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莽莽燕山腹地,有一处遐迩闻名、誉满中外的游览胜地——承德避暑山庄。
人们的想象中,这里无非是清朝皇帝消夏避暑的一块皇家园林,岂不知这星罗棋布、胜景荟萃之地,还蛮有意境,颇多神秘呢。
塞上江南
盛夏的一天早晨,我们穿过松云霞,由西北门登上山庄宫墙。青砖垒砌,蜿蜒西北至东南走向的龙形庄园,似北京的小八达岭。武烈河北岸的殊像寺、须弥福寺、普宁寺、安达庙等庙宇,高低错落,井然有序。那金光闪烁的屋顶,红棕色的宫墙,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呈现出一派富丽、辉煌、宁静、壮观的景象。
“往南看,山庄的整体布局似什么?”导游老陈兴致勃勃,“若以迎水坝为柄,再把山庄宫墙连起来,像不像一个芭蕉扇?”经他这么一直点,大家俯望远眺,无不惊诧称是。记得在中学历史时,说大清帝国的版图是一个海棠叶形。若把山庄连同外八庙曲线连在一起,岂不又恰似一枚海棠叶?
避暑山庄西北部,地势高敞,层峦叠翠,沟壑纵横;而东南部地势低平,芳草如茵;那曲弯雄伟的宫墙,隐喻着万里长城。登西北门最高点,向北、向东眺望,不由使人有一种站在大西北的嘉峪关上眺望茫茫戈壁,再看东南水乡之感。当人们看到有似伊犁河畔的安远庙、普乐寺时,看到酷似西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时,自然便会联想起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下的康、青、藏高原。
细看避暑山庄墙内溪水长流,纵横于山庄各个角落,有如内陆江河。而宽阔的湖面则使人想起大海,湖中四岛正暗示着方壶、蓬莱、方丈、瀛洲。再细细浏览,便会发现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苏州的“沧海亭”,宁波的“天一阁”,杭州的“苏堤”和“六和塔”……这一组组体现我国南方园林玲珑秀丽风格的建筑,仿佛一下子从几百里、几千里之外奇迹般地集中到了这里。
当年,清朝帝王们不惜代价,前后经历89年才完成的这座“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塞外皇苑,用意何在呢?观赏游览,显示皇权固在其中,但主要的用意则在于时时刻刻地警告自己,在观赏景色时,勿忘自己治理着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连岩绝涧四时景,恰我晚年霄旰忧。若使扶养留精力,同心治理再精求。气和重农紫宸志,烽火不烟忆万秋。”这首诗充分说明了康熙帝当时复杂的心理状态。
乾隆秘史
如果有人问,中国最高产的诗人是谁?大概不少人都会提到李白、杜甫。其实不然,自古以来,中国最高产的诗人却是乾隆帝。他一生所写的诗一共有42550首。乾隆的诗很多是在承德写的,几乎避暑山庄的每个胜景都有他的诗作。时至今日,慢步山庄和外八庙,碑上、匾上、门上、墙上,还到处可见乾隆帝当年的题诗。
一部港台电视《戏说乾隆》,将这位清帝宣传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自秦汉以来,中国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康熙和乾隆。康熙做了61年皇帝,乾隆是60年。但是乾隆传位给嘉庆之后,又做了三年“太上皇”,加起来是63年,直到89岁死掉。这样一算,他便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位帝王了。
乾隆究竟生在何处?其生父何人?这也是避暑山庄隐匿的一个秘密,被列为清宫13朝8大疑案之一。
前不久,央视播放的40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皇帝》,将乾隆说得清清楚楚。故事就发生在承德避暑山庄附近狮子沟的一面山坡上。
