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力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项紧迫的任务。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对策,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要部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拥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具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判断,进而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阐述、理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结合实际,笔者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我国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是主体,而学生则是跟着教师的思维,盲目的接受知识,使得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受到阻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些教师对阅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认为阅读教学可有可无,造成学生的思维及视野受到局限,在写作及日常交流中,知识量少,无法很好的表达。
2.阅读教学过于应付化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量,在阅读中感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从而得到一些感想、启发,进而实现精神上的充实。然而,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认为阅读是高考的一部分,为了高考而教学,这种教学态度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不能体会到阅读的魅力。这也让学生质疑教育的目的,认为学习是一件空洞的事情,毫无乐趣可言。
3.教学内容、方法过于单调
高中语文的教材内容题材较多,然而由于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些题材教学的重要性,一味的认为教学是为高考服务的,一些古今中外、通俗易懂的优秀作品只是简单介绍、一带而过,没有认识到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机械、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作品的领悟力。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引进教学活动,调动课堂气氛
在高中阶段,学生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活泼、开朗,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的学习阅读,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其的反感,因此教师应引入各种适合的课堂教学活动,调节上课气氛。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荷塘的环境,在讲解前详细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然后配备音乐背景,让学生比赛课文朗读,这样子马上将学生带入文中氛围里。然后针对文中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荷塘月色”进行绘画,教师最后才展示《荷塘月色》的相关图片,及时纠正,指引学生正确理解。教师通过听觉渲染了课堂气氛,然后加入视觉的直观感受,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荷塘的宁静、月色的优美。
2.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阐述,完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演变成为教师个人演讲或是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舞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中确立了学生为阅读的主体,要求“学生”成为整个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同时,要求阅读教学从重视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的改变,使学生全面参与到阅读学习的活动中。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学生学习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关系着教学阅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主要表现在学生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安排活动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在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为达到学生阅读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教师要深入理解知识的生产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深入的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选择科学的学习方式,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
②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知识与技能,价值观、情感、态度三个层面确立教学目标,从一个更高的层面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
3.在教学中注重师生的交流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行之有效的目的性阅读教学。其师生之间的基本对答方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①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确立中心。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其确立阅读的目标。
②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自主完成课后习题。针对阅读的课后练习题,确立阅读段落和文本,认真选择相关的答题信息,自主探索、研究答案。
③分小组对阅读文本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引中,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④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完成之后,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阅读文本相关内容。
三、课堂教学完善
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结束一篇阅读理解题的教学之后,应与学生共同交流本次阅读理解的学习过程,总结得与失。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较为频繁,教师应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有疑问的同学,首先让其说明自己观点和问题,然后师生才一起进行探讨,有必要时,可以全班同学共同参与,集中智慧,将问题解决,最终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共同的增长。
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方式,不在是教师作为传授者,学生作为协助者,而是要求教师对于教材、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要用平等、开放和民主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学生对于自身阅读理解水平应具有针对性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设计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相互合作交流,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试教育已向素质教育转化,为了全面发展学生,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走出阅读理解教学的误区,在阅读教学时,及时总结得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堃,高中语文阅读要重视语感教学[J].考试周刊,2009,(14)
[2] 张春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色”[J].语文学刊,2008,(22)
[3] 刘燕,高中语文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要部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拥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具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判断,进而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阐述、理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结合实际,笔者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我国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是主体,而学生则是跟着教师的思维,盲目的接受知识,使得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受到阻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些教师对阅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认为阅读教学可有可无,造成学生的思维及视野受到局限,在写作及日常交流中,知识量少,无法很好的表达。
2.阅读教学过于应付化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量,在阅读中感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从而得到一些感想、启发,进而实现精神上的充实。然而,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认为阅读是高考的一部分,为了高考而教学,这种教学态度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不能体会到阅读的魅力。这也让学生质疑教育的目的,认为学习是一件空洞的事情,毫无乐趣可言。
3.教学内容、方法过于单调
高中语文的教材内容题材较多,然而由于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些题材教学的重要性,一味的认为教学是为高考服务的,一些古今中外、通俗易懂的优秀作品只是简单介绍、一带而过,没有认识到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机械、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作品的领悟力。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引进教学活动,调动课堂气氛
在高中阶段,学生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活泼、开朗,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的学习阅读,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其的反感,因此教师应引入各种适合的课堂教学活动,调节上课气氛。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荷塘的环境,在讲解前详细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然后配备音乐背景,让学生比赛课文朗读,这样子马上将学生带入文中氛围里。然后针对文中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荷塘月色”进行绘画,教师最后才展示《荷塘月色》的相关图片,及时纠正,指引学生正确理解。教师通过听觉渲染了课堂气氛,然后加入视觉的直观感受,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荷塘的宁静、月色的优美。
2.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阐述,完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演变成为教师个人演讲或是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舞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中确立了学生为阅读的主体,要求“学生”成为整个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同时,要求阅读教学从重视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的改变,使学生全面参与到阅读学习的活动中。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学生学习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关系着教学阅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主要表现在学生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安排活动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在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为达到学生阅读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教师要深入理解知识的生产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深入的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选择科学的学习方式,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
②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知识与技能,价值观、情感、态度三个层面确立教学目标,从一个更高的层面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
3.在教学中注重师生的交流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行之有效的目的性阅读教学。其师生之间的基本对答方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①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确立中心。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其确立阅读的目标。
②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自主完成课后习题。针对阅读的课后练习题,确立阅读段落和文本,认真选择相关的答题信息,自主探索、研究答案。
③分小组对阅读文本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引中,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④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完成之后,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阅读文本相关内容。
三、课堂教学完善
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结束一篇阅读理解题的教学之后,应与学生共同交流本次阅读理解的学习过程,总结得与失。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较为频繁,教师应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有疑问的同学,首先让其说明自己观点和问题,然后师生才一起进行探讨,有必要时,可以全班同学共同参与,集中智慧,将问题解决,最终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共同的增长。
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方式,不在是教师作为传授者,学生作为协助者,而是要求教师对于教材、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要用平等、开放和民主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学生对于自身阅读理解水平应具有针对性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设计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相互合作交流,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试教育已向素质教育转化,为了全面发展学生,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走出阅读理解教学的误区,在阅读教学时,及时总结得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堃,高中语文阅读要重视语感教学[J].考试周刊,2009,(14)
[2] 张春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色”[J].语文学刊,2008,(22)
[3] 刘燕,高中语文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