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疗设备的运行关乎医院整体的运作,以往通常采用定期维护模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而预防性维护可以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地将可能发生的设备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医疗服务的开展。本文阐述了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见解,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模式;预防性维修
1.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模式的重要性
1.1提高医疗设备使用年限
医疗器械都有其固有的使用寿命。当设备的运行时间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时,设备的性能会相应下降,诊断和治疗会大大偏离实际要求,安全运行能力也会降低。医疗设备由机械、电子等部件组成,其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的材料、制造工艺和维修保养。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维修人员需要树立岗位责任感,建立科学完善的预防性维修质量控制体系。
然而,许多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没有接受过使用医疗设备的专业培训。医疗设备在使用时存在操作不当等问题,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采取预防性医疗设备维护模式,要及时纠正医务人员的不当操作行为,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仔细操作各种医疗设备,有效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1]。
1.2提高醫院运营效率
现在许多医院都引进了信息技术,建立了数据库系统,为医疗设备的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档案,电子化处理医疗设备档案,将设备维修信息上传到数据信息系统。为医疗设备的检测、维护和备件更换提供准确的信息。后勤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医疗设备的采购、库存、维护等数据信息,降低医疗设备管理运行的成本,尽可能减少对医疗工作的干扰,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的效率。此外,预防性维护还可以提高后勤部门的管理效率,考核工作人员的绩效,对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降低设备成本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开展有效的预防性维修存在一定困难
医院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医疗设备的通用性较差,医疗设备的维护过程相对繁琐。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方法包括预防性维修和事后维修。目前主要的维修方法是事后维修,但这种维修方法往往是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有效运行时进行。维护时间长,流程复杂,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进行预防性维护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头戏。但受医院经济发展和医疗设备使用的限制,部分医院仍难以立即实现预防性维修。所以在医院运行中,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但是仍然受到诸多限制[2]。
2.2缺乏对维修人员的再教育
科技的进步让更多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出现在医院的临床中,但是由于部分医院仍然对人员的在培训教育未能提高相关重视,因此在医院的设备维修队伍中缺乏必备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即使部分医院对内部的维修人员进行了医疗设备的教育培训,但是相关实践较少。很多维修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这难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设备维修队伍人才素养,随着新型医疗设备的不断引进,但是却缺乏高质量的维修人才。使得当前一些医院的维修水平较低。难以发挥医疗设备真正的效用。
2.3缺乏完善的维修档案管理系统
由于医院医疗设备的复杂性和维护原则的一些差异,有必要对每台医疗设备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帮助管理者了解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通过建立维修管理制度,对维修时间和维修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归档,为医院医疗设备的检查和维修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当医院内的医疗设备再次出现故障时,也可以根据相关文件进行针对性处理,缩短故障维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就目前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而言,由于缺乏对医疗设备档案建立的重视,医院在购买设备后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影响了医疗设备的后续维护。
3.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应用策略
3.1建立科室巡回检查制度
为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模式的实施,应建立部门巡检制度。根据部门和区域的划分,实现医疗设备的维修责任落实,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责任分配给每个人,明确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使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程序的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坚持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原则,对各类医疗设备进行统计,纳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每周对医疗设备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巡查。要检查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电源、设备接地,医务人员的使用是否规范,医疗设备的使用中是否有异常情况,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3]。
3.2构建日常操作保养制度
建立日常运维制度,对新引进的医疗设备需要严格验收。厂家工程师、部门人员、物流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手册,并将维护手册、规格、型号和厂家联系电话记录在设备文件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符合要求,并在每次使用后对外部进行清洁。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如果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如发生紧急故障,需联系厂家维修。
3.3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一是提高医院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资源投入和人员培训,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此过程中,医院相关领导或科室应通过建立办公室文化、举办研讨会或工作会议等方式,明确档案管理在医疗设备维护中的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可以组织维修人员参观其他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档案管理在设备维修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医院负责人要从制度上规范维护管理人员,将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融入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3.4加强人员培训制度
如今很多医院引进了新型的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的过程中,相关医院要严格按照设备的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要深入落实培训以及维修技术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后勤保障部门以及临床科室都要全员参加,接受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厂家可以为医院提供技术人员,对医院的后勤管理人员和临床科室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更好地了解医疗设备的具体功能以及操作要点。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落实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注意操作问题,便于今后的保养和修护。
3.5建立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因此,医院想要开展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应当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直接进行状态的查询和管理,更好地了解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具体的运行状态。智能化管理平台还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于设备发生的紧急问题可以进行预警,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根据设备使用的具体时间和年限,为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关乎到医院的整体工作成效。但是,在当前我国的医疗设备预维护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未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系统、维护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为了能够充分落实好预维护工作,需要多措并举,各部门共同发力,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进步。
5.参考文献
[1]陈爱德,邓良洲,王东丽,等.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1):4169-4172.