相传雍亲王胤祯随康熙帝秋狝,致使宫女有孕,十一个月后生下一子。胤祯虽想抵赖,无奈宫规家法、搪塞不過,只好惶惶愧认。在其母、康熙帝之德妃的营助下,使康熙允许将子交与雍王府钮咕禄格格抚养,视为己生,后继统为乾隆帝。
这次,我们游至山庄西北门,青松树下,就此问题专门向导游咨询了一番。
导游讲,在避暑山庄之北,确有一座小型皇家园林,名曰狮子园,又称小宫、雍王府。它建于康熙年间,面积56400平方米,康熙曾赐胤祯居住。狮子园中有三间“草宫”,传说是乾隆出生的地方。
据清宫档案及《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北京雍和宫。正史应该是可信的,但是其中不乏篡改和伪造。按说,狮子园内确有“草宫”,乾隆每逢生日前都要陪同母亲去狮子园,又在狮子园旁边修建了乾隆宗庙——殊像寺,加上他对承德这个地方格外垂青,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许乾隆是在承德出生的。导游如是说。
讲到这里,导游又引经据典地讲述了一段乾隆江南认父的故事,照他这么说,乾隆并非雍正所生,而是采用“狸猫换太子”,或叫“凤换龙”的办法而得到的。乾隆生父实为朝廷内阁大臣陈倌。
情节大致为:雍正欲立钮钴禄氏为后。怀孕分娩之日,生一女孩。大清皇廷有规制:母以子为贵。眼看爱妃立后无望,雍正为此闷闷不乐。善于察言观色的大太监凑到雍正面前,诡秘地说:“奴才听说朝臣陈夫人今日喜添贵子……”雍正听罢,心中一动,旋即命人传旨,宣陈大人携子上殿。陈阁老忙抱子面君。金銮宝殿,富丽堂皇,君臣礼毕,雍正要看陈大人怀中之子,大太监将孩子送至雍正手中,雍正说声:“爱卿稍等”,便步入后宫。一会儿,大太监从后宫出来,向陈大人冷笑道:“你的孩子明明是个丫头,却谎称是个小子。圣上若不念你往日有功,定办你个欺君之罪!快下殿去吧!”说罢将一女孩往陈大人怀中一塞,抽身走了。陈大人回到府第,夫妻抱头痛哭一场,又怕走漏风声,招致灭族之祸,当晚便携带被换了的女儿,辞官回归江南老家去了。后来,又去镇江金山寺当了和尚,隐藏起来。
乾隆长大之后,听到下边风言风语,便问他的奶娘,他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万般无奈,奶娘才讲出实情。于是,乾隆五下江南寻父。
到了金山寺,老方丈叫出所有500名和尚,让乾隆一一查看,根据奶娘提供的特征,一个都不是。乾隆便对方丈讲,还有没有和尚。老方丈不敢隐瞒,说还有一个烧水做饭的“疯和尚”,乾隆执意要看。当这位“疯和尚”来到乾隆面前时,一身破衣烂衫,垢头污面,倒穿着一双鞋。乾隆问他叫什么名字,答曰:“八叉”。乾隆断定是疯话,便沮丧而去了。回到京城,乾隆向奶娘诉说了经过,聪明奶娘感叹地说:“那位疯和尚就是你的亲生父亲啊!”乾隆不明原委。奶娘讲,“你想啊,他是倒穿着鞋子,鞋子在南方口音叫孩子,倒穿着鞋子不就证明孩子到了吗?”“再说,他叫八叉,那不就是一个‘父’字吗?乾隆听罢,后悔不跌。不久,他又下江南到镇江,那疯和尚再也不知去向了。 乾隆念父心切,便把镇江金山寺画了图,依样在避暑山庄建了一座“小金山寺”。他经常站在湖边,痴情地望着烟波中的这一建筑,触景生情般地思念着他那扑朔迷离中的亲生父亲。
听罢,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承德人已寻出三条“证据”,较有力地证明乾隆的确出生在承德。一是仁宗(嘉庆)御制诗十四卷、六卷的诗注中,有乾隆“诞生于山庄都府之庭”的记载,二是嘉庆走时,由军机大臣托津和載均撰写了一份招书中,有“高宗(乾隆)生避暑山庄”之语,道光皇帝后来曾传旨诘问;三是北京雍和宫法轮殿保存着乾隆生时的沐浴盆,据雍和宫一位老喇嘛说,此盆是他师傅在清末,从避暑山庄狮子园背到雍和宫的。
木兰秋
