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归纳“工作坊”教学模式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10所高职院校工作坊的开展情况及20家企业工作坊合作的意向,总结出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与实施途径,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切实可行的“工作坊”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具有较好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坊;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小琴,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智能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9-0053-04
一、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规模急剧扩大。目前,高职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高职教育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其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一直成为社会舆论的诟病,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专业素质也较差,对本专业的社会功能、发展与现状均不太了解,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创新人才的需求。[1]同时,现有教师队伍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依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与践行的核心课题。“工作坊”教学模式就是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
“工作坊”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德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1919年,德国国立包豪斯学院[2]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提出教育理念和教学中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结合的工作坊式的教学方式,影响着现代设计教育。欧洲的设计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和他们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分不开的。[3-4]
我国最早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是普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借鉴包豪斯设计学院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坊教学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5-6]此后,工作坊教学模式在艺术、动漫和广告等设计专业不断得到普及,已成为这些专业领域的主要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尤其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推动下,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始试点工作坊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但是还需要规范化管理和不断创新。
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具有切实可行的工作坊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能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培养出具有较好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意义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
“工作坊”教学模式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学们愿意在工作坊钻研,他们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培养专业化学生的必然产物,开展和推广“工作坊”教学模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钻研能力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都是比较广泛的。比如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有模电、数电、电子工艺、PCB板设计、单片机等,培养的学生有生产管理岗位、工艺设计岗位、研发助理岗位等。为照顾大多数学生,每门课程并不会讲得太深,有些学生想钻研专业某一领域的就到专业工作坊,跟着老师进行再学习,参与老师的课题,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研发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与本科学生的竞争力。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学生既可在工作坊学习,也可作为员工的身份提前在工作坊工作,为以后进入企业员工做准备。学生在工作坊学习和工作,通过专研项目,可以不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工作坊”教学模式是提高指导教师科研水平的有效方式
教师在工作坊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搞研究。教师通过下企业和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相应的培训,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工作坊”教学模式可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工作坊”教学模式通过校企科研合作,达到双师队伍建设、零距离就业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工作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工作坊开展情况,以及与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杭州汤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等20家企业讨论工作坊合作的意向,总结出“工作坊”教学模式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完善[7]、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
(一)运行及管理机制的问题
工作坊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招收学生的类型(包括学生的专业、年级、专业基础等)不同、工作坊运行及管理机制的问题,比如学生时间安排、管理方式、考核机制等问题。因此,每个工作坊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学生和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工作坊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和教师因惰性、无好项目、活动多、工作繁忙等各种问题而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此,要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工作坊实施政策,保证学生和教师的相关优惠政策,使学生和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在工作坊学习和实践,让工作坊充满浓厚的学习和工作的气氛。 (三)项目的承接和完成问题
对于工作坊的项目问题,存在着因企业项目与教学对接不上而让师生无法承接、企业项目专业背景要求高而让师生无法完成等问题。因此,需引入相关的企业进行工作坊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互惠互利政策,引进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师,解决项目的承接和技术难点等问题。
四、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索
对于上述提出的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成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和实施途径。
1.“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紧紧围绕高职的培养目标——“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探索“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和社团特征,开设若干个专业工作坊和若干个社团工作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设工作坊由指导老师申报,系里审核,再报总院审批,通过者才可开设工作坊。每个工作坊根据其特点,采购相应的硬件设备,布置好工作坊的工作环境,使其既像学习的环,也像工作的环境。每个工作坊都有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2.“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坊”教学模式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但又区别于兴趣小组这样的第二课堂,它是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的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工作坊的学习和研究内容是针对竞赛或者专业较前沿内容,包括与企业合作的课题,因此对学生具有挑战性,也更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工作坊”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因为工作坊的场所不是正常上课的教学场所,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固定(每个工作坊时间不统一,但要进行登记,每周进行统计总时间),学生学习方式也较灵活机动。
3.“工作坊”管理机制的研究。要保证工作坊正常的运行,必须制定“工作坊”管理机制。比如,每个学期初要上交每个工作坊的工作计划,每个学期末汇报每个工作坊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坊的安全管理、学生的过程管理(考勤总时间、项目的参与过程)、考核方式、学分管理、“双师”制管理等。
4.“工作坊”相关政策的研究。“工作坊”相关政策的制定可提高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比如给“工作坊”每个学期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每个学期末评比优秀工作坊,给指导老师和学生给予奖励。指导老师去相关的企业或者学校进行培训和业务进修,提高技能水平。给学生相关的学分优惠政策,可抵公选课学分,如果在工作坊中表现非常优秀,如解决了老师的课题或者企业的课题等技术问题的,可以优先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
(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坊”教学模式实践与成效
