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在中职学校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职学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战略管理分析方法确定学校的战略组合,并且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以及相关战略管理理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外部机会获取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战略管理理论 运用
战略(Strate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美国战略学家詹姆斯·奎因认为:“战略是一个把企业的主要目标、政策和行动顺序综合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的形式或计划。一个判断得好的战略能有助于调度和分配企业的资源,使企业能根据其内部相对的能力和弱点、预期的环境变化以及聪明的竞争对手所采取的意外行动,采取一个独特而又可行的姿态。”由此可见,战略是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而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学校战略是学校为了实现长远目标而采取的总体谋划。
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了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组织战略目标,并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进而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与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学校战略管理是指“学校为了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学校战略目标,并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进而依靠学校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与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
由此可见,学校战略与学校战略管理的关系为:战略是关于学校与环境相联系的未来行动的总体设想,指明学校未来行动的目标、方向及主要行动步骤;而战略管理则指研制学校战略并保证战略顺利执行的过程。
学校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涉及战略规划理论、环境适应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对上述理论逐一进行概念界定,并简要阐述其对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战略规划理论释义及其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意义
战略规划(Strategy management)是指制定、实施和评价能保证组织实现目标且超越不同职能的决策方案的艺术与科学。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制造美好未来,而探索和创造新的机会,给出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走向的过程。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理论基础基本一致,只是在实践领域称为战略规划,在学术界称为战略管理。
20世纪60年代,战略规划理论应运而生,并同时运用于学校的发展。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校运用战略规划理论为其制定发展战略,实现自身稳定、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各类学校已经逐渐意识到战略规划理论对一所高校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不同的学校对于战略规划的目标、内容、如何实施及监控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学校为了制定战略规划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该战略规划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校的科学发展。还有些学校制定的战略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性与可行性较差,也没有发挥战略规划的积极作用。因此,制定战略规划要视学校的具体情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重大作用。战略规划是学校对自身未来发展目标的设定及为如何达成该目标进行的整体谋划,是学校短期、中期和长期等不同时期发展的重要指导指南,制定学校的战略规划对于学校实现自身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环境适应理论释义及其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意义
环境适应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环境适应理论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并且,战略的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
众所周知,战略规划是对未来发展的整体谋划。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内部环境,还要深入分析学校的外部环境,可见,环境适应理论对学校制定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当学校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战略时,才会进行战略规划。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都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学校不再采用旧有的发展道路,而是在充分分析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规划,谋求自身的科学发展。
一个好的战略规划要充分运用环境适应理论,只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合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对学校进行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学校的外部宏观环境因素进行考察。一般而言,学校的外部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经济环境,即国家和学校所处地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环境是影响国家或地市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高等教育相关费用的支付能力的直接因素;技术环境,即影响学校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的因素;人口环境,即高校入学学生数量以及生源构成的状况;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所在地市人们的价值观以及对高等教育的态度;政策法律环境,这是影响学校声誉、合法性及资金来源的重要因素。对学校进行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学校的优势、劣势、学校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及对自身发展目标的设定进行考察。科学、正确的环境分析为学校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避免学校发展计划制定的不合时宜性及盲目性。
三、产业组织理论释义及其对学校发展战略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的具体考察分析,着力探讨这种产业组织状况及其变动对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而为维持合理的市场秩序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途径。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现代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该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任务是研究在同一产业集群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探索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分析这种变化关系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应用到学校发展战略始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以及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学校战略管理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组织力量对学校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于推进和实现学校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提高学龄人口入学率,满足经济发展和个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组织理论认为,通过独资、合作、重组、改制等多种形式集资办学、投资办学,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民办、私立及其他多种形式并存,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言,将产业组织理论应用到其战略规划制定中,对于科学分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竞争态势、学校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职学校如何取得长远发展被提上议程,学校的发展战略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战略管理理论从一个新的方面丰富了当代教育管理的内涵,它不仅没有凌驾于传统管理理论之上,而且与传统管理思想兼容,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在管理操作上与原有的许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是相互兼容的。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技工学校)