山庄的作用,一是避暑、预防牛痘(天花),再就是为了适应清帝北巡进行“木兰秋狝”的需要。何为“木兰秋狝”?这是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
木兰,不是植物木兰,与传统中的人物花木兰更毫无关系。这里的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哨鹿就是猎鹿者头戴假鹿头,模仿鹿鸣求偶声,引诱鹿群前来,伺机射杀。于是,由此引来了清代皇家牧场——“木兰围场”。
从避暑山庄出发,经隆化县城,在东北方向117公里的地方,有一道狭窄的山口,俗名石片子,又叫涯口。进入涯口,就是东西长150公里,南北长150公里,周围长70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的木兰围场。所在的围场县由此得名。
史载,自康熙二十年设置木兰围场之后,清帝每岁出巡,一般从5月或7月出京,9、10月间回京,在塞外逗留4至5个月的时间,也有1至2个月的不等。清帝到木兰围场后,首先驻进御营,御营由黄幄帐、幔帐和网城组成。其阵式:“设连帐百七十有五位内城,启旌门三,每门植旗二。东镶黄,西正黄,南正白。外设连帐二百五十有四,为外城,启旌门四,每门植旗二。东镶白,西镶红,南以正蓝,镶蓝分日植旗,北正红。”
“行猎犹如打仗,那情景亦是惊天动地。”导游老陈介绍说。
皇帝打猎设围时,行动由黄旗指挥,两翼撤开的范围,最初三四十里长。当两旗和白旗汇拢以后,在黄旗的指挥下,开始缩小围圈,最后达到“人并肩,马并耳”的程度。第一道包围圈设好后,还要设第二道重围,以防野兽逃脱,谁让野兽逃跑了,就要受到惩罚。
狩猎活动开始,皇帝在众王公大臣的拥簇下首先跨马上阵。重围之中,只有皇帝一人射猎,以表示天子独尊。难怪康熙皇帝自己总结木兰围场一生的涉猎成果时说:“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135、熊20、豹25、猞猁狲10、麋鹿14、狼96、野猪132、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均内随便射诸兽不胜记矣。”这“赫赫戰果”的原因,大家不言也就自明了。
皇帝行猎之后,回到看城,登城观围。这可不是看热闹,而是他在观察皇子王孙骑射是否娴熟,是否有能力继承王位,是在趁机考核官吏,检查军容。
围猎中,对英勇善战者大加封赏,对伤亡者给予丰厚的体恤。队伍不整齐的立即予以惩处或革职。因此,参加围猎的人视猎场为战场,个个奋勇争先,气象十分壮观。20天的时间里,“每日收围,后路中诸蒙古献禽者,分赏黄马褂、孔雀翎者,经日不绝。”
清帝中来围场最多的是康熙。他一生中来过木兰围场40次,直到临去世前,他已达88岁高龄,仍然亲赴木兰围场。由此,有理由这样说,没有康熙皇帝,就没有木兰围场,也就没有避暑山庄,没有避暑山庄,也就没有承德这座城市。
这里,只是九牛一毛式地讲述了点山庄趣闻佚事,对偌大一个囊括了历史、民族、宗教、园林、建筑等诸多内容的避暑山庄,其神秘之处非浅尝即可知之。
(作者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编审)
人们的想象中,这里无非是清朝皇帝消夏避暑的一块皇家园林,岂不知这星罗棋布、胜景荟萃之地,还蛮有意境,颇多神秘呢。
塞上江南
盛夏的一天早晨,我们穿过松云霞,由西北门登上山庄宫墙。青砖垒砌,蜿蜒西北至东南走向的龙形庄园,似北京的小八达岭。武烈河北岸的殊像寺、须弥福寺、普宁寺、安达庙等庙宇,高低错落,井然有序。那金光闪烁的屋顶,红棕色的宫墙,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呈现出一派富丽、辉煌、宁静、壮观的景象。
“往南看,山庄的整体布局似什么?”导游老陈兴致勃勃,“若以迎水坝为柄,再把山庄宫墙连起来,像不像一个芭蕉扇?”经他这么一直点,大家俯望远眺,无不惊诧称是。记得在中学历史时,说大清帝国的版图是一个海棠叶形。若把山庄连同外八庙曲线连在一起,岂不又恰似一枚海棠叶?