“工作坊”相对于教室、实训室而言,是提供学生学习和实训的一个更加专业化的场所。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1月由教务处组织申报第一批工作坊以来,经过改革后,目前由工程训练中心管理,已建立了60多个工作坊,有专业的工作坊,比如电信学院的物联网工作坊、机器人工作坊、嵌入式工作坊、新能源工作坊等;有社团工作坊,比如剪纸工作坊、雕刻工作坊、刺绣工作坊、舞龙工作坊等。开展工作坊的目的是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工作坊由对本专业研究深入的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进行指导,指导老师选拔出几名对该领域感兴趣并愿意在该领域研究的同学进行学习并给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工作坊进行相关的学习,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最后由导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工作坊”教学模式设有学分,学生在工作坊活动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并取得一定成绩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并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竞赛和推荐就业。
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坊开展的效果非常不错。工作坊运行正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学们在工作坊中积极性较高,并且通过在工作坊的学习和实践,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也提高了,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坊”教学模式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成绩。
1.确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培养实践和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项目带动教学的教学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企业设计项目或横向课题带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企业积极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的制定,聘请企业专家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培训。
2.拥有一支高水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工作坊教师由对某一领域研究深入的并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校内指导老师,该教师必须具有“双师”资格。校外兼职老师也必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一定教学能力。
3.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技术服务成果丰硕。
(1)同学们参加工作坊后,职业素质提高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就业时相对其他同学有很大的优势,用人单位对工作坊成员表示非常欢迎。
(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坊”对外的影响力提高,教育厅等政府部门以及外来兄弟院校来我校参观,都会来参观工作坊,纷纷表示工作坊开展得非常有特色,而且富有成效。
(3)工作坊学员参加全国、省、市级各项比赛获奖颇多,比如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未来伙伴杯”机器人比赛中获了足球组一等奖和创新组二等奖,“2013年中国陆家舞龙公开赛”中获得了铜牌等好成绩。
(4)每年各类工作坊为企业技术服务100多项,其中,软件开发工作坊研究的moodle2教学平台为全校甚至全国其他学校服务课程平台上传教考分离等试题。
五、总结
课题组成员一方面通过分析归纳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进行实地调查,把实际调查所获得的情况与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以及引发这种差距的基本原因,从而提出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与实施途径。
“工作坊”建设以项目驱动法进行开展,“工作坊”的教学方法可采用集中教学法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演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通过启发式和探索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整个项目。使学生通过在工作坊的学习,能真正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8]
参考文献:
[1] 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 (6):65-67.
[2] 熊丽华,毕万新.“双导师”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 (1):33-34.
[3]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工会.“徐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1(6):22-23.
[4] 严璇,唐林伟.“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 (18):26-28.
[5] 孙中涛.高职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11):23-24.
[6] 金晨怡.基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的服装设计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55-157.
[7] 赵芹.论高职教育工作室与创新人才培养[J].纺织教育, 2011(5):390-392.
[8] 张锋美,姚蕊.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6):94-95.
[责任编辑 陈国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坊;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小琴,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智能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9-0053-04
一、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规模急剧扩大。目前,高职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高职教育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其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一直成为社会舆论的诟病,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专业素质也较差,对本专业的社会功能、发展与现状均不太了解,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创新人才的需求。[1]同时,现有教师队伍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依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与践行的核心课题。“工作坊”教学模式就是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
“工作坊”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德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1919年,德国国立包豪斯学院[2]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提出教育理念和教学中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结合的工作坊式的教学方式,影响着现代设计教育。欧洲的设计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和他们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分不开的。[3-4]
我国最早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是普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借鉴包豪斯设计学院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坊教学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5-6]此后,工作坊教学模式在艺术、动漫和广告等设计专业不断得到普及,已成为这些专业领域的主要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尤其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推动下,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始试点工作坊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但是还需要规范化管理和不断创新。
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具有切实可行的工作坊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能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培养出具有较好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意义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
“工作坊”教学模式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学们愿意在工作坊钻研,他们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培养专业化学生的必然产物,开展和推广“工作坊”教学模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钻研能力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都是比较广泛的。比如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有模电、数电、电子工艺、PCB板设计、单片机等,培养的学生有生产管理岗位、工艺设计岗位、研发助理岗位等。为照顾大多数学生,每门课程并不会讲得太深,有些学生想钻研专业某一领域的就到专业工作坊,跟着老师进行再学习,参与老师的课题,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研发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与本科学生的竞争力。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学生既可在工作坊学习,也可作为员工的身份提前在工作坊工作,为以后进入企业员工做准备。学生在工作坊学习和工作,通过专研项目,可以不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工作坊”教学模式是提高指导教师科研水平的有效方式
