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理念是新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抛秧启示”是“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将之类比到教育上来,学生就是我们的秧苗,“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就好比是传统的插秧方式,主观意愿很想获得丰收,但学生却并不领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最大资源,要以尊重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真正做到“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笔者结合教学实例,从如下几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以生为本,促进教学过程优化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应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初中语文教学革新和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要积极地思考如何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让每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获得知识的最大化和思维最大化,促使学生语文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将学生放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其积极探究、自主思考,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得到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提高。
案例一: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伟人细胞》的有效阅读思考。
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生:贾里。
师: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
生:文中的脉络层次是第1~18节,讲的是“仇人”变成朋友,第19~29节说的是追求“矮个风度”,第30~44节讲的是打工计划破产,最后第45~54节是一次意外成功。
师:你们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分别给这几个层次加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吗?
生:a化敌为友b矮个风度c打工计划d意外成功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给“打工计划”编一个剧本,模拟当时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文中主人公贾里的追求和缺点,为进一步揣摩文章主旨、探究文章写作特点、品味语言特色打下基础。
二、导学探究,引导学生高效探究
“导学案”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是学生自学的方向盘、指南针。教师应精心编制、合理使用好学案,做到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结合“教情”需要而精心设计,注重主体性、探究性、指导性和创新性,以科学思考、巧妙设问、深入探究,让导学案充分发挥其优势,体现“抓住了学生,也抓住了课堂”的新理念。
案例二: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背影》一文导学案的有效编制。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案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确确的目标。例如,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难点正是作者叙事抒情的线索——“背影”。
相关背景知识: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作品等,使学生对于理解外在的事物、人物、环境等有个有效的知识支撑。
文本研习: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化解成一些具体的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例如,在熟读全文并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思考如下问题:全文可分成几部分?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有几次?利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写下你对文章各部分的理解与认识。
随堂练习:文中写家中境况与描写背影有什么关系?课文选择背影这个表现角度,好在哪里?哪一次背影最让自己感动?并说说理由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领会这篇散文构思的精巧。
拓展延伸:课后自主阅读《父亲的驼背》,说说与今天所学的《背影》的共同特点,并联系自己思考从小到大,自己和父母之间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在下节课堂上一起分享。
通过上述导学案设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有效探究。教师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课程与教学已经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课程中去,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手段,也能让学生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空间。
案例三: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故乡》一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激情导入渲染氛围:一曲由斯琴格日乐演唱的《故乡》作为教学前的导入,深情款款中酝酿情绪。
图文并茂呈现教学信息:将文中第2段和第12段所描写的图片以多媒体形式予以呈现,并在两图的比较中激起学生对“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为何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的探究欲望。
客观反映作者的情感体验: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文中人物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如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变化,从中揭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的社会现实。
不断延伸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建立学习QQ群,将知识重点放在群共享上,让有需要的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下载。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我需要在“答疑网”、“中国教育出版网”等网站上下载到最新试题。
四、小组合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仅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认知任务,还能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为基本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四: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奇妙的克隆》一文的小组合作探究。
共营合作氛围:课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关于克隆的资料,课堂进行小组演讲、呈现。
突出合作重点:究竟什么叫做“克隆”?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梳理归纳:如谈谈你对“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理解,说说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端。
总之,在“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时代呼唤教育改革,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等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中学(215600)
一、以生为本,促进教学过程优化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应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初中语文教学革新和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要积极地思考如何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让每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获得知识的最大化和思维最大化,促使学生语文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将学生放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其积极探究、自主思考,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得到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提高。
案例一: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伟人细胞》的有效阅读思考。
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生:贾里。
师: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
生:文中的脉络层次是第1~18节,讲的是“仇人”变成朋友,第19~29节说的是追求“矮个风度”,第30~44节讲的是打工计划破产,最后第45~54节是一次意外成功。
师:你们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分别给这几个层次加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吗?
生:a化敌为友b矮个风度c打工计划d意外成功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给“打工计划”编一个剧本,模拟当时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文中主人公贾里的追求和缺点,为进一步揣摩文章主旨、探究文章写作特点、品味语言特色打下基础。
二、导学探究,引导学生高效探究
“导学案”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是学生自学的方向盘、指南针。教师应精心编制、合理使用好学案,做到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结合“教情”需要而精心设计,注重主体性、探究性、指导性和创新性,以科学思考、巧妙设问、深入探究,让导学案充分发挥其优势,体现“抓住了学生,也抓住了课堂”的新理念。
案例二: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背影》一文导学案的有效编制。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案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确确的目标。例如,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难点正是作者叙事抒情的线索——“背影”。
相关背景知识: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作品等,使学生对于理解外在的事物、人物、环境等有个有效的知识支撑。
文本研习: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化解成一些具体的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例如,在熟读全文并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思考如下问题:全文可分成几部分?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有几次?利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写下你对文章各部分的理解与认识。
随堂练习:文中写家中境况与描写背影有什么关系?课文选择背影这个表现角度,好在哪里?哪一次背影最让自己感动?并说说理由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领会这篇散文构思的精巧。
拓展延伸:课后自主阅读《父亲的驼背》,说说与今天所学的《背影》的共同特点,并联系自己思考从小到大,自己和父母之间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在下节课堂上一起分享。
通过上述导学案设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有效探究。教师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课程与教学已经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课程中去,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手段,也能让学生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空间。
案例三: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故乡》一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激情导入渲染氛围:一曲由斯琴格日乐演唱的《故乡》作为教学前的导入,深情款款中酝酿情绪。
图文并茂呈现教学信息:将文中第2段和第12段所描写的图片以多媒体形式予以呈现,并在两图的比较中激起学生对“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为何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的探究欲望。
客观反映作者的情感体验: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文中人物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如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变化,从中揭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的社会现实。
不断延伸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建立学习QQ群,将知识重点放在群共享上,让有需要的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下载。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我需要在“答疑网”、“中国教育出版网”等网站上下载到最新试题。
四、小组合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仅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认知任务,还能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为基本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四: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奇妙的克隆》一文的小组合作探究。
共营合作氛围:课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关于克隆的资料,课堂进行小组演讲、呈现。
突出合作重点:究竟什么叫做“克隆”?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梳理归纳:如谈谈你对“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理解,说说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端。
总之,在“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时代呼唤教育改革,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等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中学(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