避暑山庄西北部,地势高敞,层峦叠翠,沟壑纵横;而东南部地势低平,芳草如茵;那曲弯雄伟的宫墙,隐喻着万里长城。登西北门最高点,向北、向东眺望,不由使人有一种站在大西北的嘉峪关上眺望茫茫戈壁,再看东南水乡之感。当人们看到有似伊犁河畔的安远庙、普乐寺时,看到酷似西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时,自然便会联想起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下的康、青、藏高原。
细看避暑山庄墙内溪水长流,纵横于山庄各个角落,有如内陆江河。而宽阔的湖面则使人想起大海,湖中四岛正暗示着方壶、蓬莱、方丈、瀛洲。再细细浏览,便会发现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苏州的“沧海亭”,宁波的“天一阁”,杭州的“苏堤”和“六和塔”……这一组组体现我国南方园林玲珑秀丽风格的建筑,仿佛一下子从几百里、几千里之外奇迹般地集中到了这里。
当年,清朝帝王们不惜代价,前后经历89年才完成的这座“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塞外皇苑,用意何在呢?观赏游览,显示皇权固在其中,但主要的用意则在于时时刻刻地警告自己,在观赏景色时,勿忘自己治理着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连岩绝涧四时景,恰我晚年霄旰忧。若使扶养留精力,同心治理再精求。气和重农紫宸志,烽火不烟忆万秋。”这首诗充分说明了康熙帝当时复杂的心理状态。
乾隆秘史
如果有人问,中国最高产的诗人是谁?大概不少人都会提到李白、杜甫。其实不然,自古以来,中国最高产的诗人却是乾隆帝。他一生所写的诗一共有42550首。乾隆的诗很多是在承德写的,几乎避暑山庄的每个胜景都有他的诗作。时至今日,慢步山庄和外八庙,碑上、匾上、门上、墙上,还到处可见乾隆帝当年的题诗。
一部港台电视《戏说乾隆》,将这位清帝宣传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自秦汉以来,中国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康熙和乾隆。康熙做了61年皇帝,乾隆是60年。但是乾隆传位给嘉庆之后,又做了三年“太上皇”,加起来是63年,直到89岁死掉。这样一算,他便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位帝王了。
乾隆究竟生在何处?其生父何人?这也是避暑山庄隐匿的一个秘密,被列为清宫13朝8大疑案之一。
前不久,央视播放的40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皇帝》,将乾隆说得清清楚楚。故事就发生在承德避暑山庄附近狮子沟的一面山坡上。
相传雍亲王胤祯随康熙帝秋狝,致使宫女有孕,十一个月后生下一子。胤祯虽想抵赖,无奈宫规家法、搪塞不過,只好惶惶愧认。在其母、康熙帝之德妃的营助下,使康熙允许将子交与雍王府钮咕禄格格抚养,视为己生,后继统为乾隆帝。
这次,我们游至山庄西北门,青松树下,就此问题专门向导游咨询了一番。
导游讲,在避暑山庄之北,确有一座小型皇家园林,名曰狮子园,又称小宫、雍王府。它建于康熙年间,面积56400平方米,康熙曾赐胤祯居住。狮子园中有三间“草宫”,传说是乾隆出生的地方。
据清宫档案及《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北京雍和宫。正史应该是可信的,但是其中不乏篡改和伪造。按说,狮子园内确有“草宫”,乾隆每逢生日前都要陪同母亲去狮子园,又在狮子园旁边修建了乾隆宗庙——殊像寺,加上他对承德这个地方格外垂青,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许乾隆是在承德出生的。导游如是说。
讲到这里,导游又引经据典地讲述了一段乾隆江南认父的故事,照他这么说,乾隆并非雍正所生,而是采用“狸猫换太子”,或叫“凤换龙”的办法而得到的。乾隆生父实为朝廷内阁大臣陈倌。
情节大致为:雍正欲立钮钴禄氏为后。怀孕分娩之日,生一女孩。大清皇廷有规制:母以子为贵。眼看爱妃立后无望,雍正为此闷闷不乐。善于察言观色的大太监凑到雍正面前,诡秘地说:“奴才听说朝臣陈夫人今日喜添贵子……”雍正听罢,心中一动,旋即命人传旨,宣陈大人携子上殿。陈阁老忙抱子面君。金銮宝殿,富丽堂皇,君臣礼毕,雍正要看陈大人怀中之子,大太监将孩子送至雍正手中,雍正说声:“爱卿稍等”,便步入后宫。一会儿,大太监从后宫出来,向陈大人冷笑道:“你的孩子明明是个丫头,却谎称是个小子。圣上若不念你往日有功,定办你个欺君之罪!快下殿去吧!”说罢将一女孩往陈大人怀中一塞,抽身走了。陈大人回到府第,夫妻抱头痛哭一场,又怕走漏风声,招致灭族之祸,当晚便携带被换了的女儿,辞官回归江南老家去了。后来,又去镇江金山寺当了和尚,隐藏起来。