关键词:中职学校 战略管理理论 运用
战略(Strate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美国战略学家詹姆斯·奎因认为:“战略是一个把企业的主要目标、政策和行动顺序综合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的形式或计划。一个判断得好的战略能有助于调度和分配企业的资源,使企业能根据其内部相对的能力和弱点、预期的环境变化以及聪明的竞争对手所采取的意外行动,采取一个独特而又可行的姿态。”由此可见,战略是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而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学校战略是学校为了实现长远目标而采取的总体谋划。
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了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组织战略目标,并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进而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与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学校战略管理是指“学校为了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学校战略目标,并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进而依靠学校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与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
由此可见,学校战略与学校战略管理的关系为:战略是关于学校与环境相联系的未来行动的总体设想,指明学校未来行动的目标、方向及主要行动步骤;而战略管理则指研制学校战略并保证战略顺利执行的过程。
学校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涉及战略规划理论、环境适应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对上述理论逐一进行概念界定,并简要阐述其对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战略规划理论释义及其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意义
战略规划(Strategy management)是指制定、实施和评价能保证组织实现目标且超越不同职能的决策方案的艺术与科学。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制造美好未来,而探索和创造新的机会,给出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走向的过程。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理论基础基本一致,只是在实践领域称为战略规划,在学术界称为战略管理。
20世纪60年代,战略规划理论应运而生,并同时运用于学校的发展。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校运用战略规划理论为其制定发展战略,实现自身稳定、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各类学校已经逐渐意识到战略规划理论对一所高校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不同的学校对于战略规划的目标、内容、如何实施及监控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学校为了制定战略规划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该战略规划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校的科学发展。还有些学校制定的战略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性与可行性较差,也没有发挥战略规划的积极作用。因此,制定战略规划要视学校的具体情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重大作用。战略规划是学校对自身未来发展目标的设定及为如何达成该目标进行的整体谋划,是学校短期、中期和长期等不同时期发展的重要指导指南,制定学校的战略规划对于学校实现自身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环境适应理论释义及其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意义
环境适应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环境适应理论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并且,战略的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
众所周知,战略规划是对未来发展的整体谋划。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内部环境,还要深入分析学校的外部环境,可见,环境适应理论对学校制定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当学校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战略时,才会进行战略规划。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都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学校不再采用旧有的发展道路,而是在充分分析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规划,谋求自身的科学发展。
一个好的战略规划要充分运用环境适应理论,只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合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对学校进行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学校的外部宏观环境因素进行考察。一般而言,学校的外部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经济环境,即国家和学校所处地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环境是影响国家或地市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高等教育相关费用的支付能力的直接因素;技术环境,即影响学校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的因素;人口环境,即高校入学学生数量以及生源构成的状况;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所在地市人们的价值观以及对高等教育的态度;政策法律环境,这是影响学校声誉、合法性及资金来源的重要因素。对学校进行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学校的优势、劣势、学校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及对自身发展目标的设定进行考察。科学、正确的环境分析为学校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避免学校发展计划制定的不合时宜性及盲目性。
三、产业组织理论释义及其对学校发展战略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的具体考察分析,着力探讨这种产业组织状况及其变动对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而为维持合理的市场秩序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途径。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现代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该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任务是研究在同一产业集群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探索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分析这种变化关系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应用到学校发展战略始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以及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学校战略管理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组织力量对学校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于推进和实现学校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提高学龄人口入学率,满足经济发展和个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组织理论认为,通过独资、合作、重组、改制等多种形式集资办学、投资办学,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民办、私立及其他多种形式并存,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言,将产业组织理论应用到其战略规划制定中,对于科学分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竞争态势、学校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职学校如何取得长远发展被提上议程,学校的发展战略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战略管理理论从一个新的方面丰富了当代教育管理的内涵,它不仅没有凌驾于传统管理理论之上,而且与传统管理思想兼容,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在管理操作上与原有的许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是相互兼容的。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