越、当当的图书价格战”这一既具有时效性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
(下转54页)
(上接34页)
(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再好的案例教学活动,学生如果不参与,就无法从中得到收获。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收获的大小,学生参与则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承担简单的讲授任务,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用于实践。案例教学不能都由老师“教”, 应当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意见的讨论,把问题引向深入。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非常熟悉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应充分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注意知识的积累。同时,教师应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地诱导学生,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并在必要的时候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除在关键时刻予以正确引导外,还要善于归纳学生讨论中的各种意见,适时地给予充分肯定,也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保证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教学相长。
三、结语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合理互补,注重案例选择的典型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璟,张毅.浅探管理经济学案例互动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08)下期:138-139.
[2]符晓燕.关于《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6):95-98.
[3]卢小丽,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2(1):67-70.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微观经济学 应用
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为基础,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各种约束条件及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最有效利用的学科。它将经济理论和决策方法相结合,将逻辑分析方法和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并广泛运用数学知识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比较抽象,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动性,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一、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真实情境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或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在20世纪二十年代首创。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阐释抽象的理论知识的要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且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对人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外引课程,许多理论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差异比较大,同时它的基本内容大多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原理,并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图形分析和数学论证,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且头疼难懂。案例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授价格理论时,可以将去年网络上出现的流行词“蒜你狠”、“豆你玩”引入到课堂案例中进行讨论、分析,会使学生发现微观经济学理论原来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案例分析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沟壑,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原理不仅能够解释很多的社会经济问题,也能解答很多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情。教师在引入案例时,可从多个层面给学生以引导,开拓其思维。例如在讲授“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如何运用这一知识;又可以启发学生从生自身的角度思考并讨论“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在继续深造和参加工作中如何选择?”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是以“填鸭式” 、“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机械地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其后果是学生听完就忘,或者只是靠死记硬背学习,而无法形成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则不同,案例教学往往是让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实际经济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探索、归纳和推理,因而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关键。
二、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方式
案例教学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科学地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要提高案例法教学效果,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环节设计中不能重案例,而轻理论。
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全的,案例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应当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和依据,而案例教学则有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论的灌输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将流于形式。并且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导以及知识推进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是案例教学不能体现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应使这两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案例选择的典型性和时效性。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好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同时又是具有时效性,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经济现状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典型案例是指那些能够充分说明相关理论,被反复引用,既通俗易懂又具有象征意义的案例。例如在解释“边际效用”这一概念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们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钻石与水的悖论”这一典型案例来说明。增强案例的时效性,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保证授课内容的鲜活性。因此,在选择微观经济学案例时应更多关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以便将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寡头垄断”时,可以引入“京东、卓越、当当的图书价格战”这一既具有时效性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
(下转54页)
(上接34页)
(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再好的案例教学活动,学生如果不参与,就无法从中得到收获。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收获的大小,学生参与则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承担简单的讲授任务,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用于实践。案例教学不能都由老师“教”, 应当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意见的讨论,把问题引向深入。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非常熟悉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应充分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注意知识的积累。同时,教师应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地诱导学生,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并在必要的时候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除在关键时刻予以正确引导外,还要善于归纳学生讨论中的各种意见,适时地给予充分肯定,也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保证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教学相长。
三、结语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合理互补,注重案例选择的典型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璟,张毅.浅探管理经济学案例互动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08)下期:138-139.
[2]符晓燕.关于《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6):95-98.
[3]卢小丽,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2(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