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度对R245fa热泵系统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暖通空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以R245fa为制冷剂的中高温热泵在不同过冷度下进行了不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给定节流后干度和蒸发温度时不同冷凝温度和过冷度下制热性能系数和制热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为45℃、冷凝温度为75~90℃时,过冷度每增大2℃,制热量增大约1.0%~3.3%,制热性能系数增大约0.3%~6.5%;节流后干度为0.15和蒸发温度为45℃时,冷凝温度从65℃升高到95℃,制热量增大约8.86%,过冷段制热量占比从3.4%增大到22.5%.在较高冷凝温度下,适当增大过冷度能明显提高系统性能.
其他文献
基于全国热舒适调研数据库,对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通风环境中人体热舒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代表性城市上海和武汉的热环境参数和人体主观热反应,建立了 2个城市的热感觉评价模型和热适应模型,得到了热中性温度和人体可接受温度区间.结果表明,上海市和武汉市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人体可接受温度上限较高,80%的人可接受温度上限均为30.7℃.建立了夏热冬冷地区过渡季自然通风环境热适应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室内空气温度和服装热阻对上海市人员热感觉具有显著性影响,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人员服装热阻对武汉市人员热感觉具有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由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能源结构的转变导致能源安全的内涵发生了改变,能源安全评价方法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主要总结了各类能源安全的定量评价方法,对比和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详细阐述了基于能源供应安全评价和基于国家或区域能源安全评价方法.在“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指标参数与以往化石能源供应安全的评价指标不同,在参数选择上更加关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具有高离子选择性和高电导率的离子传导膜对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液流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等)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构建多孔离子传导膜以应对传统隔膜普遍存在的离子选择性和电导率之间的权衡效应.本综述从无机多孔离子传导膜、有机多孔离子传导膜以及多孔离子传导复合膜三个方面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多孔离子传导膜作为电池隔膜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多孔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等新能源电池中的前沿性工作,并指出未来多孔离子传导电池隔膜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多孔膜结构的调控、高性能多孔膜材料的开发以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关键材料,已经成为炼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化工新材料的产业发展现状,重点从化工新材料原料供给、新材料生产、产品回收与循环利用全生命周期(LCA)角度,阐述了可再生原料的汇碳作用,典型新材料(包括高端碳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材料、碳捕集材料)生产的固碳作用,以及废弃材料回收和循环利用中的减碳作用.文章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思考,认为化工新材料在降低CO2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作用显著;基于未来我国化工新材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