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慢性胃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8.6%,胃粘膜病变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4.3%,两组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有效、安全可靠,且毒副作用小,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为临床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反复发作、不易根除的特点[1],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收治84例慢性胃炎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84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5.4±9.4)岁,病程1~14年,平均(5.9±3.2)年。按临床症状分类,肝郁犯胃型25例,肝火犯胃22型,脾胃虚寒型16例,脾胃湿热型14例,血瘀胃络型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型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的西药进行治疗,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每日1次。对有腹胀症状的患者加用吗叮啉10mg,于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1)肝郁犯胃型:柴胡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醋元胡12g、当归12g、川楝子12g、乌药10g、佛手10g、枳壳10g、黄连8g、甘草8g。(2)肝火犯胃型:党参15g、柴胡15g、茯苓15g、半夏12g、木香12g、佛手12g、黄芩12g、栀子10g、生麦芽10g、黄连8g、吴茱萸8g、甘草8g。(3) 脾胃虚寒型: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12g、海螵蛸12g、扁豆10g、良姜10g、香附10g、陈皮10g、吴茱萸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一剂,2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服用2~3疗程。(4)脾胃湿热型:苍术15g、茯苓15g、鸡内金15g、半夏12g、厚朴12g、藿香12g、佩兰10g、菖蒲10g、陈皮10g、干姜10g、枳壳10g、连翘10g。(5) 血瘀胃络型:党参20g、茯苓15g、丹参15g、白术12g、丹参12g、元胡10g、炒蒲黄10g、郁金10g、白芍10g、黄连10g、甘草10g。均为水煎服,每日一剂,2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服用2个疗程,服药期间每周进行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2]。① 治愈:消化不良、腹胀或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无病变。② 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范围明显缩小,炎症明显消失。③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胃粘膜的病变范围无恢复甚至增加。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2.2临床疗效的比较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慢性胃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8.6%,胃粘膜病变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4.3%,两组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1和表2。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慢性胃炎属“胃脘痛”、“胃痞”、“吞酸”等病范畴[3],绝大部分由于外邪内侵、情志不遂、劳逸失常、饮食不节、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导致。西医治疗通过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和消灭幽门螺杆菌,从而得以维持患者正常的胃功能。由于慢性胃炎病程长,西药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反复发作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因使用不同的中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辩证治疗,标本兼治,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在西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有效、安全可靠,且毒副作用小,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药科技出版社,2002. 124.
[3] 张满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3):528-529.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为临床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反复发作、不易根除的特点[1],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收治84例慢性胃炎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84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5.4±9.4)岁,病程1~14年,平均(5.9±3.2)年。按临床症状分类,肝郁犯胃型25例,肝火犯胃22型,脾胃虚寒型16例,脾胃湿热型14例,血瘀胃络型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型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的西药进行治疗,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每日1次。对有腹胀症状的患者加用吗叮啉10mg,于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1)肝郁犯胃型:柴胡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醋元胡12g、当归12g、川楝子12g、乌药10g、佛手10g、枳壳10g、黄连8g、甘草8g。(2)肝火犯胃型:党参15g、柴胡15g、茯苓15g、半夏12g、木香12g、佛手12g、黄芩12g、栀子10g、生麦芽10g、黄连8g、吴茱萸8g、甘草8g。(3) 脾胃虚寒型: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12g、海螵蛸12g、扁豆10g、良姜10g、香附10g、陈皮10g、吴茱萸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一剂,2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服用2~3疗程。(4)脾胃湿热型:苍术15g、茯苓15g、鸡内金15g、半夏12g、厚朴12g、藿香12g、佩兰10g、菖蒲10g、陈皮10g、干姜10g、枳壳10g、连翘10g。(5) 血瘀胃络型:党参20g、茯苓15g、丹参15g、白术12g、丹参12g、元胡10g、炒蒲黄10g、郁金10g、白芍10g、黄连10g、甘草10g。均为水煎服,每日一剂,2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服用2个疗程,服药期间每周进行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2]。① 治愈:消化不良、腹胀或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无病变。② 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范围明显缩小,炎症明显消失。③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胃粘膜的病变范围无恢复甚至增加。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2.2临床疗效的比较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慢性胃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8.6%,胃粘膜病变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4.3%,两组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1和表2。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慢性胃炎属“胃脘痛”、“胃痞”、“吞酸”等病范畴[3],绝大部分由于外邪内侵、情志不遂、劳逸失常、饮食不节、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导致。西医治疗通过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和消灭幽门螺杆菌,从而得以维持患者正常的胃功能。由于慢性胃炎病程长,西药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反复发作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因使用不同的中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辩证治疗,标本兼治,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在西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有效、安全可靠,且毒副作用小,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药科技出版社,2002. 124.
[3] 张满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3):52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