[2]尹小孟.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1):193-194.
[3]胡良臣.试论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20):171-172.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模式;预防性维修
1.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模式的重要性
1.1提高医疗设备使用年限
医疗器械都有其固有的使用寿命。当设备的运行时间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时,设备的性能会相应下降,诊断和治疗会大大偏离实际要求,安全运行能力也会降低。医疗设备由机械、电子等部件组成,其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的材料、制造工艺和维修保养。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维修人员需要树立岗位责任感,建立科学完善的预防性维修质量控制体系。
然而,许多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没有接受过使用医疗设备的专业培训。医疗设备在使用时存在操作不当等问题,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采取预防性医疗设备维护模式,要及时纠正医务人员的不当操作行为,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仔细操作各种医疗设备,有效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1]。
1.2提高醫院运营效率
现在许多医院都引进了信息技术,建立了数据库系统,为医疗设备的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档案,电子化处理医疗设备档案,将设备维修信息上传到数据信息系统。为医疗设备的检测、维护和备件更换提供准确的信息。后勤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医疗设备的采购、库存、维护等数据信息,降低医疗设备管理运行的成本,尽可能减少对医疗工作的干扰,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的效率。此外,预防性维护还可以提高后勤部门的管理效率,考核工作人员的绩效,对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降低设备成本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开展有效的预防性维修存在一定困难
医院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医疗设备的通用性较差,医疗设备的维护过程相对繁琐。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方法包括预防性维修和事后维修。目前主要的维修方法是事后维修,但这种维修方法往往是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有效运行时进行。维护时间长,流程复杂,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进行预防性维护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头戏。但受医院经济发展和医疗设备使用的限制,部分医院仍难以立即实现预防性维修。所以在医院运行中,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但是仍然受到诸多限制[2]。
2.2缺乏对维修人员的再教育
科技的进步让更多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出现在医院的临床中,但是由于部分医院仍然对人员的在培训教育未能提高相关重视,因此在医院的设备维修队伍中缺乏必备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即使部分医院对内部的维修人员进行了医疗设备的教育培训,但是相关实践较少。很多维修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这难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设备维修队伍人才素养,随着新型医疗设备的不断引进,但是却缺乏高质量的维修人才。使得当前一些医院的维修水平较低。难以发挥医疗设备真正的效用。
2.3缺乏完善的维修档案管理系统
由于医院医疗设备的复杂性和维护原则的一些差异,有必要对每台医疗设备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帮助管理者了解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通过建立维修管理制度,对维修时间和维修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归档,为医院医疗设备的检查和维修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当医院内的医疗设备再次出现故障时,也可以根据相关文件进行针对性处理,缩短故障维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就目前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而言,由于缺乏对医疗设备档案建立的重视,医院在购买设备后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影响了医疗设备的后续维护。
3.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应用策略
3.1建立科室巡回检查制度
为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模式的实施,应建立部门巡检制度。根据部门和区域的划分,实现医疗设备的维修责任落实,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责任分配给每个人,明确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使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程序的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坚持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原则,对各类医疗设备进行统计,纳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每周对医疗设备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巡查。要检查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电源、设备接地,医务人员的使用是否规范,医疗设备的使用中是否有异常情况,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3]。
3.2构建日常操作保养制度
建立日常运维制度,对新引进的医疗设备需要严格验收。厂家工程师、部门人员、物流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手册,并将维护手册、规格、型号和厂家联系电话记录在设备文件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符合要求,并在每次使用后对外部进行清洁。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如果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如发生紧急故障,需联系厂家维修。
3.3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一是提高医院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资源投入和人员培训,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此过程中,医院相关领导或科室应通过建立办公室文化、举办研讨会或工作会议等方式,明确档案管理在医疗设备维护中的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可以组织维修人员参观其他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档案管理在设备维修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医院负责人要从制度上规范维护管理人员,将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融入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3.4加强人员培训制度
如今很多医院引进了新型的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的过程中,相关医院要严格按照设备的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要深入落实培训以及维修技术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后勤保障部门以及临床科室都要全员参加,接受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厂家可以为医院提供技术人员,对医院的后勤管理人员和临床科室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更好地了解医疗设备的具体功能以及操作要点。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落实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注意操作问题,便于今后的保养和修护。
3.5建立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因此,医院想要开展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应当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直接进行状态的查询和管理,更好地了解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具体的运行状态。智能化管理平台还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于设备发生的紧急问题可以进行预警,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根据设备使用的具体时间和年限,为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关乎到医院的整体工作成效。但是,在当前我国的医疗设备预维护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未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系统、维护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为了能够充分落实好预维护工作,需要多措并举,各部门共同发力,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进步。
5.参考文献
[1]陈爱德,邓良洲,王东丽,等.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1):4169-4172.
[2]尹小孟.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1):193-194.
[3]胡良臣.试论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20):171-172.