教师在工作坊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搞研究。教师通过下企业和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相应的培训,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工作坊”教学模式可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工作坊”教学模式通过校企科研合作,达到双师队伍建设、零距离就业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工作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工作坊开展情况,以及与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杭州汤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等20家企业讨论工作坊合作的意向,总结出“工作坊”教学模式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完善[7]、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
(一)运行及管理机制的问题
工作坊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招收学生的类型(包括学生的专业、年级、专业基础等)不同、工作坊运行及管理机制的问题,比如学生时间安排、管理方式、考核机制等问题。因此,每个工作坊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学生和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工作坊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和教师因惰性、无好项目、活动多、工作繁忙等各种问题而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此,要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工作坊实施政策,保证学生和教师的相关优惠政策,使学生和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在工作坊学习和实践,让工作坊充满浓厚的学习和工作的气氛。 (三)项目的承接和完成问题
对于工作坊的项目问题,存在着因企业项目与教学对接不上而让师生无法承接、企业项目专业背景要求高而让师生无法完成等问题。因此,需引入相关的企业进行工作坊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互惠互利政策,引进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师,解决项目的承接和技术难点等问题。
四、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索
对于上述提出的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成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和实施途径。
1.“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紧紧围绕高职的培养目标——“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探索“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和社团特征,开设若干个专业工作坊和若干个社团工作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设工作坊由指导老师申报,系里审核,再报总院审批,通过者才可开设工作坊。每个工作坊根据其特点,采购相应的硬件设备,布置好工作坊的工作环境,使其既像学习的环,也像工作的环境。每个工作坊都有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2.“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坊”教学模式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但又区别于兴趣小组这样的第二课堂,它是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的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工作坊的学习和研究内容是针对竞赛或者专业较前沿内容,包括与企业合作的课题,因此对学生具有挑战性,也更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工作坊”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因为工作坊的场所不是正常上课的教学场所,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固定(每个工作坊时间不统一,但要进行登记,每周进行统计总时间),学生学习方式也较灵活机动。
3.“工作坊”管理机制的研究。要保证工作坊正常的运行,必须制定“工作坊”管理机制。比如,每个学期初要上交每个工作坊的工作计划,每个学期末汇报每个工作坊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坊的安全管理、学生的过程管理(考勤总时间、项目的参与过程)、考核方式、学分管理、“双师”制管理等。
4.“工作坊”相关政策的研究。“工作坊”相关政策的制定可提高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比如给“工作坊”每个学期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每个学期末评比优秀工作坊,给指导老师和学生给予奖励。指导老师去相关的企业或者学校进行培训和业务进修,提高技能水平。给学生相关的学分优惠政策,可抵公选课学分,如果在工作坊中表现非常优秀,如解决了老师的课题或者企业的课题等技术问题的,可以优先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
(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坊”教学模式实践与成效
“工作坊”相对于教室、实训室而言,是提供学生学习和实训的一个更加专业化的场所。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1月由教务处组织申报第一批工作坊以来,经过改革后,目前由工程训练中心管理,已建立了60多个工作坊,有专业的工作坊,比如电信学院的物联网工作坊、机器人工作坊、嵌入式工作坊、新能源工作坊等;有社团工作坊,比如剪纸工作坊、雕刻工作坊、刺绣工作坊、舞龙工作坊等。开展工作坊的目的是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工作坊由对本专业研究深入的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进行指导,指导老师选拔出几名对该领域感兴趣并愿意在该领域研究的同学进行学习并给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工作坊进行相关的学习,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最后由导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工作坊”教学模式设有学分,学生在工作坊活动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并取得一定成绩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并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竞赛和推荐就业。
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坊开展的效果非常不错。工作坊运行正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学们在工作坊中积极性较高,并且通过在工作坊的学习和实践,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也提高了,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坊”教学模式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成绩。
1.确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培养实践和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项目带动教学的教学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企业设计项目或横向课题带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企业积极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的制定,聘请企业专家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培训。
2.拥有一支高水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工作坊教师由对某一领域研究深入的并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校内指导老师,该教师必须具有“双师”资格。校外兼职老师也必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一定教学能力。
3.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技术服务成果丰硕。
(1)同学们参加工作坊后,职业素质提高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就业时相对其他同学有很大的优势,用人单位对工作坊成员表示非常欢迎。
(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坊”对外的影响力提高,教育厅等政府部门以及外来兄弟院校来我校参观,都会来参观工作坊,纷纷表示工作坊开展得非常有特色,而且富有成效。
(3)工作坊学员参加全国、省、市级各项比赛获奖颇多,比如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未来伙伴杯”机器人比赛中获了足球组一等奖和创新组二等奖,“2013年中国陆家舞龙公开赛”中获得了铜牌等好成绩。
(4)每年各类工作坊为企业技术服务100多项,其中,软件开发工作坊研究的moodle2教学平台为全校甚至全国其他学校服务课程平台上传教考分离等试题。
五、总结
课题组成员一方面通过分析归纳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进行实地调查,把实际调查所获得的情况与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以及引发这种差距的基本原因,从而提出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与实施途径。
“工作坊”建设以项目驱动法进行开展,“工作坊”的教学方法可采用集中教学法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演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通过启发式和探索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整个项目。使学生通过在工作坊的学习,能真正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8]
参考文献:
[1] 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 (6):65-67.
[2] 熊丽华,毕万新.“双导师”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 (1):33-34.
[3]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工会.“徐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1(6):22-23.
[4] 严璇,唐林伟.“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 (18):26-28.
[5] 孙中涛.高职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11):23-24.
[6] 金晨怡.基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的服装设计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55-157.
[7] 赵芹.论高职教育工作室与创新人才培养[J].纺织教育, 2011(5):390-392.
[8] 张锋美,姚蕊.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6):94-95.
[责任编辑 陈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