乾隆长大之后,听到下边风言风语,便问他的奶娘,他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万般无奈,奶娘才讲出实情。于是,乾隆五下江南寻父。
到了金山寺,老方丈叫出所有500名和尚,让乾隆一一查看,根据奶娘提供的特征,一个都不是。乾隆便对方丈讲,还有没有和尚。老方丈不敢隐瞒,说还有一个烧水做饭的“疯和尚”,乾隆执意要看。当这位“疯和尚”来到乾隆面前时,一身破衣烂衫,垢头污面,倒穿着一双鞋。乾隆问他叫什么名字,答曰:“八叉”。乾隆断定是疯话,便沮丧而去了。回到京城,乾隆向奶娘诉说了经过,聪明奶娘感叹地说:“那位疯和尚就是你的亲生父亲啊!”乾隆不明原委。奶娘讲,“你想啊,他是倒穿着鞋子,鞋子在南方口音叫孩子,倒穿着鞋子不就证明孩子到了吗?”“再说,他叫八叉,那不就是一个‘父’字吗?乾隆听罢,后悔不跌。不久,他又下江南到镇江,那疯和尚再也不知去向了。 乾隆念父心切,便把镇江金山寺画了图,依样在避暑山庄建了一座“小金山寺”。他经常站在湖边,痴情地望着烟波中的这一建筑,触景生情般地思念着他那扑朔迷离中的亲生父亲。
听罢,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承德人已寻出三条“证据”,较有力地证明乾隆的确出生在承德。一是仁宗(嘉庆)御制诗十四卷、六卷的诗注中,有乾隆“诞生于山庄都府之庭”的记载,二是嘉庆走时,由军机大臣托津和載均撰写了一份招书中,有“高宗(乾隆)生避暑山庄”之语,道光皇帝后来曾传旨诘问;三是北京雍和宫法轮殿保存着乾隆生时的沐浴盆,据雍和宫一位老喇嘛说,此盆是他师傅在清末,从避暑山庄狮子园背到雍和宫的。
木兰秋
山庄的作用,一是避暑、预防牛痘(天花),再就是为了适应清帝北巡进行“木兰秋狝”的需要。何为“木兰秋狝”?这是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
木兰,不是植物木兰,与传统中的人物花木兰更毫无关系。这里的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哨鹿就是猎鹿者头戴假鹿头,模仿鹿鸣求偶声,引诱鹿群前来,伺机射杀。于是,由此引来了清代皇家牧场——“木兰围场”。
从避暑山庄出发,经隆化县城,在东北方向117公里的地方,有一道狭窄的山口,俗名石片子,又叫涯口。进入涯口,就是东西长150公里,南北长150公里,周围长70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的木兰围场。所在的围场县由此得名。
史载,自康熙二十年设置木兰围场之后,清帝每岁出巡,一般从5月或7月出京,9、10月间回京,在塞外逗留4至5个月的时间,也有1至2个月的不等。清帝到木兰围场后,首先驻进御营,御营由黄幄帐、幔帐和网城组成。其阵式:“设连帐百七十有五位内城,启旌门三,每门植旗二。东镶黄,西正黄,南正白。外设连帐二百五十有四,为外城,启旌门四,每门植旗二。东镶白,西镶红,南以正蓝,镶蓝分日植旗,北正红。”
“行猎犹如打仗,那情景亦是惊天动地。”导游老陈介绍说。
皇帝打猎设围时,行动由黄旗指挥,两翼撤开的范围,最初三四十里长。当两旗和白旗汇拢以后,在黄旗的指挥下,开始缩小围圈,最后达到“人并肩,马并耳”的程度。第一道包围圈设好后,还要设第二道重围,以防野兽逃脱,谁让野兽逃跑了,就要受到惩罚。
狩猎活动开始,皇帝在众王公大臣的拥簇下首先跨马上阵。重围之中,只有皇帝一人射猎,以表示天子独尊。难怪康熙皇帝自己总结木兰围场一生的涉猎成果时说:“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135、熊20、豹25、猞猁狲10、麋鹿14、狼96、野猪132、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均内随便射诸兽不胜记矣。”这“赫赫戰果”的原因,大家不言也就自明了。
皇帝行猎之后,回到看城,登城观围。这可不是看热闹,而是他在观察皇子王孙骑射是否娴熟,是否有能力继承王位,是在趁机考核官吏,检查军容。
围猎中,对英勇善战者大加封赏,对伤亡者给予丰厚的体恤。队伍不整齐的立即予以惩处或革职。因此,参加围猎的人视猎场为战场,个个奋勇争先,气象十分壮观。20天的时间里,“每日收围,后路中诸蒙古献禽者,分赏黄马褂、孔雀翎者,经日不绝。”
清帝中来围场最多的是康熙。他一生中来过木兰围场40次,直到临去世前,他已达88岁高龄,仍然亲赴木兰围场。由此,有理由这样说,没有康熙皇帝,就没有木兰围场,也就没有避暑山庄,没有避暑山庄,也就没有承德这座城市。
这里,只是九牛一毛式地讲述了点山庄趣闻佚事,对偌大一个囊括了历史、民族、宗教、园林、建筑等诸多内容的避暑山庄,其神秘之处非浅尝即可知之。
(作者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