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泻型IBS患者肠道清洁后的结肠灌洗液(以下简称肠液)的优势菌群特点。
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的39例腹泻型IBS患者,另纳入同期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自述偶有腹部不适或腹痛的排除IBS诊断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和肠液标本,提取组织及肠液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普氏杆菌、拟杆菌门、梭菌属、双歧杆菌属、害肺戴阿里斯特杆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普拉梭菌、厚壁菌门、乳杆菌属和沙门菌10种优势菌。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腹泻型IBS组患者肠液和降结肠黏膜中的普氏杆菌菌群数分别为3.096±1.462和4.278±0.290,分别少于对照患者的4.842±1.032和5.341±0.4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93、12.657,P均<0.01);拟杆菌门菌群数分别为3.259±0.607和3.698±0.554,分别少于对照患者的4.085±0.504和4.339±0.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8、6.528,P均<0.01);梭菌属菌群数分别为5.254±0.522和4.471±0.690,分别少于对照患者的5.949±0.505和4.950±0.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6,P<0.01;t=3.262,P=0.002)。腹泻型IBS组患者肠液中普拉梭菌菌群数为2.238±1.845,少于对照组的3.222±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9,P=0.011)。结肠黏膜组织与肠液中的厚壁菌门(r=0.678,P=0.012)、乳杆菌属(r=0.358,P=0.034)、双歧杆菌属(r=0.418,P=0.042)、普拉梭菌(r=0.568,P=0.022)均呈正相关,沙门菌(r=-0.638,P=0.012)、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r=-0.343,P=0.025)均呈负相关。
结论腹泻型IBS患者肠液菌群失调,普氏杆菌、拟杆菌、梭菌属和普拉梭菌菌群数均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